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良懷裏揣的隻有五百兩,被那衙差抽去三百兩之多,雖是氣憤難平,但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張朋良想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拿這意外得到的五百兩銀子捐個官做做,可是一打聽,本縣隻有一個未入流的武職外官,叫“百長”的空位。可是要價卻在一千五百兩銀子,這職位雖算個官職,其實還不如一個土目有勢力,而且沒什麼油水可撈,無奈之下,遂在陶灣當街買了地基,蓋了樓房,開了一家山貨商行。
???山貨商行開了,張朋良理該高興才是,可是他誌在當官,官沒當著,還被衙差搶走了三百兩銀子,所以他並不因為自己的處境好轉而高興,反而變得怏怏不樂。
到了後來,張朋良漸漸的知道了水晶的來龍去脈。原來縣官拿了水晶,想直接進京麵聖,可是官品太低,花了好多錢,才得見了軍機處總領大臣和珅。和珅見水晶不僅巨大而且菱角紋理特別,就是鑽石也不可與之媲美,舍不得貢獻皇上,隻是在皇上麵前把縣官在欒川的政績吹噓一番。有了和珅的舉薦,得到皇上的破格提拔,縣官輕而易舉就做到從二品。
???他從一個七品芝麻官一下做到從二品,所謂是魚跳龍門,可他回報給張朋良的錢連捐個百長這樣不入流的官也不夠!?張朋良越想越氣了,感覺自己徹徹底底被縣官欺騙了。
可是氣歸氣,一個布政使司,你能奈他如何?他找到巡撫衙門,知道了布政使司的府邸,遞了名片進去,隻等晉見,隻是想討個說法。
他在門外等了一會,突然被大門裏衝出的惡差亂棍打將出來,真是個頭破血流。
???為水晶的事,他張朋良雖然改頭換麵,從一介平民搖身一變,變成一個商人,但被搶了銀子又挨了兩次打,這一次差一點就送了命,因此憋著一股冤氣。他認為天下沒一個好人,當官的都是貪官汙吏,貧民百姓都是刁徒無賴。
當官的人他沒有能力去惹,貧民百姓自然成了他發泄的對象,因此他在生意場上經常大秤入小秤出,以此坑騙百姓,真是蒼天不長眼啊,這昧著良心的張朋良,居然不幾年便發了大財,成了為了陶灣一帶的巨富。
他張朋良能夠這樣,也算是蒼天偏佑他,他祖宗有蔭德了,可是因為水晶的事刺激太大,也許是衙差打壞了他的腦袋,他從此染上一種見好就使壞的惡習,簡直是欲罷不能。
???那年夏天,他見一家剛從荊州搬來的人家楠木門上雕刻著琪花瑤草,與平常人家很是不同,漂亮惹眼,越看越嫉妒,忍不住半夜用黃鱔血加了辣椒油塗在這家的大門上,然後回屋睡覺去了。
鱔血其實很腥,能讓周圍的蝙蝠聞腥而來,舔食鱔血,因為被辣椒油辣得暴躁起來,因此不停的撞那戶人家的大門,這家主人罵罵咧咧的爬起來開門,發現屋外根本沒人敲門,起初以為是鄰居在搞惡作劇,但如此反複十幾次,幾十次,幾天甚至十來天之後,這人家便認為這地基不幹淨,便將房子便宜賣出。
當然,這房屋理所當然成了張朋良的囊中之物。
???有一位陶灣東鄰石廟的富貴人家徐公子徐舉人,看上了新任知縣女兒,知縣慕徐家老輩子與漢陽新任布政使司有聯姻,而且徐公子年紀輕輕就中了舉人,想讓女兒嫁去,使自己在仕途上一馬平川,因此兩家一拍即合。
張朋良因怨恨布政使司,決定破壞這門親事,到了徐家要到知縣家提親的那一天,知道徐家老爺必從門前經過,悄悄撈取河麵無根浮萍,曬幹研成粉末藏於袖中,待提親一行經過時,他極力討好,熱情拉著進門去要招待一番。
???徐老爺不好得罪這新生土豪,急匆匆喝了朋良一杯茶。誰知道朋良親自倒茶之際,將浮萍粉末撒在茶杯之中,徐老爺喝下之後,到了知縣老家,在大庭廣眾之下便忍不住放屁不止,結果可想而知。嗬嗬!
眾位,雖說這等下流人物不值得一寫,但是這般使壞的下流人,卻因為使壞,才引出了一段震驚朝野的英雄故事來,所以不得不把他的發家史放在書的開頭啊!如果諸位想聽這段震驚朝野的英雄故事,讓在下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