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期常見症狀與疾病
女性懷孕後,心理和生理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會出現很多的不適症狀,甚至是疾病,隻有科學的麵對和治療才能讓準媽媽度過一個健康快樂的孕期生活。
早期懷孕出血與胚胎萎縮
在孕早期,常會有血樣狀的陰道分泌物,或陰道出血,有的還伴有輕微下腹疼痛,嚇壞了剛剛懷孕的準媽媽們,她們生怕腹中胎兒因此不保。這樣的情況稱之為“先兆性流產”。
臨床上早期懷孕,約有1/4的可能會出現出血,其原因可能是生理性的著床出血或病理性的子宮頸病灶。特別是性行為後出血,更應確診是否有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頸出血。大部分的出血會維持數天甚至數星期,醫生會囑咐病人多臥床休息並停止性生活,必要時給予黃體酮或針對子宮頸病灶做處理。
若是在懷孕6~7周時超聲檢查仍不見胎心出現,就要懷疑是否是“萎縮性胚囊”。病人得知胚胎不正常的結果時,往往會傷心且責怪自己太大意才造成這種不幸。其實,因為自然因素而導致流產的概率高達15%~20%。胚胎萎縮有60%左右是因為受精卵染色體異常,或受精卵本身有問題所致,都屬於物競天擇下的自然淘汰。
所以,準媽媽、準爸爸們遇到此類情況不必過於內疚。坦然接受,並配合醫生做適當處理,才是應該有的正確態度。
子宮頸閉鎖不全:
子宮頸閉鎖不全,是子宮頸“無痛性擴張”而無法鎖緊,使得羊膜脫出導致破水而流產。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孕中期,且會造成孕中期重複性流產。
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原因,主要是先天性子宮頸發育異常和後天子宮頸傷害。先天性占0%~50%,其中包括母親在孕期服用DES這類藥物。後天性原因,大部分與人工流產手術或經曆過子宮頸癌初期的子宮頸錐狀切除有關。
子宮頸閉鎖不全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在懷孕14~16周時施行McDonald子宮頸縫合術,但這種手術可能帶來破水、出血或感染等副作用。
胎兒子宮內生長發育遲緩
寶寶體重本來就有重有輕,身長有大有小,隻要生長曲線正常,就無須大驚小怪。但是,在孕37周以後,如果胎兒體重低於該懷孕周數胎兒正常體重的10個百分點,又並發有母體或胎盤問題,例如,羊水過少或胎盤早期鈣化,就可能使胎兒生長遲滯。
若胎兒頭圍及腹圍均較小,稱之為“均稱性生長遲滯”,主要原因有媽媽體重增加不良、子宮內感染(如麻疹、梅毒)、先天異常、染色體異常等。不過,也可能是由於父母的體型較小,基於遺傳的因素,胎兒自然也會小一些。
若胎兒頭圍正常,隻有腹圍較小,稱之為“不均稱性生長遲緩”,胎兒在孕晚期才受到有害因素的影響,常見的原因有母親並發貧血性心髒病或血管及腎髒疾病導致胎盤功能不全,胎兒為多胞胎或胎盤、臍帶異常等。另外,母親營養不良、酗酒等不良習慣,以及孕婦亂服藥物等,均有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生長遲滯的胎兒,在分娩時產生胎兒窘迫的比例很高,所以早期診斷十分重要。
早產:
大部分的早期子宮收縮,可能隻是假性陣痛,若子宮收縮頻率每20分鍾有4次以上,或1小時有6次以上,且子宮頸已經有進行性變薄擴張的情形,即是早產性陣痛,應臥床休息並配合醫生指導使用安胎藥。
胎位不正:
臀位、橫位、斜位、麵產式等均稱之為胎位不正,其中以臀位的比例最高。準媽媽很關心寶寶的胎位,常在懷孕不久就詢問醫生胎位問題。事實上,3個月前的胚胎處於浮遊狀態,無時無刻不在變換姿勢。而6個月之前的胎兒,約有一半胎位不正,直到32周以後,胎位不正的比例才降到10%。所以,胎位不正在懷孕8個月前,頗為常見,父母無須擔心,因為大部分寶寶在8個月後,便會很規矩地轉正。
產婦羊水過多,經產婦腹部肌肉鬆弛、子宮肌瘤、雙角子宮、前置胎盤、多胞胎等胎位不正的概率較高;另外,胎兒先天異常,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染色體異常、腦水腫等,臀位的概率比較高。
臀位經由陰道生產的危險性非常高,因為胎兒臀部無法將母親的骨盆充滿,所以生產時,發生臍帶脫垂的機會較高,也比較容易發生胎兒缺氧現象,甚至造成胎兒死亡。另外,胎兒長骨骨折、脊髓受傷或母親產道嚴重裂傷的概率,也比頭產位高出10倍之多。所以,建議此類產婦選擇剖宮產較為安全。
產前出血:
產前出血指的是懷孕28周後的陰道出血。
產前出血,應盡快就醫並找出出血原因。超聲波可得知有無前置胎盤,如確定無前置胎盤,則應進一步確診是否有子宮頸或陰道疾病。另外,尿液檢查及凝血功
主要發生原因:
1.胎盤異常: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最為常見
2.子宮頸與陰道疾病:如子宮頸糜爛、子宮息肉或子宮頸癌。另外,陰道外傷或異物置入等,也會造成出血
3.泌尿道感染造成的血尿
4.血液科疾病:如凝血功能異常能測試也可提供進一步資訊。某些特殊情況,比如胎盤早期剝離,如果具備剖宮產的條件,以盡快分娩為宜。
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指在沒有分娩陣痛之前,羊膜已自然破裂而導致羊水流出。生殖道感染、羊水過多、多胞胎、羊水穿刺、子宮閉鎖不全等,都有可能造成早期破水。
懷孕6個月之前,若不幸破水,胎兒存活率不高且早產並發症很多,一般建議終止懷孕。懷孕6~8個月期間破水,則采取保守期治療法,依狀況給予抗生素、安胎藥或等來提高胎兒存活率。懷孕34周以後破水,則先評估胎兒肺部成熟度,若未成熟則先安胎及臥床休息,待寶寶成熟再引產。
妊娠糖尿病:
孕期由於種種激素因素而產生抵抗胰島素的作用,形成所謂懷孕性糖尿病。糖尿病對準媽媽的影響,除了血糖不易控製、容易肥胖之外,也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如尿路感染等。此外,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比率也會比一般人高出十倍之多。
對於胎兒除了易有巨嬰症導致難產之外,長期高血糖也容易導致子宮胎盤血管病變,而引起胎兒生長遲滯甚至胎死腹中,不可不慎。所以糖尿病孕婦應接受醫生及營養師的建議,控製飲食或以降血糖藥物控製,以確保母子平安。
胎兒窘迫:
胎兒窘迫就是胎兒缺氧窒息的現象。正常胎兒心跳速率為每分鍾120~160次。胎兒心跳速率過慢或過快,或是心跳有變異性不良,均要懷疑是否有潛在胎兒窘迫。胎兒窘迫是因為過期妊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或糖尿病,引起胎盤功能不全導致的慢性窘迫,除此之外,子宮壁肌肉收縮引起的血液循環暫時停止,也會導致急性窘迫。
產檢時,一般要用多普勒測胎心音,目的就是為了確定有沒有潛在的胎心窘迫,一旦發生異常,會請準媽媽接受30分鍾的胎兒監視器檢查,以決定進一步的處理辦法。
大部分的胎兒窘迫,可以從改變母親睡眠姿勢做起,如以左側臥來改善,或大量的點滴注射或者氧氣吸入都有幫助。如果這些方法並不見效,最終辦法隻能選擇剖宮產了。
孕吐:
孕吐的反應:
發熱症狀:發熱、無力、頭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經常流出唾液:嘔吐會刺激唾液腺。
喜歡吃酸的東西:空腹時吃酸的食品後,誘發嘔吐。
想嘔吐或反胃:也有的準媽媽不喜歡吃任何東西。
無故的情緒不穩定:體內激素平衡被打破,易產生緊張情緒。
口味發生變化:對以前喜歡的東西會突然變得很厭惡。
度過孕吐期的要點:
經常補給水分:經常喝水、不太涼的運動飲料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