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靈鶴舞台(2 / 2)

靈鶴舞台,已成為真實的曆史事實,深深紮根在靈台人民的心裏,成為靈台大地上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先台而鶴舞,鶴舞則台靈,台靈則人傑,人傑則地靈。由古靈台相繼而來的“鬆鶴鹿柏圖”“鶴來亭”,這難道不是古靈台最經典、最獨特的人文景觀嗎?

時間和空間、天地和萬物作為宇宙運動的主體,時時翻新著人類變化的無窮的奧秘。盡管人類的智慧超前發展,現代化的高科技也越來越發達,古靈台作為一種古老的建築,周文王親手築台以土堆起,楊子恒、張東野以明清風格的樓閣形式建造,“文革”後期以現代建築材料重建,樓台映襯,既不失傳統風格,又具備現代民族建築的特色。我曾經參與過靈台的曆史文化名城建設的策劃和籌建工作,從2003年春季投入施工建設的靈台縣文化廣場,投入了全縣人民大量的心血和智慧。這座占地1.5萬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將以高效、優質、氣勢宏偉的風貌來展示她更高的文化品位,尤其是廣場中央的一座文化牆,匠心獨具地囊括了靈台遠古至現代的文化精粹。從500萬年前的白堊紀開始,以靈台豐富的古生物化石點和人文曆史沿革為素材,把靈台遠古的真實麵貌展現給世人。因而這座文化牆以“白堊勝跡”“密須昌隆”“靈台重光”“皇甫醫哲”“中唐名相“靈台八景”為內容,進行大膽的藝術構思創作,用優質花崗岩材料雕刻成圖,來揭示靈台最有說服力的曆史、人文變遷的全過程,進一步豐富了靈台的人文景觀,不斷翻新著古靈台更深更高的文化含量,使靈台這片熱土不斷孕育、繁衍出更具藝術魅力的文化內涵。還是這片土地,還是這些人,還是這些賴以生存艱苦拚搏的祖祖輩輩的靈台人,永遠廝守著這方貧瘠的水土,和這古靈台一樣深深地熱戀著的可愛的家鄉,用勤勞的雙手來描繪一個山川秀美的新靈台。

台以真實的曆史原貌,真真切切地在靈台人民心中占據了三千多年。鶴是天外飛來的一種仙鳥,是衝著古靈台而來的,預示著吉祥、和慶,是一種物阜民豐的征兆。靈台上空的光芒,也可以說是一種靈光閃現。靈光是什麼?是與日月同輝的光芒。因此,靈台、仙鶴、靈光的關係是自然與人親和的一種完美無缺的關係。台是一種民意、智慧和勝利的象征,是築在心靈上的高台。隻有心靈上的高台才能如水如月,閃閃發光。我們以靈台在我們心中的位置理解這種關係,我們的心靈將是多麼樸實無華呀!

古靈台以她對這方水土的深深眷戀,滋潤著她的兒女,演繹著歲月,時時點綴著更新的文化內涵和人文景觀,如同靈台人民以熱血和激情時時翻新著她永久不衰的魅力一樣。可以說,台鶴親昵,靈光閃爍,正如鳥語禪心一樣,是一種大象無形的境界。崇尚自然,崇尚美,要從心靈深處做起。仙鶴、靈光,都賦予了古靈台永久不衰的生命活力,猶如甘霖注入靈台大地,生長著草木、五穀、牛羊,生長著勤勞勇敢的靈台人民!

我住在古靈台院內,與台相伴,朝夕相處;我登台遠望,天天想念和盼望仙鶴再次繞台飛鳴,夜夜夢想院內的古柏之上有仙鶴安棲。但總是化為泡影,無奈之下,我展開了潔白如仙鶴羽毛的宣紙,以千鈞之力奮筆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