第三章 民國劫案(1 / 3)

抱犢崮曆史悠久,原名君山,漢稱樓山,魏稱仙台山。相傳,東晉道家葛洪曾投簪棄官,抱一牛犢上山隱居,“浩氣清醇”,“名聞帝闕”,皇帝敕封為抱樸真人,抱犢崮故此得名。

由於魯南地區有很多崮,號稱沂蒙七十二崮,所以一路乘坐中巴就遇到了不少。有兩次,我們還誤以為是看到了抱犢崮,但見司機毫無停車之意,才知道我們又一次弄錯了,也就隻好把剛發的感慨咽回了肚裏。後來,中巴上的乘客都陸續地下了車,隻剩下我和洛靈以及一對也去登山的老年夫婦。

由於那對夫婦離我們坐的位置比較遠,我再也按耐不住心裏的疑問,“靈兒,像我們這些搞考古的是不是都最痛恨盜墓賊了。”

洛靈笑了笑,說到:“考古的本質就是將文物挖掘並將其妥善地保護起來,而盜墓則是將文物挖掘並賣出去,如果盜墓也都能把文物好好的保護起來,並不損害其所具有的文化和藝術價值的話,也就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差別了。像在國外一樣也有盜墓,而且國外盜墓的更‘先進’。對於國外一些神秘的買家來說,中國曆代王侯顯貴大概埋在什麼地方,古墓群在哪裏,他們比我們熟悉得多。他們經常出錢組織力量去盜墓。但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組織挖掘古墓的方式與中國民間的盜墓不同:‘國外甚至有商業發掘的專業公司。他們有先進的設備,高價雇傭考古學家,和某地政府談,把地下文物挖出來拍賣,與當地按比例分成。比如海上打撈沉船的。美國、荷蘭、德國、日本、澳大利亞都有這種公司。’有專家參與,至少能夠控製發掘對曆史文化信息的破壞。所以咱們先約法三章:如果你以後真的做了‘淘沙天官’,盜墓時一定要叫上我,並且在進行盜墓過程中,你一切都必須要聽我的,以保證我們在盜墓過程中盡量把對墓葬的破壞程度減到最底。”

洛靈的幾句話說得我無語,她這那像是考古工作者,似乎更像是在為盜墓者,特別是外國的盜墓者開脫罪名。

狹窄的鄉村公路被人鋪滿了新鮮的麥杆,車軋在上麵跑不快。又拐過一個彎,眼前突現的壯美令我們不再猶豫,沒錯,就是它了。遠看似一座巨大的綠色金字塔,頂部突然抬起懸崖環抱的一峰,峰頂是平的。在群山的眾崮中,抱犢崮不算個頭最大,卻是最能鎮得住台麵的,為魯南第一高峰,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崮”。

在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上“歡迎來到抱犢崮風景旅遊區”的橫幅分外醒目,從車窗裏探出頭去,遠遠已經看到了抱犢崮拔地通天,鶴立群山的身姿。當日由於有輕霧,嫋嫋煙霞環繞崮頂,好似天上宮闕,又如海市蜃樓,其景秀麗,更是妙不可言。

清代詩人雷鐃曾在《題君山》中寫道:曾聞湘水有君山,今見君山齊魯間。借問峰頭斑竹妃,幾時飛過洞庭灣。

我們從停車場步行來到山門前,山門是由假山、石樹等構成的,一棵蒼勁有力的大樹枝頭蜿蜒向北,背後是人工修建的層巒疊嶂,整個山門與抱犢崮雄偉壯觀的氣勢遙相呼應;走進山門,大概十幾分鍾的時間便到了“通天大道”,所謂的通天大道,便是登往崮頂的必經之路,由1000餘級青石板台階組成。

通天大道的道口便是售票處,買完票後,就可以腳登石板路穿林而上,聽野鳥叫,看蝴蝶飛。墨綠的山林幾無遊人,遠離塵雜,身體像被洗著一般。

很快我們便走進了一條幽靜的深穀,怪石嶙峋,草茂林豐,泉水彙集到這裏,從百尺崖壁瀉下,發出玲瓏悅耳的響聲。以前這裏遠離塵世,山水如畫,於是便成為了僧道徒修身養性的好地方。千年風雨滄桑中,曾有兩座始建於唐代的觀宇屹立在山嵐泉鳴、晨煙暮雨中,稱為清華寺、巢雲觀,當地人俗稱上觀、下觀,至今遺跡猶存。巢雲觀保存尚好,觀內曾供奉三皇、劉關張、呂洞賓、魯班等塑像。院內有一株古老的銀杏樹至今仍櫛風沐雨,迎春送秋。它主幹數圍,虯枝斜逸,宛如仙人撐開的巨傘,庇護著這座古老的觀宇。

院中的許多斷碑殘碣更是曆曆在目,其中有兩通石碑記述了抱犢崮曆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一通刻於清代的碑刻記載,抱犢崮自明代以來,便是農民起義軍的營寨。尤其是清代鹹豐年間,劉雙印、李希孟等幅軍領袖在這裏活動,他們憑險固守,同清軍進行多次浴血交鋒,給敵人以重創。當時不僅有許多貧窮的山民參加了義軍,就連巢雲觀的僧人也同起義軍同呼吸、共命運。另一通刻於民國時期的《嶧邑抱犢崮葬埋屍骨》碑文,記述了臨城劫車案一些史實。

在觀內,我們發現和我們同車的那對老人正在那些斷碑殘碣之中痛哭,洛靈便立刻上前把他們攙扶到那株千年銀杏樹下坐下,通過交談,我們知道老爺子姓孫,孫老爺子的爺爺就曾參加過臨城劫車案。孫老爺子剛才就是觸景生情,才痛哭流涕的。

因為孫老爺子對抱犢崮有著深厚的感情,崮裏的每一個傳說,每一個典故他都了然於胸,我和洛靈便決定陪著這對老人一起登山。我們一邊登山,一邊聽著孫老爺子給我們講述那段已塵封近百年的臨城劫車案,也被稱為民國大劫案。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災害頻發,民不聊生,山亭區張莊的清末秀才孫美珠,夥同其弟孫美瑤,仿梁山效水滸聚眾起事,天險抱犢崮便成為他們立足的天然基地,鼎盛時人馬4000多。雖然孫氏兄弟身為匪首,但年齡也不過隻有二十幾歲,更非天生的土匪,而是家境殷實的縣令後裔。隻是到了其父親手裏,家業不振,屢遭土匪勒索,又被官兵誣為通匪,勒令三日內繳納罰款500大洋,否則就有牢獄之災。孫美瑤年輕氣盛,加之長久以來對官兵積怨日深,於是,破釜沉舟,一把火將孫氏老宅變成了殘垣瓦礫,全家別無選擇,才隻好舉家投奔抱犢崮當了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