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1 / 3)

卡凡森先生是一家出版社的編輯,並擔任一家雜誌社的主編。平時在單位裏與同仁之間相處不錯。而且他還十分有才氣,工作之餘常創作一些作品。有一次,他的作品在評選中獲得了大獎,他感到十分榮耀,不禁沾沾自喜。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與成就,同仁們當然也向他祝賀。但過了一個月,他卻失去了往日燦爛的笑容。他發現單位同仁,包括他的上司和下屬,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和他過不去,並回避著他。這是怎麼一回事啊?

過了一段時間,他才覺察:他犯了“獨享榮耀”的錯誤。就事論事,這份雜誌之所以能得獎,主編的功勞不可忽視。但這也離不開其他同仁的努力,他們當然也應該分享這份榮譽。他們不會把某個人當作惟一的功臣。總是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主編“獨享榮耀”,當然會引起別人不快,至於他的上司,更會因此而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權力。

所以。當你在事業上有特殊表現而受到肯定時,一定要多長點“心眼”,不能獨享榮耀,否則這份榮耀譽會為給你的同仁關係帶來危險妨礙。當你獲得榮譽時,應該學會與他人分享。一般來說,正確對待榮譽的三種方法是:分享、感謝、分享、謙卑。

(1)與同仁分享。

當你在事業上有特殊表現而受到肯定時同仁或許不羨慕你獲得了多少利潤,而是羨慕那種取得成績的感覺,你應當主動在口頭上首先感謝同仁的幫助與合作,你主動與他們分享。這樣會讓同仁有受到尊重的感覺,如果你的榮耀事實上是同仁協力完成,那你更不應該忘記這一點。你可以采取多種方式與其他同仁分享,讓大家都感受你成功的喜悅,這樣其他同仁就不會對你產生不滿了。

(2)感謝同仁的幫助。

要感謝同仁的幫助,不要認為成績的取得都是自己的功勞。如果實情也是即便如此,那麼你就也應該感謝同仁。不做如此表示,則會在良心上過意不去;如果同仁的協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維,你的感謝也有必要,雖然顯得有點虛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不但會改善你和你的同事們的關係,但卻還可以使你避免同仁的攻擊,對自己是仍然是有極大好處的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3)為人謙卑。

獲得了榮譽,當然要沾沾自喜可喜可賀,這是人的心理常態,這種心情這是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你沾沾自喜之時,其他同仁就要遭殃了,他們要忍受你的氣焰,卻又不敢出聲,因為你正在浪尖上得意之時,千萬別惹惱了你的同仁,要知道忌妒心人人都有。可是時長日久如果你過於高調,自然容易引起同事的不滿。他們會很難說他們不在在工作上中有意無意地抵製你,讓你碰釘子。因此有了榮耀時,你要學會謙卑。你這樣做,其他同仁看到你如此謙卑,當然也就不會找你麻煩。與你過不去了。

當你獲得榮耀時,對同仁要更加客氣。榮耀越高,你就更應該謙虛。另一方麵,別總是向同仁提起自己的榮耀,說得多了,就會變成一種自我吹噓,就會造成你與同仁之間的隔膜。

聰明的人不會獨享榮耀,說穿了就是不會去破壞別人的生存空間,因為向同仁提及你的榮耀會讓他們變得黯淡,甚至產生一種不安全感。當你獲得榮譽時,你而首先去感謝同仁、與同仁分享,這正好比讓同仁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人性就是這麼奇妙,沒什麼話好說。

因此,當你獲得榮耀時,一定要記住以上幾點。如果你一味地向同仁誇獎你的榮耀,這樣不但能免遭你必然會受到同仁的忌妒和反對感,還會贏得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會成為你成功之路的障礙。

8.重視和同仁的合作

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有些事情我們隻有靠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對於一個團體而言,有優秀的團結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默契,工作效率就會飛速提高。許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之一就是能夠團結合作有很強的團隊精神。

在工作中,與同仁合作比自己單獨工作要無可比擬的占優勢。首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背景和興趣,這可以產生多種個性化的觀點可以優勢互補。實際上,與同仁合作可以產生促發個人無法具有的創造性的思想火花。此外,同仁之間可以互相提供幫助,使每個人都能貢獻出各自個性化的技能和特長。

另外,團隊的一致性和認同感能激勵團隊成員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付出自己的努力,這種“團隊精神”,能培養每個人最大限度地支持自我的能力。“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與同仁進行有組織的合作,就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取得卓越的成就。

為了與同仁密切合作完成工作,你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積極參與。

在合作中,每個人都應具有奉獻精神,並有責任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有的時候,同仁們在一起討論問題:有的人情緒高昂。不斷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加以論述。而有的人僅僅想當一名旁觀者,隻是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裏,他們隻願充分利用自己的耳朵,卻不願使用自己的嘴。

但是,如果總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你會無法培養自己獨立的社交能力,無法贏得合作中其他同仁對你的重視。最終,就不能發揮應盡的義務,體現不出自身的價值。既然你同樣擁有對團隊的責任,不妨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積極地參與到團隊活動中,為合作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具備一定的討論能力。

在合作中,你要向同仁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說出支撐觀點的理由和根據。同時要認真聆聽同仁們的意見,竭力了解他們的觀點及其支持的理由。適時地提出自己的問題

你應該直接地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做出回答。而不要隻是把自己的觀點進行簡單的闡述。

另外,你還可以提一些相關的問題,以便,全方麵麵地探究所討論的問題,再對討論的問題進行回答。

要把你的注意力放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而不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去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

(3)尊重每一位同仁。

同仁間的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是保證合作成功的基本原則保證。雖然你可能會相信認為自己比其他的同仁都富有學識更有見地,但重要的是,你要讓其他同仁將各自的觀點充分表達出來,而不要隨意打斷,或者擺出一副不耐煩的神態。這對於要做到這一點,同仁之間的相互合作是很有必要的重要。

(4)接受同仁的觀點。

當你麵對一係列問題時,除了提出你自己的觀點以外,你還應該鼓勵其他同仁也相應地把發表他們的觀點提出建議。當其他同仁向你提出他們自己的觀點時,你應該做出積極的、有建設性的回答回應。

也許在某些問題上。當其他同仁對你的分析或結論不同意,而你確信自己是正確的。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有必要做出一定的妥協和讓步。如果你不能做到這一點可以暫時擱置爭論,那麼就接受現實,參與到團隊的活動中來,為合作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冷靜思考。

(5)對同仁的錯誤坦誠相告。

改進和完善與同仁之間的人際關係,當然不僅僅是理解對方。在遇到原則性問題,尤其是當你察覺到同仁有可能要犯錯誤之時,一定要直言不諱地坦誠相告。

有的人往往會擔心,這樣做會傷害臉麵。造成人際關係的惡化。其實,說出真心話,是對同仁的信任、愛護和關心,同仁是能夠理解的。這樣做不但可以使合作避免重大損失,而且也可以使同仁少走彎路。聰明的同仁是會感謝你的。

忠告 主動打破合作中的僵局

經常會因為缺少理解和有效得溝通,使得同事之間的合作陷入僵持狀態。這時你千萬不可一味指責對方,認為完全錯在對方。有經驗的人往往會暫且先把它放在一邊,等事情過去一段時間,雙方的情緒都比較平靜之後,再來尋找解決的辦法。回頭考慮合作為什麼會難以進行下去?你應該設身處地地看待對方的所作所為,努力去了解背後的原因。耐心地傾聽對方的想法,才能真正了解各自的立場。坦然接受分歧,要知道存在分歧是很自然的,合作雙方不可能什麼事都能達到一致。你要讓對方知道你很在意他的想法,重視與他的合作,自然另一方會受到你的積極的鼓舞而改善與你的合作。如果雙方實在僵持不下,也不妨尋求第三方的介入,讓其從旁觀者的角度幫助解決問題。有兩位工作上的同事彼此之間缺乏默契,結果鬧得不是很愉快或者都存在著心病,這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然而,恰恰這個不幸的人就是你,認為和同事合作不下去了,結果悶悶不樂,成天苦惱不堪。你總覺得,合作起來很費勁,但就這樣離開公司,多少年來辛苦勞動的成果,一朝放棄更是不舍得。

心裏的不快,你放在自己的心裏好了,必須要保持你的沉默,絕不能在其他的同事麵前說那位同事的壞話,特別是上司,因為從上司的地位來看,主動說是非的人一定不值得信任。還不如在態度和行為上體現出你和同事不默契,先叫上司的心裏有數。

就算老板直接問你,也不要忍不住說出來,應該說你願意和任何一個同事在一起合作。

另外,你應該留意公司各個部門的動向,尋找機會調到新的工作崗位上去。

再如,你發現你的同事在工作的時候困難重重,那是由於上司的能力低,經常導致你的同事工作混亂,結果任務完成得不好,時間一久,恐怕對你和同事都非常不利。

可是使他感到很難做的就是:在私人方麵,大家都是好朋友,如果向更高一級主管投訴工作的困難重重,等於在背後指責你的上司,肯定對上司不利,而且還有違道義;在公事方麵,你當然不能指責上司,就連指導都沒有資格。難道你就讓這種厄運繼續下去嗎?

要解決這個難題,隻有兩個辦法了。第一個辦法就是利用你們的私人感情,私底下婉轉地把問題擺出來跟上司討論,接著把改進的意見提出來。

第二個辦法就是向人事部申請調換職位,不和上司在工作上接觸,這樣一來你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從而,積極主動地化解合作中的僵持局麵。

(6)把工作放在首位。

在工作中,衡量一個人是否受到同仁喜歡,並不在於他的麵部表情和舉止神態,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如何對待工作,是否有工作效率,能否經常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能否設身處地地為公司著想等等。所以,在工作中,你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得到周圍人的喜歡,而將自己手中的工作拋在一邊,一味想方設法討同仁們的喜歡,而專做多餘的工作。隻有認真工作、奮發向上,你才能夠獲得同仁們的喜歡和尊重。以上幾個方麵,都是教你如何與同仁相處的方法。可謂是經驗之談。你如果用心去體會,再將這些經驗付諸行動,你與同仁共創事業定會旗開得勝。

9.團結同仁,追求雙贏

我們與同仁合作,其目的就是雙方都得剁。想獨自獲利是一種貪婪,而雙贏就是一種策略。同時,隻有運用雙贏策略,才能處理好與同仁之間的關係,為進一步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