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產後的保健和恢複3(1 / 3)

(三)哺乳期的哺乳:

母乳喂養的注意事項:

提早吸吮好處多:

除白天讓嬰兒有足夠的哺乳次數外,還應注意夜間喂養。夜間泌乳素的產生是白天的50倍。通過頻繁的乳頭刺激,既有利於反射地引起子宮收縮,減少出血,又有利於泌乳係統分泌更多的泌乳素,有利於增加乳汁和乳母康複,也有利於增進母子感情。

按需供給:

假如固定喂奶,嬰兒因饑餓哭鬧,時間長了嬰兒哭累了,等到了喂奶時間嬰兒也因困乏疲勞,吃奶也不會多,且哭鬧使嬰兒胃內進入許多氣體,吃奶後還會引起嘔吐。足月兒大致隔三四小時喂奶一次。至於每次喂奶的時間,第一天每次每側喂奶約2分鍾,第二天約4分鍾,第三天約6分鍾,以後為8~10分鍾,即一次喂兩側共15~20分鍾。吸奶時間過久,會咽入過多空氣,易引起嘔吐,而且也會養成日後吸吮乳頭的壞習慣。

注意哺乳細節:

哪怕嬰兒有吸奶問題,也千萬不能給他喂奶嘴。一旦吃了奶嘴,嬰兒就很難再學會正確的吸奶頭的方式了。而且吸橡皮奶嘴會比較省力,也會使嬰兒不願意吃母乳。實際上,即使嬰兒沒有吃奶問題,在1個月以內,也應該盡量避免用奶瓶哺乳。開始引入奶瓶時,每天隻喂一次,觀察嬰兒吃母乳是否會受影響,如果不受影響再逐漸增加用奶瓶哺乳的次數。

在嬰兒吮吸乳頭的時候,應該含住大部分乳暈,因為壓迫乳暈有益於刺激乳汁分泌及流出。同時,還應該注意兩個乳房輪流喂哺,以保證營養全麵均衡。雙側乳房輪流喂哺,嬰兒在一天內可以從兩邊的乳房獲得大致等量的奶水,既能吃到前奶,也可吃到後奶,營養全麵,不僅有利於嬰兒的生長發育,也有利於乳汁的正常分泌與休整。

增加乳母營養:

產後,媽媽要攝取營養豐富、水分充足的食物以滿足月子裏對營養的需要,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飲食方法。

增加餐次:每天以5~6餐為宜,有利於胃腸功能的恢複,減輕胃腸負擔。

注意調理脾胃:月子裏應該吃一些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增進食欲的食物。如山楂、大棗、番茄等。山楂可以開胃助消化,還可以促進子宮的恢複等作用。

食物應幹稀搭配:幹的食物能保證營養的供給,稀的能保證水分的供給。

清淡適宜:一般認為,月子裏應該吃清淡適宜的食物。清淡適宜的意思就是蔥、大蒜、花椒、酒、辣椒等應少於平時的量,食鹽也應少放。

葷素搭配,避免偏食: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種類及數量不同,而人體需要的營養是多方麵的,隻有全麵攝取營養,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避免母嬰分離:

有些人認為,嬰兒剛剛娩出,頻繁的哭鬧聲會影響產婦休息,故采取母嬰分離的辦法,隻是在喂奶時才讓嬰兒回到母親身邊。其實,這樣做對產婦、嬰兒均不利。母子觸摸、嬰兒哭鬧、母子對視、嬰兒氣味等,不僅可以增進母嬰感情,而且還是一個良好的刺激信號,可有效地刺激泌乳係統,解除下丘腦的抑製,導致泌乳素增高,乳汁分泌自然,而且量充足。

注意防止嬰兒吐奶:

嬰兒吐奶現象較為常見。如果吐奶嚴重,往往會影響嬰兒的吃奶“興趣”。由於嬰兒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不容易關閉,而且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嬰兒吃奶時如果吸入較多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其實,隻要注意哺乳方法,吐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正確的哺乳方法很重要:

每次喂哺前先讓嬰兒的唇觸及乳頭,誘發覓食反射,使寶寶的嘴張得足夠大,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當嬰兒嘴張大,舌向下的瞬間,即將嬰兒靠向母親,使其能大口地把乳暈也吸入口內,吸吮時嬰兒兩頰向外鼓起,嘴唇凸起,兩側乳房應交替哺乳,以免兩側乳房不對稱,影響將來的美觀。對於乳頭凹陷或較短者,應避免在口腔負壓下拉出乳頭,以防止引起乳頭疼痛和損傷。哺乳結束後,可擠少量的乳汁均勻地塗抹在乳頭上,以保護乳頭表皮。喂飽嬰兒後,乳頭應及時脫離嬰兒口腔。

促進乳汁分泌:

在以往,很多產婦認為,乳房排空了,乳汁就會越產越少。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充分排空乳房,會有效刺激泌乳素大量分泌,可以分泌更多的乳汁。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用手擠奶或使用吸奶器吸奶,這樣可以充分排空乳房中的乳汁。當然,也可以使用優良品牌的電動吸奶器,這種吸奶器能科學地模擬嬰兒的吸吮頻率和吸力,能更有效地達到刺激乳汁分泌的目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保持乳房健康有利於泌乳

健康的乳房乳腺,是泌乳的基本條件。保持乳房(特別是乳頭)衛生,防止乳房擠壓、損傷,對有效地提高泌乳質量極其重要。產後宜經常用溫開水清洗,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滌劑等,以免造成乳頭幹燥皸裂。對於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房脹痛不適者,可輕輕按摩,以促進乳房血液循環和乳汁分泌。乳母內衣應該為軟布料,不宜為化纖、粗糙的材質,謹防對乳頭的不良刺激。

這個時期的增乳建議:

這個問題,我們在哺乳的問題一篇中有專門的介紹,在這裏我們隻簡單說一下。

心理調整:

首先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哺喂自己的寶寶,有這種信心才能堅持母乳喂養;其次,要放鬆自己,休息好、思想愉快,這樣可促進催乳素的分泌;其三,多與自己的嬰兒接觸,嬰兒的皮膚、動作、表情和氣味等都是催乳素分泌的促進劑。

食物催乳:

民間有許多催乳的食療方,可以運用。如鮮鯽魚熬湯,豬蹄燉花生米,酒釀蛋花湯等。

藥物催乳:

西藥甲氧氯普胺、氯丙嗪等有促進泌乳的作用,但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上班族媽媽母乳喂養:

許多媽媽在寶寶出生4~6個月後,就得回單位上班了。然而,這個時候並不是讓寶寶斷掉母乳的最佳時期。那麼,怎樣才能繼續母乳喂養呢?

注意喂養方法:

媽媽產假期滿上班後就不能每天按時給寶寶哺乳。而此時寶寶正需要添加輔食,如果喂養不當,很容易引起營養不良。同時,這個時期寶寶體內從母體中帶來的一些免疫物質正在不斷消耗、減少,若過早中斷母乳喂養會導致抵抗力下降、消化功能紊亂,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最好的辦法是,如果條件允許,媽媽在上班時仍按哺乳時間將乳汁擠出,或用吸奶器將乳汁吸空,以保證下次乳汁能充分分泌。吸出的乳汁在可能的情況下,用消毒過的清潔奶瓶放置在冰箱裏或陰涼處存放起來,回家後用溫水煮熱後仍可喂哺。每天至少應泌乳3次(包括喂奶和擠奶),因為如果一天隻喂奶一兩次,乳房受不到充分的刺激,母乳分泌量就會越來越少,不利於延長母乳喂養的時間。總之,要盡量減少牛奶或其他代乳品的喂養次數,盡最大努力堅持母乳喂養。

上班前的準備:

上班前1~2周就應開始作準備,這樣可以給嬰兒一個適應過程,避免對母嬰產生不利影響。在正常喂養後,擠出部分奶水,讓嬰兒學會用奶瓶吃奶,每天1~2次。目的是讓母親逐漸熟悉並掌握擠奶方法,讓嬰兒學會用奶瓶吃奶;同時教會將接替母親照料嬰兒的家人或阿姨,也學會用奶瓶喂養嬰兒。

(四)哺乳期的飲食方案

新媽媽補鐵最關鍵:

母乳喂養是嬰兒喂養的最佳方式,母乳營養合理,易消化吸收,是嬰兒的最佳食品。但醫學專家指出母乳是貧鐵物質,母乳中的鐵含量偏低。有些年輕母親擔心發胖,為了在產後能夠保持體形,不願多吃;也有些母親的飲食比較單調,對含鐵食物攝入很少,這些都會使得母乳含鐵量進一步降低。

一般情況下,嬰兒在出生時可從母體獲得足夠消耗3~4個月的貯鐵量,所以,在出生後的3~4個月內給予純母乳喂養,盡管母乳含鐵量偏低,但因嬰兒自身有鐵儲蓄,不會引起嬰兒早期缺鐵問題,極少發生缺鐵性貧血。若在此之後仍未注意給嬰兒補鐵,那麼,就會引發嬰兒缺鐵及缺鐵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