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遺恨清江曲(1 / 2)

新皇登基之後,要穩定人心,要晉封兄弟姊妹和大臣,還要熟悉政務,趙恒忙得根本沒有時間去關注呂端到底如何及時趕到這個小問題。

等他想起來時,已經是一個月之後了。

至道三年四月,群臣上表請趙恒聽政,三上三辭之後,他才在崇政殿召見群臣,並頒發賞賜。

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呂端加右仆射。弟越王元份進封雍王,吳王元傑進封兗王,並兼中書令。徐國公元偓進封彭城郡王,涇國公元偁進封安定郡王,並同平章事。元儼封曹國公。侄閬州觀察使惟吉為武信軍節度使。以下群臣皆有封賞。

朝散之後,趙恒特意將呂端留下來,向這位先帝選中扶持自己的老臣道謝。“若非相公,朕危矣!”

呂端這時候才拿出二娘交給他的東西,獻上去,“此非臣之功,乃一女子徘徊宮門外,見臣,便將此物交托,囑咐臣入宮救駕。請陛下過目。”

趙恒看到那私章,不由臉色一變,抓住呂端問道,“你說是一個女子?!”

這東西他留給二娘,就是盼著她哪一日出了事,還能用這東西救救命,誰知竟被送回來了!

“正是。”呂端肅容道,“陛下請看那信上所寫的東西,也不知那女子如何得知消息。”

那信上的字跡,別人不認得,趙恒自然是認得的,那是大哥的筆跡。這麼說,就是大哥得知了此事之後,便送了信去二娘那裏,然後二娘給了呂端,自己方能脫困。

趙恒一時有些怔忪。他已經近三年不曾見過二娘了,他控製著自己不去想二娘,醉心政事,可有時稍有閑暇,他便忍不住的想起二娘當日的決絕來。

他至今都尚未明白,到底二娘是怎麼想的。郭氏的確是有錯,自己也一直冷落著她,哪怕她是趙祐的生母,難道這還不夠麼?趙祐本就是個孩子,天真無辜,二娘為何就不能放下此事?

他以為二娘將話說得那般決絕,便是要與自己從此陌路了。然而自己有了危險,她卻又要來救。

二娘心裏還是有自己的,還是會擔憂,會不顧一切的來救自己,卻又避而不見。

“她……可曾留下什麼話?”他遲疑著問呂端。

呂端雖然也察覺到他神色間的不同,卻隻做不知,畢竟陛下年輕,縱使風流些,也沒什麼。

他想了想,搖頭,“並不曾。臣將事情經過告知她之後,她便告辭離去了。”

趙恒聽到這裏,才剛剛熱起來的心,複又冷了下去。

他摩挲著手中的信紙,轉開念頭,問呂端,“這信上,是朕的大哥元佐的筆跡,相公可有教我?”

呂端捋著胡須笑了,“臣聽聞當日先帝榻前,是大總管王繼恩領了旨去宣召殿下,然而最後去的人卻是一個小太監,也不知這位大總管,到何處去了?臣雖然不明白這些,但想來大殿下一片愛護兄弟的拳拳之心,陛下定能領會。”

這便是讓他放過趙元佐,甚至是封賞趙元佐了。畢竟是親兄弟,今日所有人都已經封賞過了,隻留下他一個人,似也不大好。不過當初是先帝貶斥了趙元佐,所以還得有個名目。

“先帝在時,時常誇讚陛下忠義孝悌,想來也是希望陛下兄弟和睦的。”呂端又道。

趙恒點頭,“朕已知道了。此事還請相公從中出力,替朕和大哥說和一番。”如此他才好順水推舟。

呂端意會,連連點頭。這種親近但算不上私密的差事,官家交給他,便是對他的親近信任,他自然會盡力。

至道三年五月,被貶為庶人的趙元佐求見趙恒,並帶來了消失月餘的大總管王繼恩。

經過他的解說,卻原來這王繼恩早有不臣之心,竟伺機挑撥他造反,因此他才將人送了過來。

趙恒聞言大怒,立即將王繼恩收監,並令刑部嚴查此事。

而經此一事,趙恒和趙元佐兩兄弟,總算是握手言和。

至道三年六月,趙恒下旨,追複涪王趙廷美西京留守兼中書令、秦王;贈兄魏王趙德昭太傅,岐王趙德芳太保。上大行皇帝諡曰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廟號太宗。複封兄趙元佐為楚王。立秦國夫人郭氏為皇後。追冊莒國夫人潘氏為皇後,諡莊懷。

但這並不意味著趙恒便將當日宮中所發生的事情忘記了。王繼恩固然能幹,在宮中勢力龐大,然而這宮裏,必定還有人與他合謀,不然他如何敢親自前往趙元佐的府邸去請人?

他這三十年來,都不曾這般狼狽過,自然不會輕易放過讓自己陷入這種境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