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世界上罕見的瀝青湖是怎樣形成的(2 / 3)

鑽石,就是人們常說的金剛鑽,學名為金剛石。鑽石在寶石家族中被譽為“寶石之王”,完全是由它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元素,由於碳原子在鑽石晶體中彼此聯結得十分牢固,所以不僅使鑽石成為自然界最硬的物質,為摩氏硬度10級,而且也使其具有耐高溫、絕緣性強、耐強酸、強堿的腐蝕等特點。據測定,鑽石的強度比紅寶石高150倍,比水晶高1000倍。用鑽石磨製成的寶石,佩戴起來永不磨損、閃閃發光。

鑽石是碳元素在地殼深處高溫高壓下結晶形成的,晶體形態有多種,常見的為八麵體。晶體反光極強,稱為金剛光澤。晶體有一特性,即(陽光)白光進人無色透明的晶體後,能被分解為七色光,稱為“色散”。按一定角度和比例規模加工後的鑽石,能從各個小寶石的反光麵上射出火焰般的七彩光,俗稱“出火”。鑽石之所以稱為“寶石之王”,就是由上述最高硬度、金剛光澤和“出火”現象所決定的。

現在鑽石產量最多的國家是澳大利亞,其儲量幾乎占全世界儲量的一半。據地質學家分析,我屆的鑽石產出前景也相當樂觀。

5.為什麼貓眼石會有貓眼效應

貓眼石俗稱“貓兒眼”,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寶石。在這種寶石葵花黃色的基底上,出現一條像貓眼瞳孔一樣的光帶。光帶可以隨光變化左右擺動,宛如真的貓眼,故稱為貓眼石。

相傳,唐朝皇帝李隆基有兩枚貓眼石,珍藏在牡丹鈿盒中,常常拿出來驗證時間,這可能是因為貓眼石有“貓眼效應”之故。即將貓眼固定不動,早、中、晚由於光源方向不同、貓眼光帶左右擺動的位置也不同。貓眼石光帶左右擺動的特性也稱為“活光”。

那麼,貓眼石為什麼會有貓眼效應呢?'原來,貓眼石這種神奇的寶石名叫金綠寶石。它是金屬鈹和鋁的氧化物。普通金綠寶石為透明晶體,加工後閃閃發光,但沒有活光。如果在金綠寶石晶體中,沿一定方向出現細長的針狀小礦物包裹體,加工成弧麵形寶石後,由於對光發生幹涉和集中反射,結果在寶石頂部出現了一條活動的光帶,即貓眼效應。

這種現象不僅在餘綠寶石中有,在許多其它礦物寶石中有時也能發現。凡是出現貓眼效應的寶石都稱為貓眼石。

二、夜明珠是怎樣產生的

夜明珠是指夜間會自己發光的珠寶。

據傳,中國古代曾有夜間發光並能呈現出像孔雀羽毛那樣的藍色,故名“孔雀暖玉”。

據說,慈禧太後死後嘴裏所含的那顆夜明珠,在百步之內可照見人的頭發。

世界上真有夜明珠,不過它不是人們所想象的珍珠,而是幾種特殊的寶石,其中有特殊的鑽石、特殊的螢石、一種粉紅色的水晶以及罕見的冰晶石。

這種夜間發光的鑽石含有有機物雜質。螢石中含有硫化砷雜質,它們在陽光照曬或加熱時雜質中某些元素的電子發生躍遷,到了夜間,電子回到原來的位置時放出光能,即礦物學中所說的“磷光”。而水晶和冰晶發光的雜質元素尚不清楚,有待研究。

有人曾在一處螢石礦山上發現了夜間發光的螢石,經科學家研究和鑒定,這種螢石在夜間發光的原因是含有放射性元素,在白光照射下也能發出磷光。

還有人發現一種螢石,用手稍微一摩擦,就能在黑暗中發出誘人的淺綠色夜光。由此可見,那種“孔雀暖玉”可能就是榮石。

1.為什麼有的植物能指示尋找礦藏

據報導,國外科學家利用反射光譜分析樹葉的化學成分來找礦取得了成果。例如:加拿大利用樹葉分析,發現了兩處金礦,一處鉬礦;澳大利亞通過植物測量發現了一處最大的銅礦。

那麼,生長在地表的綠色植物如深部的礦藏有什麼聯係,找礦的根據是什麼呢?

地球化學探礦是以自然界物質的循環為基礎的,植物紮根於土壤,要通過根部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其中包括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當地下埋藏有礦床時,局部地區土壤中的化學元素將超過它在地殼中的含量並為植物所吸收。植物吸收了過量的化學元素,便會產生生態變異。

自然界中植物的變異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變異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化學元素在起作用。根據植物生態變異的研究,科學家們發展了生物地球化學,提供給人們一種新的探礦方法。

植物還有一種指示找礦的特殊本領,即某種植物有時對某種化學元素有特殊的“喜好“,因此某種植物在一個地區的出現,就標誌著該地區蘊藏著某種礦藏。

2.為什麼同種蘋果味道不同

據報載,有這麼個小故事:秦皇島郊區有一片蘋果閣,蘋果園被一條羊腸小道自然地分成東西兩塊的地,中間以一小路相隔。兩塊地裏的蘋果雖近在比鄰,品種也一樣,但吃起來卻口味迥異。路東麵的蘋果甜中帶酸、香脆可口;路西的蘋果卻酸中帶澀、難於下口。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植物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營養。構成土壤的母岩種類多樣,成壤環境和條件差異甚大。因此在構成土壤的礦物質、有機質、水、空氣四大部分中,礦物質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那個被羊腸小道隔開的蘋果地,生產的同種蘋果味道卻不同。這一一現象引起了地質工作者的興趣。他們在實地勘杏中發現:東西兩塊蘋果地的母岩是不一樣的。東邊這塊地的母岩主要為酸性花崗岩;而西邊那塊則是以變質石灰岩為主的沉積岩。他們認為,兩塊地的蘋果味道不同。主要是化學元素鉀在起作用。花崗岩中高含鉀元素在風化成壤過程中,鉀離子含量高,為蘋果所吸收,蘋果便香甜可口。而變質石灰岩為母岩的土壤,鉀離子含量很低,長成蘋果的味道就以酸澀為主。

3.為什麼從化石中可以知道遠古時代的地理變遷

我們生活的地球曆經“滄海桑田”的變遷才成為今天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