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金戈鐵馬滿江紅(9)(3 / 3)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

與嶽飛時期相比,大好河山依舊,“遺民”的心態已多了些哀怨,甚至有了些許無望。南宋後期最重要的將領孟珙,其祖上是嶽飛的部將。大約在陸遊寫完這首詩以後40年左右,已到晚年的孟珙曾經說,自己一生30年從軍生涯就是為“收拾中原人心”,可見他是懂得嶽飛精神的真諦。但是,嶽飛被冤殺,中原民心受到了巨大的傷害,加上長期實行秦檜“南人自南,北人自北”的政策,南宋在維護中原人心方麵,幾乎沒有實質性的作為。如果嶽飛不死,即便被罷官,中原百姓和南宋軍民會認為這隻是權宜之計,一旦時機成熟,嶽飛還會披掛上陣,會再打得金人哭爹喊娘。然而,嶽飛被殺似乎在告訴他們,南宋政權已經不想再要那些“遺民”了。孟珙以一人之力,也難以再重新“收拾”人心,隻能壯誌難酬。

戰場上的勝敗,軍事本身的確很重要,軍隊與民心的關係同樣重要。軍民關係實際上就是“天下為公”政治理念的高度凝結。北宋很遺憾地沒有做到這一點,嶽飛開了一個好頭,卻被小人扼殺。金人為此“酌酒相賀”,親者痛,仇者快,800年過去了,卻依然令人扼腕歎息。換一個角度說,軍民魚水情就是另一種“全民皆兵”。它並不需要百姓都拿起武器,但是,民心所向,人心向背,就是最大的天羅地網,毛澤東說,那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所以,從曆史上說,企圖榨取中國、獲得自己最大利益的金人,對於嶽飛必欲除之而後快。對於今天,同樣企圖攫取中國利益的各種勢力最為默契的配合,就是聯手醜化、貶低毛澤東。因為,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隻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能夠將中華民族凝聚起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樣一句極普通的話語,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正是因為每一個中國人在這句話裏都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它體現了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利益。因此,當今中國出現醜化、貶低毛澤東的傾向,與貶低嶽飛、替秦檜翻案的本質是一樣的。

興亡成敗多少事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北宋紹聖三年(1096年),14歲的小夥子趙佶被封為端王,那時候的趙佶可能正在苦練書法和繪畫,他不知道4年後自己會成了宋徽宗。就在趙佶被封為端王的那一年,在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的號召下,歐洲10萬騎士組成了十字軍,發起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趙佶當皇帝的前一年夏天,十字軍占領了耶路撒冷,入城後,瘋狂搶劫的十字軍殺了7000多名百姓,很多十字軍士兵就此發財。大約在此前後,北方草原上一個叫蒙古的部落開始出現。1142年,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了嶽飛。5年後,以法國、德國為主的歐洲城市發起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部隊被土耳其人擊潰,十字軍未得到任何好處。擊潰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土耳其人,就是幾百年前被唐朝擊潰的突厥人的後裔。此時,突厥人擁有自己的文字至少已有500年的曆史,而法語文字正處於形成階段,史稱“古法語”,德語還是各種方言的總稱,德語還沒有統一。

嶽飛死後20年,蒙古草原上誕生了一個男嬰,他的名字叫做鐵木真,也就是後來的成吉思汗。774年後,毛澤東寫道:“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成吉思汗誕生那一年是1162年,南宋的秦檜此時已經死了7年,這一年,宋高宗禪位於宋孝宗,成了太上皇。在金朝,金世宗前一年剛剛登上皇位,剛剛把首都正式遷到北京,當時叫做中都。1171年,在遙遠的歐洲,英國入侵愛爾蘭,它對愛爾蘭的統治與當時金朝對蒙古人的統治差不多,愛爾蘭的傷痛由此延續了800多年,至今都未徹底解決。1187年,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病故。這一年,庫爾德人薩拉丁在巴勒斯坦地區打敗了留駐當地的歐洲十字軍,圍困耶路撒冷13天後,十字軍投降,耶路撒冷回到了薩拉丁的手中。與88年前十字軍占領耶路撒冷時大開殺戒、瘋狂搶劫相比,薩拉丁進入耶路撒冷後,他沒有殺一個人,沒有燒一棟房子,而是釋放了大量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