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全息自我,向美而生(1 / 3)

五 全息自我,向美而生

1.有素質,然後有快樂

素質是可以量化的,但現在還做不到。因為相關部門這幾年剛剛注意到應試教育已經過時,素質教育十分重要。剛剛開頭的事情,你想量化,積累的經驗不夠。不能量化,可以結構化。素質本身便是一個結構,一個有機的結構。結構方法,在我看來,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比如本書前麵講的健康、快樂和理性,也可以看做一個結構。如果每項內容,都以10分計,那麼,全結構30分,是最理想的了。如果不行,那麼第一項,5分——有健康,沒健美;第二項8分——比較快樂,尚有遺憾;第三項,6分,比較理性,不甚理性。那麼,也算一個不錯的結構了。構成最好結構的條件是:各項基本因素都能達到比較高的水平。構成合理結構的條件是:各項基本因素都能達到合格標準。如果有一項基本因素達不到合格標準,那麼就是有重大缺陷了。如果各項基本因素的水準都比較低,這結構的性質將向負麵轉化。如果哪項基礎因素處在特別低劣的水平下,那麼這個結構就會發生質變乃至惡變了。比如,“生”是一個結構,但健康極度惡化,那麼這個結構的生命快停止了。同理,健康情況雖好,但情感結構極度惡化,不但沒有快樂,而且全是恐怖,那麼,這個結構的性質同樣會發生質變。即使健康與快樂這兩個指標還可以,但理性指標太差了,瘋頭瘋腦,理性全無,那麼,健康再好,也是白搭,而且斯人越是快樂,對於他人而言,越是災難。構成良好素質的,應該是一個合理的結構形態,按照通常的說法,在德、智、體、美諸方麵,都應該均衡發展——均衡發展,素質必備。考慮到中國還處在曆史發展的重要關頭,中國的改革開放正處在曆史發展的重要關頭,中國的市場經濟同樣處在曆史發展的重要關頭,因此,與其說結構,不如說觀念。其中四個觀念,我認為尤其重要。(1)公民觀念中國自古以來,最缺少的就是公民觀念。傳統觀念發達,可說應有盡有。比如,孝道,現代中國人中,雖然不能說沒有不孝之人,但中國人與其他任何一個民族相比,絕對不能說缺少孝道。孝道不缺,集體主義不缺,愛國主義不缺,民族主義不缺。然而,公民觀念薄弱得很,淡漠得很,稀少得很,可憐得很。因為缺少公民觀念,所以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權利。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應該享有哪些權利,所以不免見到官就腿軟,見到權力就緊張,以致直到今天,還分不清是權大還是法大,是民大還是官大。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權利,所以不免事事求人,而且總覺得自己在求人。警察保衛了我們的人身安全,我們要千恩萬謝;政府官員送來救災款項,我們同樣千恩萬謝。自己太太的戶口進了北京,同樣對領導對有關人士千恩萬謝。我不是說,警察保護了我們的安全,我們就該洋洋不睬,不是這意思。我隻是說,我們身為國家公民,理應享有安全權、生活權、遷徙權、社會保障權、醫療權、言論權、出版權等等各項權利。因為我們不知道有這些權利,所以一旦享受到了其中的某項權利,就像別人恩賜的一般。因為我們缺少公民觀念,所以我們也常常忘記我們該盡的義務。比如,有義務獻血,有義務救助他人,有義務遵守各種公共交通秩序,有義務照章納稅,有義務保護環境,等等。權利與義務是不可分的,相比之下,因為缺少權利觀念,必然造成義務觀念的淡薄,或者義務行為的缺失。(2)市場觀念市場經濟,對於中國人而言,是個新事物,而且是事關生死、事關人生幸福的新事物。中國古有商業,但沒有完整的市場經濟。中國古代商業,隻在彼時的社會生活中起輔助性作用。今天的市場經濟,代表的是一種社會體製,經濟體製和文化體製,它對於我們而言,是真正史無前例的。市場經濟重要,而且唯此唯要,我們除此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對此,我在拙著《民間視點:中國現在進行時》中有專門的議論。市場經濟又帶來諸多問題,比如,經濟蕭條問題、失業問題、貧富不均問題,等等。應該說,經濟蕭條不是經濟的本性,但因為生產過剩而造成的經濟蕭條,亦是題中應有之義。失業也不是市場經濟的代名詞,但市場經濟難於根除失業,至少曆史經驗如此。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中國人遇到了許許多多從來沒有遇見過的新情勢:我們中的一些人,從來也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錢,從而,其中一些人便成了錢的奴隸,甚至無錢不犯罪,有錢就犯罪,所謂男人有錢就學壞,女人學壞就有錢。我們中的很多人,從來沒有經曆過這麼頻繁的體製變化。一會兒是優化組合,一會兒是承包責任製;一會兒是轉製轉產,一會兒是買斷企業產權;一會兒是下崗待業,一會兒是一次付費與企業徹底脫鉤;一會兒下海,一會兒上岸;一會兒奔東南,一會兒奔西北,可說眼都花了,心都亂了,有的“亂”中取勝,有的沮喪之極。我們中的很多很多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惡性案件。今天聽說孩子被劫,明天聽說銀行被搶,後天聽說鬧市槍戰。於是家家戶戶,安防盜門,安防盜窗,安貓眼,安對講機。雖在太平時代,卻缺少安全之感。我們中幾乎所有人,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這麼多的貪官,又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大的貪官,更沒有想到貪汙的數額竟達到天文一般的數字。如此等等。為著生存,我們必須正視市場經濟對我們的挑戰;而且我們不僅應該學會應戰,還應學會在市場大潮中遊泳,且不斷提升水平,做個樂此不疲的弄潮兒。(3)科技觀念我在前麵講到求知心。求知心與科技觀念息息相關,但二者有區別。所謂科技觀念,不僅包括應具有必要的科技知識、專業知識和職業素質,而且對中國科技史有充分的了解,對世界科技史同樣有相應的了解。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巨大作用,知道中國科學事業、技術發展為什麼曾經領先,又曾經落後,以及我們應該具有怎樣的文化心態和科技對策。不僅了解科技史,而且了解世界科學研究與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知道什麼是相對論,什麼是量子力學;知道新科學、新技術包括哪些重要的領域和內容。一是知古,二是知今,三是知進。知道我們這一代以及我們一代一代身上的科技責任。孔夫子曾感歎好德不如好色。我想如果現代中國人能夠像對待愛情、對待情人那樣對待科學,對待技術,或者像古代士人對待道德一樣對待技術,對待科學,那麼,21世紀的中國,希望就大了。(4)藝術觀念藝術觀念看似輕鬆,但與人的素質息息相關。一個人盡管在方方麵麵都可圈可點,就是不懂藝術,那麼這個人一定不是淑女,一定不是紳士,一定不是一個有趣的人。人生無趣,算什麼人生!科學使人智慧,道德使人真誠,藝術使人可愛。人之為人,如果不可愛,一定很可怕,或者說很恐怖。這不可愛的人,甚至比缺少知識的人更恐怖,比缺少教養的人還恐怖。然而,藝術涵養是潛移默化的,不是你聽過三場音樂會,或者參加過兩次雕塑比賽,就懂得藝術了。藝術讓人享受,但藝術氣質,要如春風化雨,點點滴滴,靜靜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