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所假肢技校1983年3月,我國第一所為國家培養假肢科技人才的假肢技工學0在北京假肢廠正式成立。
這所學校學製為3年,主要業務課程有人體解剖生理學、鉗工工藝學等。
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博士我國1981年開始實施學位條例。1982年2月至1983年5月,已先後授予18人博士學位。他們的簡要情況如下:
①馬中騏,男,42歲,浙江餘杭縣人。1961年蘭州大學物理係畢業後留校任教。1978年考取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在胡寧教授指導下學習“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理論)”專業。1982年2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同年3月經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②謝惠民,男,43歲,江蘇常州市人。1962年畢業於上海複旦大學數學係。1978年考取中國科學院係統科學研究所研究生,在著名數學家、控製理論專家關肇直研究員指導下,攻讀“運籌學與控製論”專業。1982年4月通過博士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③黃朝商,男,44歲,江西玉山縣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係。1978年考取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在戴元本研究員指導下學習“理論物理(量子場論和基本粒子理論)”專業。1982年7月通過博學位論文答辯,同年8月經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
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④馮玉琳,男,40歲,江蘇泰縣人。1964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數學係。1978年考取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生,在唐稚鬆研究員指導下學習“計算機軟件”專業。1982年5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同年7月經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工學博士學位。
⑤徐功巧,女,40歲,江蘇蘇州市人。1965年複旦大學生物係畢業。1978年考取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在鄒承魯研究員指導下學習“分子生物學”專業。1982年11月通過博士學位。她是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女博士。
⑥徐文耀,男39歲,陝西省綏德縣人。1966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物理係。1978年考取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在朱崗昆研究員指導下學習“高層大氣物理”專業。1982年10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1983年元月經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⑦白誌東,男,38歲,河北省樂亭縣人,1968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數學係。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在殷湧泉教授和陳希孺教授指導下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專業。1982年5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同月經中國科技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⑧趙林城,男,39歲,江蘇鹽城縣人。1968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數學係。
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在陳希孺教授指導下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專業。1982年5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同月經中國科技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⑨李尚誌,男,35歲,四川內江市人。1970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在曾肯成教授指導下學習“基礎數學(代數)”專業。1982年5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同月經中國科技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⑩範洪義,男,35歲,浙江鄞縣人。1969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物理係。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在阮圖南教授指導下學習“理論物理(基本粒子)”專業。1982年5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同月經中國科技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男,39歲,江蘇泰州市人。1964年7月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數學係。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在王元研究員、曾肯成教授指導下學習“基礎數學(數論)”專業。1983年元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同年3月經中國科技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蘇淳,男,37歲,安徽歙縣人。1978年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在陳希孺教授指導下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專業。1983年4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同月經中國科技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洪家興,男,40歲,江蘇省吳縣人。1965年畢業於複旦大學數學係。1978年考取複旦大學研究生。在穀超豪教授和李大潛教授指導下學習“基礎數學(偏微分方程)”專業。1982年6月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同月經複旦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李紹寬,男,40歲,江蘇鹽城縣人。1965年畢業於複旦大學教學係。1978年考取複旦大學研究生。在夏道行教授和嚴紹宗教授指導下學習“基礎數學(泛函分析)”專業。1982年6月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同月經複旦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⑩張蔭南,男,40歲,江蘇常州市人。1964年畢業於複旦大學數學係。1978年考取複旦大學研究生,在夏道行教授和嚴紹宗教授指導下學習“基礎數學(泛函分析)”專業。1982年6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同月經複旦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⑩童裕孫,男,38歲,浙江寧波市人。1967年畢業於複旦大學數學係。1978年考取複旦大學研究生,在夏道行、嚴紹宗教授指導下學習“基礎數學(泛函分析)”專業。1982年6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同月複旦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王建磐,男,34歲,福建古田縣入。1978年考取華東師範大學數學係研究生。在曹錫華教授指導下學習“基礎數學(代數)”專業。1982年11月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同年12月經華東師範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於秀源,男,41歲,山東章丘縣人。196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數學係。1978年考取山東大學研究生,在潘承洞教授指導下學習“基礎數學(數論)”專業。1983年元月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同年5月經山東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授予理學博士學位。
這18名博士學位獲得者,都是1978年人學的研究生。其中屬科研單位的6人,高等學校的12人。他們的博士學位是由中國科學院的有關學部和+國科技大學、複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8個單位分別授予的。
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碩士1982年上半年,我國已有8562人榮獲碩士學位。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培養的首批碩士。
這批碩士中,由高等院校培養的有6992人,科研機構培養的有1570人。他們都按照學位條例及其暫行實施辦法規定的程序通過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學位授予單位的學位評定委員對答辯委員會建議授予碩士學位的研究生從政治表現、課程成績、外語程度及論文水平等方麵,認真進行審核,最後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來決定是否授予碩士學位。
曆史上最早的殿試皇帝在宮殿上親自主持考試,稱作“殿試”,最早的殿試是由武則天主持進行的。
武則天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她一方麵對反對者進行嚴厲鎮壓,一方麵“不惜爵位”,放手招官,加緊培養忠於自己的勢力。她在稱帝前,即放寬科舉考試的標準,擴大錄取進士的名額;稱帝後,1690年在宮中的成殿上接連幾天親自主持考試,考生破格錄用。使被錄取者對她感恩戴德,並借以籠絡人心。
曆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我國科舉製度始創隋朝,到清朝光緒三十二年止。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在光緒三十年,摘取狀元桂冠的是劉春霖。
劉春霖(1871—1941)字潤琴,號石雲,河北省肅寧縣人,18歲中秀才,人保定蓮池書院就讀。
1914年袁世凱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劉春霖應袁之邀任總統府內史。劉春霖在民國政府任職十餘年,目睹府院相爭演出的一幕醜劇,憤然棄政隱居。隱居期間除讀書外,還常寫字、撰寫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