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金戈鐵馬滿江紅(3)(2 / 3)

為戰爭尋找一個合適的理由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人們常說中國的現代警察是從袁世凱時代開始的。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清政府與其簽訂了《辛醜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不得在北京到天津一帶駐紮軍隊。於是,袁世凱將自己下屬的一部分新建陸軍改為警察,入駐天津。從這個細節上說,袁世凱引入了“警察”這個現代詞彙。但實際上,警察性質的社會治安管理在中國則很早就有,宋朝時期是將警察文職化的重要轉變時期。如果沒有這種曆史積累,袁世凱很難一夜之間搞出所謂現代警察。宋朝警察文職化的出現,對於我們理解軍隊的性質是一個切入點。

社會發展早期,警察與軍隊是不分的,軍隊同時肩負警察的功能。從功能上說,軍隊與警察合一,就是不管對內對外,它都是用暴力達到目的。那麼,宋朝開始將警察和軍隊分離,警察又明確地文職化,又意味著什麼?利益集團政治總是傾向於追求和保護自己的特殊利益,因而造成的社會矛盾會比較多。所以,利益集團政治不得不使用大量暴力機器。例如當今美國,警察人數與民眾的比例居世界之首。對於宋朝的超利益集團政治來說,政權的存在對內不是爭利奪利,而是協調各種利益關係。隻要協調得好,社會矛盾就少。再加上社會管理者帶頭奉行道德原則,向全社會推動道德規範,對內就不需要太多動用暴力。所以,在超利益政治理念中,軍隊對內的功能很大一部分被文職化的警察代替,這也是超利益政治理念的必然。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政府的超利益性質體現得比較充分,那麼,這個社會的內部矛盾就會比較少,對於警察的需要就會降低。一般的社會矛盾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和法院就能解決,文職化的警察僅需要應對普通犯罪問題,警民關係也會比較良好。當一個政權出現嚴重利益集團化,社會矛盾就會加劇,行政和法院係統解決社會矛盾的能力或效率就會降低,警察的數量和警察的武裝化程度就會提高。美國是一個典型,美國警察的武裝程度之高當屬世界一流水平。即便如此,當美國國內矛盾激化時,警察還不夠用,還要用軍隊實行國內鎮壓。現在經常有人說中國警力不足,並經常用美國的警民比例、警察收入、警察訓練與中國警察作比較。我不希望中國的警察有一天走到像當今美國警察一樣的狀態,我更希望中國的警察像很多年前的一部中國電影《今天我休息》裏刻畫的那樣,是一個連警棍都不需要隨身攜帶的“馬天民”,與民眾和諧相處,警民關係融洽。

當然,宋朝也有軍隊對內鎮壓造反的現象,這要從兩個方麵來看。一是超利益政治對社會內部使用暴力手段的弱化、溫和化,需要一個逐步形成的階段。事實上,宋朝針對內部騷亂,在很多時候使用的是武裝程度較低的警察。小說《水滸》有一個不太起眼的人物,叫做張叔夜,北宋曆史上確有其人。現在很多人把張叔夜稱為北宋名將,其實他是一個文官。張叔夜之所以出名,與《水滸》有很大關係,因為就是他將宋江招了安。宋朝如果出現農民起義,政府往往會派出警察去與起義軍周旋。小說《水滸》與史實有出入,曆史上張叔夜打敗宋江使用的不是正規軍隊,而讓宋江接受了招安,實際上這就是化解社會內部矛盾的一種方式。

當宋朝的政治自身也出現利益集團化的時候,社會矛盾就會激化,化解難度就很大。宋徽宗時期就是政治利益集團化的一個重要階段。張叔夜能夠招安宋江,也隻是暫緩眼前的矛盾,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方臘就不願意接受招安這種化解矛盾的方式,宋徽宗不得不派出童貫大軍實施鎮壓,著名將領韓世忠也因此而一舉成名。南宋初年,由於外部形勢嚴峻,以及秦檜實行的利益集團政治,多方麵原因造成內部矛盾激化,嶽家軍也參與了平定內亂的行動。宋史專家鄧廣銘先生將嶽飛剿平湖湘地區楊幺武裝的行動稱為“血腥罪行”,嶽飛也由此背負了“鎮壓農民起義”的罪名。那些“農民起義軍”被嶽飛剿平後,大多數人都回歸鄉裏安置,政府給予他們土地等生活資料。另外一部分人則成為嶽家軍的成員,嶽家軍的著名將領楊再興就來自這個群體。原先身為流寇的楊再興被嶽飛收服後,為抗金大業立下赫赫戰功,最終壯烈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