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掛雲帆濟滄海
一蓄芳待來年
嵩山曆史建築群申遺的花朵並沒有夭折,2009年西班牙世界遺產大會的投票表決使嵩山人經受了考驗,獲得了更為豐富的經驗,堅定了奪取最後勝利的信心。在取得這一階段性勝利之後,他們按照世界遺產組織的要求和國家文物局的安排,一步一個腳印地展開了後續工作,以備戰第二年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
鄭州市和登封市兩級申遺辦加強了與世界遺產組織和世界遺產專家的聯係,用各種方式與其開展交流。他們通過電話聯係、電子郵件往來,建立了與相應國際組織和國際專家的聯絡熱線。隻要國內召開的相關會議有這些國際專家出席,他們都盡量爭取參會,在會議上與這些專家進行溝通。
這些做法,有效地消弭了嵩山人與相關國際組織和國際專家的距離,加深了對方對嵩山曆史建築群珍貴價值和文化內涵的理解,減少了由於東西方文化差異而造成的申遺障礙。
與此同時,按照世界遺產組織的要求,嵩山曆史建築群申遺補充文本的修改和提交也提上了工作日程。
在收到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家Susan對嵩山曆史建築群補充文本修改意見的回複之後,鄭州市申遺委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要求,於2009年9月1日在北京召開了補充文本專家研討會。與會專家們對嵩山曆史建築群補充文本的修改議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大家爭議的焦點集中在三個方麵:第一,各個申報點之間的關聯性;第二,文本論證的角度;第三,普遍價值標準的突出和取舍。
與會的專家們經過認真討論和反複磋商,對以上三個方麵的問題初步達成了一致,並且明確了補充文本的框架結構、寫作分工和進度安排。
在鄭州市申遺辦的統一協調下,專家們再度努力奮戰,在規定時間內將新修改的補充文本提交給了世界遺產中心,以備2010年世界遺產大會再次審批。
2009年1月9日履新的登封市委書記王福鬆和市長鄭福林,在到任接棒之後,就對申遺工作深入調研。他們強調要毫不鬆懈地繼續做好申遺,確保申遺取得圓滿成功。西班牙世界遺產大會之後,登封市政府按照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意見,對嵩山曆史建築群的文物環境做了進一步整治,並且嚴格按照《世界遺產公約》和《嵩山曆史建築群總體保護規劃》等有關規定,切實加大了對這些曆史建築和相關文物的保護力度。
登封市政府嚴格控製了曆史建築群周邊的建設項目,保護了曆史建築群周邊的環境,保持了嵩山曆史建築群原有的曆史環境風貌。在登封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精心管理下,這些古建築群變得更穩固更安全,它們的周邊環境也變得更美觀更宜人。
2009年西班牙世界遺產大會之後,鄭州市和登封市兩級政府采取措施,加強了對嵩山曆史建築群深厚文化內涵的研究和宣傳力度:
第一,按照國家文物局和專家們的意見,兩級申遺辦進一步收集和整理了與“天地之中”這一理念相關的曆史證據,並且針對觀星台等重點申報建築,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比較分析,為“天地之中”這一理念尋找更為有利的依據,使國外專家能夠充分理解嵩山曆史建築群的價值。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了嵩山曆史建築群建築技術、藝術、文化等方麵的研討會、座談會和論壇等學術活動。
第三,編輯出版了一批研究文集和著作,開展了有關嵩山文明與中華文明的研究和探索。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挖掘了嵩山曆史建築群的價值和文化。
第四,針對重點人群和重點區域加大了宣傳力度,拓寬了宣傳途徑,創新了宣傳形式。充分利用各種媒介,進一步提高了嵩山曆史建築群在國內尤其是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知曉率。
承載著廣大民眾的期待,凝聚著申遺工作人員的心血,寄托著各級領導的厚望……登封“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向了2010年巴西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
二巴西利亞奏凱歌
2010年7月25日,第34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大會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國家劇院隆重開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IrinaBokova女士等來自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1個委員國、《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的觀察員和相關國際組織的代表出席了開幕儀式。國家文物局派出了以童明康副局長為團長的文物代表團全程出席本次會議,並積極參與世界文化遺產各項議題及綜合議題的討論。登封“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作為我國政府推薦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將在本次會議上接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審議。
2009年7月31日那一天,登封市地方誌辦公室主任呂宏軍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他牽腸掛肚地等待著大會的表決結果。雖然身在登封,他的心卻早已飛到了巴西。呂宏軍是申遺文本的主要撰寫人之一,上屆世界遺產大會決定將嵩山曆史建築群推遲申報,外界紛紛議論是因為他撰寫的那段“天地之中”的論述出了問題。這些輿論,給呂宏軍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其實,“天地之中”這一概念的提出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初申遺文本的初稿拿去給國際專家討論的時候,以色列專家喬拉發表了這樣的意見:中國的這個項目是嵩山曆史建築群,在表述裏卻又提到登封這個地方是“天地之中”。那麼,這些建築和“天地之中”這個概念有什麼聯係呢?“天地之中”是不是當時人們對自然的一種認識?是不是一種中國古老的宇宙觀呢?
以色列專家的疑惑,反而給呂宏軍提供了一種思路。嵩山曆史建築群共計8處11項,內容比較龐雜。觀星台是天文建築,嵩陽書院是教育類建築,嵩嶽寺塔是宗教類建築,漢三闕中嶽廟是禮製建築,表現的主題各不相同,而申遺文本的初稿叫做嵩山曆史建築群。嵩山在這裏僅僅是作為地標出現的,文本中卻對嵩山闡述得較多,這就給遺產專家們造成了一個“聖山崇拜”的錯覺,認為山是主題,應列入文化景觀,不應申報文化遺產。
要列入文化遺產,就必須以古建築為主;要將8處11項古建築一起申報,就必須用一種理念將其貫穿起來,才具有共同申報的合理性。
這個理念就是“天地之中”。
嵩山曆史建築群實際上都和“天地之中”這個概念有著緊密的內在聯係:周公測景台和觀星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測建築,它們驗證了“天地之中”的信仰,它們是科學、宗教與政治相互作用的產物;少林寺東邊通道的小牌坊上寫的就是“天中福地”;中嶽廟的前麵就有“天中街”,中嶽廟的裏麵存有大量關於“天地之中”的介紹……正因為這裏是“天地之中”,人們認為這裏是與天地溝通的最佳平台,所以夏、商、周的王城都建在登封周圍。這些皇權的因素,又轉而強化了“天地之中”的威權,因此這裏就成為了中國的儒、道和外來佛教的傳播中心。
“天地之中”理念的價值、內涵及影響力,遠遠超出古建築物本身。在這個理念的統領下,可以更好地研究中華文明的源頭,研究中國曆史的源頭。
可是,國際專家們理解這個理念,需要一個過程。不巧的是,就在專家團的會議召開前夕,他們又收到了中國“五嶽聯合申遺”的文本。按照規定,一個地點不能重複兩次申遺。所以,專家團建議將嵩山曆史建築群的項目定位為“推遲重報”。
呂宏軍參加編寫了補充重報的文本,詳盡地解釋“天地之中”成了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可是,它究竟能不能被這次世界遺產大會接受呢?
根據事先得到的消息,7月31日大會就要對登封“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投票表決。呂宏軍當晚沒有睡覺,他一直坐在電視機前看著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節目。眼看過了後半夜,呂宏軍實在忍不住,就給遠在巴西大會現場的登封申遺辦公室主任呂偉發信息,為什麼還沒有表決?對方回複,咱們是第14個,早哩。呂宏軍再發,有什麼問題沒有?對方回複:估計沒有……
呂宏軍就這麼把信息發來發去,一直熬到8月1日清晨7點31分,中央電視台新聞播音員播報了最新消息:第34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批準登封“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呂宏軍心中的這塊石頭才算落地,他激動地大喊大叫著,衝出了家門。
登封市的嵩山廣場上擁滿了欣喜若狂的民眾,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通宵未眠,一直在等待巴西那邊的消息。去年他們就是這麼等了一夜,等來的結果是推遲重報……今天,他們終於等到了成功的消息!歡呼聲和鞭炮聲在嵩山腳下回蕩,那是他們的誓言在回響:我們登封人,驕傲!我們河南人,驕傲!這一天,我們盼了9年,我們一定會好好保護老祖先留下的東西!
在巴西利亞,在世界遺產大會的現場,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向記者發表了談話。他深情地對記者說,登封“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申遺成功來之不易。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文物部門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國世界文化遺產領域的專家團隊為申報文本的順利通過,做了大量創造性的工作,此次申遺取得成功,是對各方努力和付出的最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