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莖甘藍適應性強,江淮地區可春秋兩季栽培。肥大的球莖耐貯藏、耐運輸,對調節市場供應和作加工原料,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球莖甘藍的特性
1.概述
球莖甘藍球莖甘藍是甘藍中能形成肉質莖的變種,別名苤藍、擘藍、玉蔓菁等。肉質莖脆嫩,每100克產品含水分91~94克,碳水化合物2.8~5.2克,粗蛋白1.4~2.1克,維生素C34~64毫克。可鮮食、熟食或醃製。原產地中海沿岸,由葉用甘藍變異而來。在德國栽培最為普遍。16世紀傳入中國,現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2.植物學特性
球莖甘藍形態球莖甘藍根係淺,莖短縮,葉叢著生在短縮莖上。葉片橢圓形、倒卵圓形或近三角形,綠色、深綠色或紫色,葉麵有蠟粉;葉柄細長。生長一定葉叢後,短縮莖膨大,形成肉質莖。肉質莖圓形或扁圓形,皮綠色或綠白色,少數品種紫色。球莖甘藍一定大小的幼苗在0~10℃通過春化,後在長日照和適溫下抽薹、開花、結果。花器官結構及開花授粉習性與結球甘藍相同。
球莖甘藍按球莖皮色分綠色、綠白色、紫色三個類型,按生長期長短可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個類型。早熟品種植株矮小,葉片少而小,定植後50~60天收獲,代表品種有北京早白、天津小纓子等。中、晚熟品種植株生長勢強,葉片多而大,從定植到收獲需80~100天,代表品種有笨苤藍、大同鬆根、雲南長擘藍等。
3.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球莖甘藍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球莖甘藍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大致和結球甘藍相似,喜溫和濕潤、充足的光照。較耐寒,也有適應高溫的能力。生長適溫為15~20℃;種子發芽最低溫度為2~3℃,適溫為18~20℃。播後3~5天即可出苗;植株可忍耐短期0~2℃的低溫;肉質莖膨大期如遇30℃以上高溫,則肉質易纖維化。生
在蔬菜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溫度的影響很大,如果溫度超過了某一蔬菜生長發育的溫度上、下限,植株便停止生長,甚至死亡。長期間需充足的光照。對土壤的選擇不很嚴格,但對土壤濕度的要求比較嚴格,特別是在球莖膨大期對土壤水分要求尤為重要。在80%~90%的空氣相對濕度和70%~80%的土壤濕度中生長良好。適宜在腐殖質豐富的黏壤土或沙壤土中種植。
球莖甘藍一般春、秋兩季栽培,采用保護地設施反季節栽培可以周年生產。
(二)球莖甘藍的優良品種
1.早冠
早冠早冠為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雄性不育苤藍一代雜交種。早熟,生育期80天左右,育苗期35天左右,定植後45天左右可收獲。植株生長勢中等,株高32~40厘米,開展度65~72厘米。球莖高7厘米左右,球莖橫徑18厘米左右,單球重0.8千克左右。球莖扁圓,淺綠色,表麵光滑,葉片少,葉痕淺。株形緊湊,適宜密植,畝產可達2700~3000千克。商品性狀及食用品質優良,產量及抗病性、早熟性優於對照的天津青苤藍。
栽培要點:保護地栽培可采用溫室或陽畦育苗,溫室育苗的適宜播期為12月下旬,陽畦育苗的適宜播期為1月中旬。苗齡一般為40天左右,即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一般溫室栽培於2月中旬定植,塑料大棚栽培於3月中旬定植。露地栽培於2月下旬播種育苗,4月中旬定植。每畝栽苗5000~5500株。
2.水果苤藍
水果苤藍水果苤藍是近幾年從歐洲引進的一個新品種。在北京郊區的特菜基地種植,以膨大的肉質球莖和嫩葉為食用部位。球莖脆嫩,甘甜爽口,有類似鴨梨、蘋果的口感。其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適宜鮮食和涼拌,所以稱為水果苤藍。嫩葉的營養也很豐富,含鈣量很高,經常食用具有消食積、去痰的保健功能,適宜涼拌、炒食和做湯等。作為特菜新品種,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目前產品除供應賓館、餐廳外,還作為箱裝禮品菜,並在高檔超市出售,其售價比普通苤藍高3~5倍,畝產值可達2萬元以上,其經濟效益是種植普通苤藍的2~3倍。水果苤藍生育期短、病害少、種植容易。但菜農種植時應注意,需提前聯係好買方,產品適宜銷售給賓館、飯店和作為節日箱裝禮品菜銷售給中高收入的人群,不適宜作為大路蔬菜銷售給普通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