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2 第二章(1 / 1)

甘藍為須根係,葉麵光滑,被白色蠟粉。營養生長期莖短縮,通過春化後,形成花莖。營養生長一般經過發芽期、幼苗期、蓮座期、結球期和休眠期。對鉀和氮的吸收量比較大;要求田間持水量達70%~80%。

(一)甘藍的生長發育周期

甘藍的生長發育周期普通甘藍,葉片藍綠色,葉麵光滑,被白色蠟粉。此外,還有葉片紫色、葉麵光滑的赤甘藍和葉片綠色、葉麵皺縮的縮葉甘藍,它們是甘藍的變種。甘藍營養生長期莖短縮,生殖生長期花梗高大。不同生長期,植株形態和葉片形狀有別。

(二)甘藍的生長過程

1.苗期、蓮座期

苗期自真葉出現到團棵(5~8張真葉)。這一時期葉片橢圓形,具明顯葉柄。株形近於圓盤狀,稱為團棵。苗期時間春甘藍為15~25天,秋甘藍為25~30天。

甘藍苗期蓮座期自團棵到開始包心。這一時期植株葉片張開,形如蓮座,故名。不同品種,蓮座葉數不同,早熟品種在16片以下,中晚熟品種約24片。蓮座期時間春甘藍為20~30天,秋甘藍為30~35天。

2.結球期

甘藍結球期結球期葉球由開始包心至結成緊實。葉片近圓形、無柄,原來葉柄部分為葉身包圍,稱中肋。結球期時間春甘藍為25~35天,秋甘藍為40天左右。甘藍葉球包括球葉和中心柱(內莖),球葉多,葉身發達,中肋和中心柱小,結球緊實,品質好。相反,球葉少,中肋和中心柱大,結球蓬鬆,品質差、粗硬而產量低。甘藍中心柱(內莖)大小與外莖是相應的,在選甘藍類為二年生植物,栽培前期應促進營養生長,以免過早進入生殖生長,致使其與莖、葉等營養器官爭奪養分,影響葉球等產品器官的形成。育種時,可以參考植株高度、葉球形狀來預計品質。莖高,葉球不正,一般中肋和中心柱大,品質較差。甘藍的根係發達,主根粗大;育苗移栽的,根係主要分布在深30厘米的耕作層內。

3.開花結實期

甘藍的花和種子結球甘藍有明顯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完成營養生長階段後,並在冬季低溫下通過春化階段,開始花芽分化並轉入生殖生長階段,然後在第2年春季抽薹、開花、結實。長日照和充足的陽光有利於結球甘藍的抽薹開花。

結球甘藍為複總狀花序,種株除中央發生主枝外,亦順序發生一級、二級側枝,有的品種如栽培條件良好,還會發生三級、四級側枝。結球甘藍的花一般是主薹先開,隨後由上至下的一級側枝開放,然後是二級、三級、四級側枝順序開放。在同一花序上,均從下向上陸續開放。小花為完全花,6枚雄蕊,4長2短,雌蕊在花的中央,子房由2個心皮構成,合生。果實為角果,每一角果通常含有10~30粒種子。種子圓球形,紅褐色或黑褐色,千粒重3.5~4.5克。

(三)甘藍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甘藍耐寒,壯苗壯株可耐受長期-2~-1℃和短期-10~-8℃的低溫。甘藍性喜冷涼,生長適溫10~20℃,25℃以上生長緩慢。但有些耐熱的品種,在25~28℃下仍能正常結球。

甘藍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植物個體的生長速度,初期較慢,中期生長逐漸加快,當速度達到高峰以後,又逐漸緩慢下來,到最後生長停止,形成所謂的“S”形生長曲線。

2.濕度

甘藍要求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85%左右。過幹或過濕,特別是土壤水分大甚至淹水,根部會很快窒息腐爛。溫室栽培宜壟作,土壤須見幹見濕。

3.光照

甘藍屬長日照植物,對光照強度的要求不很嚴格,日光溫室生產隻要溫度不過高,一般都能生長良好。

良種具有地域性。在引進良種種植時,一定要考慮兩地的生態條件是否接近或相似,因為種植製度、肥力、土質的不同都會造成良種生產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