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兩河傷遠情(2 / 2)

仙草便笑,“恐怕是瞧著我是個傻的,哄好了,說什麼都是信的。”

兩個人說著話朝前走,走了一會兒,靈芝忽然道,“這麼一個女主子,劉二娘離了這裏,未嚐不是好事。”

“姐姐怎知是好事?許人家便是喜歡這富貴榮華,不怕女主人的威風呢!不過她想留下,也沒有那個命罷了。”仙草嗤笑道,她對二娘,一直不甚服氣。

靈芝沒有和她爭辯,心裏卻想,劉二娘必不是那等貪慕容華的人。早離了這裏,也是好事。

張旻回了府,聽了各人的反應,不由微微一笑,叫人去外頭將賣的書都買上一套,然後才去澹然軒。見趙德昌也在,不由愣道,“三郎今日該領著新婦入宮謝恩罷?”

趙德昌顧左右而言他,“方才聽到你吩咐人去買書?要那個做什麼。”

“你給我的那個小院子,閑著也是閑著,我想翻修一下,辟一個小書房出來。偶爾過去坐坐,喝杯茶,看看書,倒是愜意。等到時候,請三郎賞光。”張旻笑道。

趙德昌答應了,他又催著他入宮,“早晚都是要去的。若去的晚了,便是無禮,三郎還請上心些才是。”

趙德昌無奈起身,派人去通知潘氏,又叫人給自己更衣,收拾停當了,這才出門。

之後的日子潘氏見了趙德昌,便抱怨了春江兩句,卻被趙德昌岔了開去,第二日就將人叫到澹然軒伺候,潘氏雖憤恨不平,也隻能偃旗息鼓。

之後的日子過得不緊不慢,轉眼便是兩月有餘。

太平興國八年五月,天降暴雨,黃河在滑州決堤,過澶水、濮水、曹水、濟水,往東南入於淮水。趙光義下旨,讓內客省使郭守文監督河工。沒幾日,卻又傳來消息,說相州出現狂風冰雹,天象異常。

趙光義下詔,在汴梁城南修建太一宮,用以祭告天地。

六月,穀水、洛水、瀍水、澗水決堤,毀壞了上萬地方的官民屋舍,溺死者以萬計,鞏縣更是毀壞殆盡。

七月,河水、江水、漢水、滹沱河及祁州之資水、滄州之胡盧河、雄州之易惡池水,都因為暴雨,水量上漲,最終滿溢而出成為水患。

接連三個月的大雨,對大宋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大水而無家可歸的人比比皆是,糧食減產,民眾食不果腹。全國上下因此民怨沸騰,謠言漫天,八月,趙光義不得不為此赦免死罪以下的所有犯人,以此積福,祈禱老天保佑。

可是這一行為似乎沒什麼用,到了九月,睢水決堤,浸田六十裏。

而之前決堤的地方,至今還沒有堵住。趙光義因此甚為擔憂,派遣殿中侍禦中柴成務、國子監丞趙孚等巡視河堤。從西邊的河陽,直到黃河入海處。

趙孚等人巡視之後,得出的結論是:“治理原本的河堤,還不如在決堤的地方開個口子,將黃河分流。尤其是滑州,澶州這兩個地方,黃河最為隘狹,容易決堤,最好是在南北岸各開一個口,北邊進入王莽河,然後直流入海,南邊進入靈河,然後彙入淮水。這樣能夠有效的控製河水流速,就是和汴河的處理一樣。”

遺憾的是,朝議認為,這個時候應該重惜民力,不能再隨意開始這樣的大工程,將這個意見保留了。

太平興國八年十月,愈演愈烈的民荒,讓全國上下一片驚慌。

為了安民心,十月十六日,趙光義下旨,封賞自己五個年長的兒子,並為他們改名。

衛王趙德崇改名趙元佐,晉封楚王,加檢校太尉,徙居東宮。廣平郡王趙德明改名趙元祐,晉封陳王。三子趙德昌改名趙元休,封韓王。四子趙德嚴改名趙元俊,封冀王。五子趙德和改名趙元傑,封益王。

從表麵上看,趙元佐徙居東宮,正式確定了儲君之位。但事實上,趙光義心中已經對他存疑,因此同時將疑似他的幫手的司徒兼侍中趙普罷為武勝軍節度使。

太平興國八年十一月,太一宮建成,趙光義於此獻祭。

太平興國八年十二月,醴泉縣水中草變為稻,是為吉兆。趙光義大喜。然幾日之後,滑州黃河再一次決堤。

因為太平興國八年幾乎一整年都不順,因此太平興國九年正月初一,趙光義避不受朝。群臣隻在官署之中呈上奏折,表示慶賀。

之後,趙光義下旨,改年號為雍熙,是年始稱雍熙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