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死亡是科學的前提之一
死亡並不與一切科學領域相關,但它至少與醫學相關。因為它與醫學相關,所以它又與眾多的學科相聯係。醫學的終極鬥爭對象乃是死亡,雖然它所直接麵對的乃是種種病痛。醫生職責仿佛在與死亡拉鋸。病人不該死而死了,便是醫學的失敗;可以死的病人康複了,便是醫學的勝利。當然,特例也有。畢竟人不能永生,人既不能永生,醫學為人類的最佳貢獻,無非是延長人的生命和提高人的生存品質。如果沒了死亡威脅,那麼,醫學的重要性、必要性必定大打折扣。人既可以不死,還怕疼痛嗎?還怕瘙癢嗎?還怕中毒嗎?還怕七災八難、五癆七傷嗎?怕也怕,但一定不是真怕,至少不會怕得要命——因為它根本要不了你的命。於是勇敢者會說,疼就讓它疼去吧,癢就讓它癢去吧,毒就讓它毒去吧,腫就讓它腫去吧,既無生命之憂,就當它是一種鍛煉好了。那情形,就如同美國動畫片《米老鼠與唐老鴨》一樣。米老鼠壓在巨石之下,是可以變成照片狀的。然而,沒有關係,照片就照片,照片是死的,米老鼠是活的,轉瞬之間,依然活蹦亂跳。又好像唐老鴨進了巨大的機械滾筒之中,不是成了照片,而是成了麵卷。然而,麵卷也不過麵卷罷了。唐老鴨依然呱呱大叫,依然憨氣十足,依然怪癖不改,依然我行我素。於是,醫學的存在,成為可有可無。醫學既已可有可無,很多相關的學科也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又好像中國的神話故事,哪吒死了,還有魂在,於是太乙真人便裁剪荷花荷葉做人形,一把手將哪吒的靈魂推入,便有一位更其高大,更其光彩,更其鮮亮的哪吒跳將出來。因為不死,天堂固然是個好去處,就是地獄,也並不讓人害怕。地獄無非多些磨難罷了。我們進一些神廟,或者讀過《聊齋》,知道那些設計者與創造者,對於地獄的恐怖很是費了一番工夫。然而,細想起來,那又沒什麼了不起。充其量也不過就是上刀山,下油鍋,剮首挖眼,敲骨吸髓而已。然而,折騰一個“六夠”,還不是一個原本的你。站在另一個角度看,醫學又正是與死亡奮鬥而發展起來的。因為要救死扶傷,才有了醫學,才有了內科外科,才有了四診八綱,才有了中草藥,才有了推拿針灸,才有了X光片、CT以及核磁共振等種種醫療手段。醫學與死亡作對,可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死亡與醫學作對,又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類永遠不能戰勝死亡,醫學便永遠處在曆史的發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