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黃山以它的奇峰異石聞名於世。它們峰峰不同、石石各異,有的孤峰如柱、有的壁立如屏、有的尖削如筍、有的振翅欲飛。
奇峰異石是怎樣形成的呢?
原來黃山屬於花崗岩山地。花崗岩山地的異石在地貌學上的名字叫“石蛋”。它的形成和花崗岩本身的性質以及千百萬年風雨侵蝕是分不開的。
花崗岩是一種火成岩,是地下岩漿進人地殼裂隙逐漸冷卻凝結形成的。在凝結時,各種礦物緩緩結晶,所以花崗岩中的石英、長石、雲母晶體顆粒都比較大,和火山噴出岩有明顯的不同。後來地殼變動,覆蓋在花崗岩上的其它岩石被侵蝕掉,花崗岩便展現在人們麵前。因為花崗岩形成的環境有相當高的溫度和壓力,一旦露出地表,環境條件劇烈變化,岩體容易斷裂,受風吹日曬雨淋就形成了造型各異的怪石。
1.武夷山的赤壁丹峰是怎樣遊成的
我國福建省武夷山是個著名的旅遊風景區,聳立在那裏的大部分山巒除了峰頂、山腳或者岩石裂隙間覆蓋著一些泥沙土壤、長著一株株、一叢叢蒼鬆翠竹以外,其餘部分幾乎都是裸露的山崖,處處懸崖峭壁林立。
最令人讚歎的是,這些岩峰為紅色岩體所組成,一條彎彎曲曲的溪流迂回穿行於這赤壁丹峰之間,構成了一一幅“碧水丹山”的天然美景。
那麼,武夷山的赤壁丹峰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在地質學上把這類地貌景觀稱為“丹霞地形”。據推斷這裏早在1億多年以前是一個低窪的山間盆地。由於洪水的作用,周圍山上風化剝蝕的泥石砂礫逐漸沉積形成厚達2000多米的沉積層。在漫長的年代裏,沉積層變成堅硬的岩石。當時,這裏氣候幹熱,沉積層中含有大量的鐵質,經過強烈的氧化作用生成大量紅色的氧化鐵,而使整個岩體變成赤紅色。後來由於地殼的抬升作用,使整個盆地中的岩體不斷上升,並開始受到自然界風化侵蝕的切割。這些沉積岩體的垂直裂隙比較多,岩石四周岩塊受重力作用崩塌,中間殘存下來的岩石漸漸形成了峭立挺秀的孤峰岩柱、巍然聳立的丹霞地貌景觀。
2.雲南的石林是怎樣形成的
我國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一座奇特的石頭“園林”。裏麵千姿百態的怪石林立,有的高十幾米;有的髙幾十米;一眼望不到邊。
關於石林的來曆,當地居民編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給這些石林染上了一片神奇的色彩。可是傳說畢竟是傳說,真實的情況並不如此。
原來幾億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日積月累在海底沉積了許多細小的泥粒和有機質。經過漫長的地質時代,在巨大的壓力下和膠結、結晶作用下,逐漸形成了堅硬的石灰岩。後來地殼上升運動,這些石灰岩層整體上升形成了石灰岩高原。露出地表的石灰岩開始了一個特殊的曆程,在溫暖和潮濕的氣候環境中,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沿著岩石裂隙向下滲流,緩慢地溶蝕岩石裏的碳酸鈣,使裂隙逐漸擴大,整塊岩石逐漸被切割分離開來。由於這裏的石灰岩地麵有密集的裂隙網,被溶蝕擴大後形成了一根根千姿百態的石柱。溶溝不斷地向深切割、石柱也逐漸變成了石峰,有的像一道道形象奇特的石牆。這些奇特的景觀構成了這個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的岩石園林。
從地貌學的角度,石林還隻是石灰岩溶蝕程度的初級階段。
3.雲南的土林是怎樣形成的
在我國雲南元謀盆地的一個角上,有一片奇異的土林,形成了奇特的土林風景。和著名的路南石林媲美,成為雲南的兩個富有特色的“姊妹”風景區。
走進土林放眼望去,隻見一根根造型古怪的土柱、一道道鏤滿花紋的土牆、高高低低散布在崖頭坡底,像是一片望不見邊的泥土“樹林”,故此得名土林。走進土林仔細看,隻見一根根粗細高低不一的土柱,筆直伸向天空。柱麵凹凸不平,顏色斑駁不一,形狀有的像華表、有的像寶塔、有的像屏風,無不維妙維肖。
那麼,這些充滿神秘氣息的土林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這兒是古老的盆地,堆積著厚厚的古代土層。這土層中一層層厚薄不一、軟硬不同,顏色暗淡有別,經過暴雨洗刷、風化剝落,逐漸形成了一根根形色各異的土柱子。由於土層間膠結得十分緊密,可以直立不倒,構成了一大片風光特異的土林。
但是,土柱畢竟是泥土構成的,不能長期存在。在風雨的侵襲下,舊土柱坍塌了,從附近的土崖壁上又生成了一根根新的土柱,使土林形態不斷更新永遠具有新鮮感,永葆土林特有的魅力。
4.間歇泉是怎樣形成的
在自然界裏噴泉並不鮮見。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涼、有的熱,還有一種噴泉是間隔一定時間噴發一次。例如,美國黃石公園內就有85個周期性噴發的間歇泉。其中有一個間歇泉每隔3天噴一次,噴出的熱水柱高達40米,溫度竟達94.8℃。園內還有一個著名的間歇泉,每隔66.5分鍾噴發一次,像時鍾一樣準確。每當它要噴水的時候,遊人總是從四麵八方趕到,觀看它準時噴向蔚藍天空時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