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黃山的奇峰異石是怎樣形成的(2 / 3)

為什麼它能如此準時噴水呢?其中的奧秘在哪裏?

經地質學家研究,原來這是地下岩漿作用的緣故。此處地下不太深的地方,有滾燙的岩漿,從岩漿表麵蒸騰起的熾熱氣流在岩隙中逐漸聚積起來形成了巨大的壓力,沿著裂隙向上衝,把裂隙上部的泉水噴出來,就成為噴泉了。

當噴泉噴出後,地下熱蒸氣也隨之散失,消除了壓力,噴泉就停止了。等到地下熱蒸氣重新積聚到一定程度後,岩石裂隙內的泉水堵塞了蒸氣外逸的通道,才又發生周期性的噴水現象。在地裂隙內,熱蒸氣聚積到某一壓力有一定的時間,所以就有定時噴水的奇觀。

5.濟南的趵突泉是怎樣形成的

濟南以“泉城”而聞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國之最了。平均每秒鍾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湧出來。比較著名的泉就有四個:珍珠泉、黑虎泉、金線泉、趵突泉等,僅趵突泉每天就湧出7萬立方米的泉水。

為什麼濟南的泉水這麼多呢?^

這主要與濟南的地形結構有關係。它的南麵是一片山區,是山東有名的千佛山;北麵是平原,濟南位於山區和平原的交界線上。

這裏的山區是由石灰岩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隱藏著岩漿岩。山區的石灰岩大約是在4億年前形成的,其質地比較純,它以大約30°的斜度由南向北傾斜。

石灰岩本身不很緊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儲存和輸送地下水。地下水順著石灰岩層的傾斜,大量地流向濟南。成了濟南泉水的水源。

在平原下的岩漿岩,它的組織很緊密。所以地下水流到這裏後碰到岩漿岩的阻擋就流不過去了。岩漿岩上又覆蓋著一層不透水的粘土層,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麵。

這些被攔阻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的壓力,從地下的裂隙中湧上地麵,就形成了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

二、長江三峽是怎樣形成的

如果你有機會到長江三峽去旅遊,一定會為其不凡的氣勢和奇異的景色而感歎,長江三峽可謂是峽穀的一大壯觀。

全長約200千米的三峽,兩岸山峰重巒迭嶂、隱天蔽日、陡峭險峻,江麵寬處約200~300米,窄處僅100米左右。水流湍急、河道曲折、險灘甚多。

如此險峻的長江三峽是怎樣形成的呢?科學家認為,這是地殼運動和江水衝刷共同作用的結果。他們認為,在1億多年以前,四川盆地本來是大海的一部分,後來由於地殼上升逐漸變成了內陸湖,接著地殼運動緩和了。到幾千萬年前時,這個湖和長江之間還隔著一道分水嶺,就是今天的三峽一帶。

流水不斷地衝刷地麵,在分水嶺上衝出了一條條山溝,並且一天天地擴大、加深、延長,並且終於將分水嶺切割出一條通道,使長江和四川盆地的內陸湖連接起來了。

後來這裏的地殼不斷上升,江水繼續向下侵蝕河底,因此河底和河麵總是保持著較高的海拔,河水具有強大向下的衝刷力。因此就使兩岸愈來愈險峻以致發展成今天的狀況。所以峽穀的形成是流水向下侵蝕和地殼不斷上升共同作用的結果。

1.太湖是怎樣形成的

太湖,是中國長江下遊五大淡水湖之一。又以物產富饒,風光秀麗而聞名於世,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魚米之鄉。太湖湖麵遼闊,橫跨江浙兩省交界處,麵積為2400平方千米,與歐洲盧森堡的麵積差不多。

那麼,這樣一一個聞名於世的太湖究竟怎樣形成的呢?有的科學家認為,太湖是由古代的潟湖演變而來的。潟湖即為海灣。5000多年以前的太湖約在長江口的鎮江、楊州一帶,當時的錢塘江口也不在今天的位置上,當時的太湖是夾在兩江人口之間的一個大海灣。

後來,由於長江和錢塘江挾帶大量泥沙,在江底不斷淤積,致使長江口和錢塘江口不斷向東移動,慢慢地夾在兩江之間的海灣就被淤積的泥沙包圍起來。開始時,還和大海相連即為潟湖,後來完全與大海隔開,太湖便由此而誕生了。

地質學家在太湖地區的地下找到了大量的貝殼和牡蠣的殘骸,它們都是海底棲息動物,因而說明了太湖在古代是一個海灣。

最近有一批年輕的地質工作者提出,太湖是由於天外來客一一隕石撞擊而形成的,這種觀點有待科學界研究。

2.西湖是怎樣形成的

杭州西湖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聞名於世,因此民間常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杭州的美景當數西湖了。關於西湖的成因,過去有許多美麗的傳說,那麼西湖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