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靈台自文王築台後,風雨春秋,曆經滄桑,兩次重修,“文革”遭劫,毀於一旦。就在1966年古靈台被毀掉時,仍來兩鶴,棲於孔廟古柏,慘叫不止。不知是靈台和仙鶴的一種感應,還是仙鶴和靈台的緣分。但這時對準它的不是照相機鏡頭,而是槍手的子彈,一隻被打死,一隻淒慘而逃。此後落了白鶴的古柏枝頭幹枯,至今再沒有白鶴的影子了。1984年,靈台縣委書記郭繼芳(甘肅省林業廳原廳長)廣泛征求社會各界人士意見,為了使這一古跡在靈台大地上永久保存下來,繼承發揚曆史文化遺產,編縣誌修靈台,於1985年秋竣工。古靈台雄姿重顯,昭示四方遊人。“今追思文王愛民盛德,其將何以慰先聖與九天之上,嗚呼!文王在上,於昭與天。”(民國縣誌,張東野語)文王當年用土堆起來的高台為什麼不叫土台而叫靈台,又賦予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生命意象,仙鶴繞台飛鳴,是台因鶴而靈,還是鶴因台而鳴,給我們以無限綿遠的遐想。
(四)
——凡重大工程和事件都要尋找一種吉祥物與大自然聯係起來。如黨旗、國旗、國微的圖案,奧運會、亞運會的會標,郵票圖案上的動物,正好和“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文化哲學觀點吻合。
——民間的中堂多見於鶴,鹿、柏、桃。
——房屋山川名勝古跡建築物的壽脊,牆上的壁畫、雕刻多見於鶴、鹿、柏、桃。
桃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極佳的水果,含有多種維生素,醫學價值極高,不但經常可以食用,還作為供品祭奠;它品種多,產量高,是我國大力提倡的經濟林產品,目前靈台大量種植。
靈台作為傳統的農業地區,靈台人世代以土地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農民對馬、牛、羊等家畜和家禽特別看重,為了尋求一種情感寄托,還需要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來補充,如家養的鹿、鴿子、狗、貓等寵物。也可以說,這些靈性十足的動物是農耕地區人們與生物親和的一種表現,它源於對大地的厚愛,深層含意是人與土地的關係。
構成《鶴鹿獻瑞》的基本要素已經形成,鶴、鹿、桃,不限於家庭中堂,實際上是從民俗化走向社會化,使之意義更深遠。
(五)
靈台屬古絲綢支道,有成群結隊的腳夫和馬幫通過,縣博物館大量豐厚的文物足以說明曆史上的靈台是極不平凡的地方。《鶴鹿獻瑞》的出現,是靈台豐厚文化積澱的精華,進一步表現了美學意義上深刻的哲理性。
——表現了自然美。從客觀的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到微觀的花草樹木,鳥魚蟲獸,它們的美都是自然美,《鶴鹿瑞獻》正符合了這種自然美。
——表現了藝術美。這組作品的出現,是生活在靈台土地上的人們生活美的再現,又是藝術家心靈美的表現,因而它比現實美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比人的心靈更強烈、更純粹。如,各式各樣建築物的設計,不但要求實用、典雅、壯觀,象征一種文化含義,實際上是設計家匠心獨具的傑作,是建築風格和個人心靈意識的一種綜合藝術美。就鶴、鹿、桃而言,用鶴鹿做成盆景造型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做成的雕塑比真實更具靈性和藝術魅力;花草樹木的根挖出來經過藝術處理,做成的鶴鹿的根雕欣賞價值更高。舞蹈家從鶴鹿的動態中可以觀察到一個優美的舞姿,音樂家可以從鶴鹿的聲音中悟出原始生靈優美動聽的音符,書畫家可以從中觀察到豐富優美的線條。所以鶴鹿是藝術家追求的偶像,就像崇拜維納斯女神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