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1 華爾街上的硝煙(2000年~2004年)(1 / 1)

2000年早春時節,20世紀90年代華爾街的大牛市終於落下帷幕。正如曆史上所有其他的泡沫一樣,由於網絡股股價異乎尋常的上漲而產生的泡沫也不可避免地破滅了。這些股價的上漲完全建立在人們對網絡公司未來贏利的期望之上,而沒有太多現實的根據。19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的運河概念股、20世紀20年代的航空概念股也經曆過同樣的命運。在2000年年初,納斯達克指數曾經突破了5000點,是短短5年前的5倍,但到2000年年底,它下跌了一半。

美國經濟也在2000年開始整體降溫,這帶動了其他股票的下跌。道瓊斯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跌幅雖然沒有納斯達克指數那麼大,但是兩者也都從2000年年初的高點開始下滑。

2001年,美國經濟繼續在衰退之中掙紮,股市進一步下跌。

接著就是“9·11”事件。在一個美麗而清爽的夏末的早晨,兩架被劫持的客機撞上了紐約世界貿易大廈,世貿大廈隨後轟然坍塌。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內,紐約金融區的罹難人數超過2500人,而毀掉的辦公麵積比大部分美國城市整個城市的辦公麵積還多。附近的許多大樓都受到波及,數月之內無法使用。曼哈頓下城的整個區域覆蓋上了厚達幾英寸的水泥塵土,清理工作長達9個月的時間。(位於華爾街街頭的三一教堂的庭院有數英畝被水泥塵土覆蓋,由美國海岸警衛隊的誌願者們負責清理,因為海岸警衛隊的創始人——亞曆山大·漢密爾頓埋葬於此。)

對於紐約和美國經濟而言,這都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紐約證券交易所閉市達4天之久,這是自1914年以來時間最長的連續停止交易。而美國所有的民航航班也禁止運營長達數天。

“9·11”事件加深了美國經濟衰退的程度,也延長了衰退的時間,重新開盤的股市直線下落。在2002年,納斯達克指數一度下跌到1300點的低點,與最高點相比跌幅為74%。標準普爾指數也下跌了52%。

“9·11”時濃煙滾滾的雙子大廈。“9·11”恐怖襲擊事件對投資者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引發全球股市的劇烈波動,使美國經濟加速走向衰退。(來源:維基百科)

2002年秋,先是美國經濟,隨後是華爾街再次遭到重重一擊。美國最大的一家能源公司——安然公司(Enron)陷於破產。人們發現它的財務報表完全是一片謊言。安然的股價跌到近乎於零,許多投資者和安然公司雇員們的希望也隨之破滅,這些雇員們的大部分退休金都投資在安然股票上。安然公司的外部審計公司,全美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也因此倒下了。不久,另外一家公司——美國最大的移動電話服務提供商——世通公司(WorldCom)——也深陷財務醜聞之中。

在美國經濟和華爾街的發展曆史上,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如19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30年代發生的一切,這種時候需要製定新的規則來懲治這些弊端。以薩班尼斯和奧克利兩位提案人命名的《薩班尼斯和奧克利法案》(Sarbanes-Oxyley Act)為財務會計製度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其中包括禁止會計師事務所為同一家公司同時提供審計和谘詢服務。此外,股票期權必須在授予員工之際便計入公司當期費用,而不能等到期權執行時再計入公司費用,以便能使投資者更清楚地了解到公司的價值。

得益於2001年和2003年的兩次減稅,美國經濟在2003年開始複蘇,華爾街也迎來了一個很好的年景。2003年年初,道瓊斯指數隻有7500點,但是年底卻再次收於10000點之上,這是自2002年年初以來的第一次。在2004年,道瓊斯指數堅守住了這個點位。同樣,納斯達克也艱難地爬升到了2000點,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沒有人相信它能再次回到泡沫破裂前的高位。

在華爾街這幾年的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它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從三次嚴重的打擊中複蘇過來——網絡股的破滅和經濟衰退、“9·11”事件和2002年的公司醜聞。華爾街從這些危機之中迅速恢複過來,充分反映了其作為世界主要資本市場和全球金融體係中心的強大生命力。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華爾街的曆史是一部經曆無數災難的曆史,也是一部不斷從災難中吸取教訓以防災難再次發生的曆史。從它的童年開始,華爾街就經曆了恐慌、戰爭、火災、騷亂、恐怖主義和無數的其他磨難,每一次,華爾街都度過了危機。同樣,相信華爾街未來還會繼續遇到新的挑戰,也必須學會應對這些挑戰。

或許,隻要這個世界有人需要資本,而又有人能提供這些資本,在曼哈頓島南端的這個偉大的金融市場就不會消失,會有無數的人來到這裏,實現他們自己的夢想。

本書英文版截至1999 年,2005 年本書中文版首版時,作者應譯者之邀寫了2000 年到2004 年的內容,現由譯者編為“華爾街上的硝煙”。——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