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逐漸自然發酵、腐熟,散發出撲鼻的清香氣息,然後去山上把一些飛蛾抓來,放在木桶裏,至後產卵,生了蟲,那蟲子一直把木桶的樹葉吃完,變成飛蛾飛走,留下來的屎顆粒,就是上好的蟲屎茶。
還有用化香葉,加糯米藤、野山楂葉,三葉海棠等,做出來的蟲屎茶,也是佳品,都是進貢朝廷的上品。
張朋良感歎自己孤陋寡聞起來,噓唏不已,道:“玄虛道長如果去見巡撫景大人時,就這東西最金貴,可有送一點去給他,比送百金還好。”玄虛老道道:“將軍所言極是,物以稀為貴嘛!”
張朋良又問:“玄虛道長是從湖南來的吧?”
“我呀,到處亂走,時間一長,倒忘記自己的家在哪裏了啊!”幾個人聞說都笑了起來。
張朋良又問:“玄虛道長如是神仙,比那神仙還逍遙,都道自古名山僧占多,不到名山大名堂裏住,怎到這陰惻惻的山溝裏來?”
玄虛老道道:“我一是跟蹤齊王氏,她到哪裏,我就到哪裏!如有官員用到我時,我便竭盡全力拿了齊王氏貢獻給那個愛才的官員。二是因為住在名山名堂裏,會引人注目,容易被那齊王氏發覺。”
“三是,我發現這裏陰惻惻,人靈鬼魂混雜,正好讓我規勸人靈回家,冤鬼去投胎,用此來打發時光。你們過幽魂穀時,大概發現了吧?飄蕩在上空的,躲在樹林裏的,遁在地上的,多是人靈,而那鬼魂正好乘此機會,把人靈勾了,找到替死鬼。”
“我這樣做,正好打發了時光,又做了善事,而齊王氏的行蹤又了如指掌,豈不是一舉三得?”
於是,又說到人靈和鬼魂的事。
玄虛老道道:“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靈體,靈體離開軀體後,人即死亡。這是有證據的。”
“《楚辭·九章·哀郢》說: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漢代蔡邕的《陳留太守胡公碑》道:靈魂徘徊,靡所瞻逮。”
“這些都說明了靈魂的存在。而人死後首先是魂,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才會變成鬼。所以鬼魂是兩種東西。人分肉體和魂兩部分,身體為魂服務,魂又依賴於身體,它是寄居在七竅之中活動。”
玄虛老道道:“魂棄身體而走,就叫靈魂出竅,而小孩和受到刺激的人,又往往是靈魂出竅的多發者。”
當鬼魂投胎在母體之時,開始前三個月是很弱的,當胎兒三個月後,才漸漸的變強。初生嬰兒會看到鬼魂,他們不是在用眼睛看,而是自己的魂和鬼魂在交流,這時的小孩的身體和魂還很弱小,容易受驚嚇而與身體分離,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失魂”。
當人的身體虛弱衰老,魂便與身體脫離,身體死亡了,魂就離開身體,就變成了真正的鬼魂。
當靈魂出竅後,隻要人還不死,是可有叫回來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叫魂”。
當然,靈魂出竅之後,最害怕的是雷電,一旦遇到雷劈電擊,這靈魂就破碎了,就叫不回來了。
因此,人一旦失魂,趕快在打雷下雨之前把靈魂叫回來,否則。靈魂不僅被雷劈碎,失魂的人很快就會死去。
玄虛老道道:“這欒川的幽魂穀,自古以來,就像鬼魂的京城,那是熱鬧非凡。幾乎方圓百裏的靈魂和鬼魂都聚集到這裏。那些巫婆道士,明知人失的魂會跑到這裏來,可是,她們法力不高。”
“法力不高時,便真假難辨,不敢到這裏來叫魂。若是叫了,那些邪祟便乘隙而入,冒名頂替,反而弄出大禍害來。過去欒川縣城裏的幾大鬼案就是如此造成的啊!”
玄虛老道道:“因此,我住在這裏,可謂是生意興隆,好吃好喝的,都有人自願送上門來,更何況有了那些鬼魂,我便不出門去,也有鬼魂做為探子,告訴我齊王氏的下落。”
張朋良看時,果然在對麵另外一個岔洞裏,堆滿了糖果點心、雞鴨魚肉之類的食物,道:“那些東西都是請你叫魂的人家送的?”
玄虛老道點頭稱是。白兒也道:“那些人家送來的東西,不光師傅吃不完,就是師傅轉贈給我和草兒的東西,也是吃不完的,因此,我們不會為一日三餐而發愁。”
張朋良道:“我一直以為你們已是神仙,不吃五穀雜糧了呢!原來如此啊!”這時,玄虛老道才打開了河南巡撫景安給他的書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