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冬春季節,強勁的西北風吹揚起塵土、粉砂、細砂朝東南方向飄揚。細砂首先在戈壁或沙漠外圍散落,顆粒再細的粉砂類土在甘肅、山西、陝西降落,更細的塵土類吹得更遠,向東直到河南、河北等省。
這樣的長年累月搬運飄落、堆積,使得上述地區形成了大麵積的黃土高原。
二、高原是怎樣形成的
一說到高原,人們便會想到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嶺、千山萬壑的形象,其實這隻是高原中的一種。
如果你有機會到內蒙古高原去旅遊,你將會看到那兒的地形地貌寬展平緩,放眼望去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跨上駿馬可以任你馳騁。初來者也許還會把這兒當成華北大平原呢?
可是,這兒的海拔將近2000米,是我國著名的幾個高原之一,遠遠高於華北大平原。
地勢如此平坦的高原是怎樣形成的呢?這主要是地殼大麵積上升的結果。由於是整體大麵積緩緩上升,這裏的地層沒有劇烈的褶皺起伏,沒有受力不均所造成的扭曲,保持「平坦的外貌,與周圍的平原和丘陵相比像是一個大平台。
另外,在漫長的歲月裏,因為經過了長時期的風化作用,高處的岩石經風化破碎了。細小的岩屑、粉砂和塵土被風和雨水吹刮和衝帶到低凹處,漸漸地使凸起部分降低並把凹陷處填平了,地形就變得平坦了。
還有,從地殼裂縫中向外噴發出來的大量熾熱的岩漿流,迅速散布到起伏不平的地方、冷凝後成為堅硬的岩石層,又使地勢變得更加平坦了。
1.盆地是怎樣形成的
盆地是一種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這種地形酷似一個盆子,故稱為盆地。
在我國盆地比較多,如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以及塔裏木盆地等是比較大的盆地,這些盆地常常足各種礦物資源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的富集之地,而且還出產各種豐富的農業產品,因此人們常把盆地稱作“聚寶盆”。那麼,這些有聚寶盆之稱的盆地是怎樣形成的呢?盆地主要是由於地殼運動造成的。在地殼運動中,地下的岩層受到力的作用變得彎曲產生斷裂。這時有些岩層上升隆起,有些部分就下降凹陷。如果下降凹陷地區被隆起的部分所包圍,就形成了盆地的雛形。
這些突起的部分往往是地殼中比較軟且並不穩定的部分。受到地殼運動的擠壓而劇烈褶皺,繼續升起而成為環繞盆地的山脈。至於盆地中間的地殼,通常是地殼中比較堅實穩定的部分。發生運動時,往往是整體大麵積地下降,這就進一步加劇了盆地地質構造的形成。
地殼運動造成盆地這種地質構造以後,再經過風、水、陽光、生物等自然力的改造,就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盆地風貌了。
2.戈壁是怎樣形成的
在開往新疆的火車途經甘肅省和新疆的交界處,就要穿過被稱為“八百裏戈壁”的戈壁灘。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礫石灘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每當大風掠過,黃砂滾滾,遮天蔽日。整個地區人跡罕至,一派荒涼景象。
那麼,戈壁灘是怎樣形成的呢?
科學家認為,200萬年以來,特別是幾十萬年以來的中、晚、更新世時期,中國西部地勢不斷上升,幹燥氣候區不斷擴大。這些地帶表麵沉積的砂岩、粉砂質泥岩以及砂礫岩等比較疏鬆的岩體在太陽和風的作用下,不斷被風化剝蝕,變成大量碎屑物質。
這些大小混雜的碎屑物質從山上崩解下來,開始在山腳下堆積起來。在洪水的作用下,被衝到較遠的山麓地帶,形成大麵積的洪積平原。
每當幹燥季節,在大風的作用下洪積平原上的碎屑物質中的細砂和塵土被吹到天空中,其中塵土被吹到千裏之外的地區,形成了黃土髙原;而那些細砂則被風攜帶到附近,形成了沙漠。粒徑比較大的礫石,則被留在原地了,就形成了如今的戈壁灘地貌了。
3.冰川是怎樣形成的
冰川,就是冰的河流。在這種河流中,流動著的不是水,而是堅硬的冰。從積雪的山峰上緩緩向下流動,壯觀極了。冰川沒有滾滾的波濤,它是怎樣流動的呢?經地質學家研究,冰川冰和平時見到的冰不大一樣,它是由降雪經過自身強大壓力作用形成的。這種冰內部存在著許多空隙。如果我們把冰川冰切成薄片拿到顯微鏡下觀察,就會看到一顆顆冰晶之間的空隙中充滿了空氣,每顆冰晶外麵包著薄層液態的水。
正因為冰川冰具有這些特點,使它比一般的冰更具有可塑性。就像在機器裏的軸承上塗上潤滑油。
冰川冰可塑性的特點是冰川移動的重要因素。於是,在有一定坡度的山穀裏,在地球重力作用下,這些具有可塑性的冰沿著山穀不停地向下移動,因而形成了冰川。
冰川向前流動時,中央的速度比兩側快,所以冰川前端慢慢向前伸展成為舌狀,故稱為冰川舌。
當它遇到障礙物時,能夠形成一種特殊的運動方式。慢慢地從障礙物上翻越過去。當它過陡坡時,冰川會破裂下墜成“冰瀑布”,其景象更加雄偉壯觀。
4.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在美國和加拿大交界處的尼亞加拉河段,有一個險峻的陡崖。當河水流經時,便形成了一條寬675米、高54米的巨大瀑布,這就是世界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巨大的水簾飛瀉而下,珠飛霧漫,聲如雷鳴,在陽光的照耀下,一道巨型彩虹如五彩天橋懸在中天,景色十分壯麗,真有“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覺。
那麼,大自然是怎樣把這雄偉的奇景“製造”出來的呢?
瀑布的形成除了要有豐富的水源以外,還要有陡峭的山崖,使河道產生落差。怎樣才能造成這種地形呢?
我們知道,地殼永遠處於不停的運動中。由於地殼運動地殼發生扭曲、斷裂錯動,斷裂的兩側又產生了相對升降,形成了很陡的岩壁。如果河流經過這裏,自然就會飛瀉而下形成瀑布。世界上大多數的瀑布都是如此形成的,如我國著名的貴州黃果樹瀑布就屬於這種。
另外,火山噴發以後,在火山頂端留下火山口。如果積水成湖,湖水溢出也能成為瀑布。
還有,火山噴發的岩漿或是由地震引起的山崩,堵塞了河道,形成了天然的堤壩提高了水頭,水流溢出也會形成瀑布。
此外,還有多種原因也能形成瀑布。
5.桂林山水是怎樣形成的
提起桂林山水,人們便會想到那條兩岸翠綠、江水清澈見底的漓江以及漓江兩岸那一座座挺拔俊秀的孤峰,真是如詩似畫、千姿百態,正似古詩中所描繪的:“江作青羅帶,水如碧玉簪”,因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了。
那麼,桂林山水是怎樣形成的呢?這還要從石灰岩的特性談起。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可以溶解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一般情況下一升含二氧化碳的水,可溶解大約50毫克的碳酸鈣。
據地質學家在桂林地區調查,發現那裏的水每年可溶解、侵蝕石灰岩表層大約有指甲那麼薄的一層。別看每年隻溶蝕這麼一點兒;但是地球發展的曆史是極其漫長的。就以最近的地質時期一一第四紀來說,大約也有300萬年了。即便這樣緩慢的溶蝕速度,300萬年也可以溶蝕900米呢!而桂林的孤峰也隻有一二百米高,常見的溶洞的最大高度也隻有幾十米。但也不是有石灰岩的地方都能形成這種地形地貌,而是需要有大麵積、大厚度、質地純淨的石灰岩,還要求有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才有可能發育成如此完美的地貌,形成那樣美麗的自然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