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體現著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構成關係,如用筆的剛柔相濟、方圓並用,運墨的幹濕互補、濃淡相宜,造型的形神兼備、似與不似,布局的平中求奇、欲露還藏,以及作品整體上要求的情境和諧,寓巧於拙,雄峻而空靈,絢爛而平淡等等。這一體現中華文化精粹的藝術思維和創作準則,在夏山河的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他的畫虎作品中,構圖滿而不塞,虛而不空,既有筆墨的酣暢淋漓,又有勁健蒼潤的點線組合。有時放筆直寫,氣勢激越外揚;有時沉靜穩健,墨韻平和淳厚。先生筆下之虎,無論是動是靜,是單雙還是群虎,都有意識地強化動物的情趣和靈性,以情驅筆,心手相應,一氣嗬成。筆墨是中國畫千古不易的精要所在。所謂筆墨實則指用筆之道,即“六法”中的“骨法用筆”。唐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說:“夫物象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形似骨氣最終要靠筆墨來體現。寫意畫要靠“寫”來表達“意”。“以書入畫”是夏山河藝術的又一特點。氣韻生動,本是中國畫鑒賞的最高境界。“氣韻”指的是整幅作品中形象筆墨結合後產生的,激發人們審美情趣的、令人賞心悅目的氣象和韻味。而通達“氣韻生動”的橋梁則是筆墨。筆墨的精髓在書法,書法的用筆囊括了作者駕馭工具和運用線條的所有奧秘。黃賓虹說:“何為氣韻?氣韻之生,由於筆墨,用筆用墨未得其法,氣韻無由顯露。”夏山河畫虎講究筆墨的多種變化與虎的生動造型的有機結合,其虎骨法生動,實屬難得。如虎的結構和斑紋,更給他以豐富的筆墨變化提供了契機,那些色墨間的滲化,那些滲化的朦朧與斑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虛實關係,濃淡對比,均與變化生動的筆墨交相為用,增添了無窮的藝術魅力。而這一成就的取得應歸功於夏山河長期以來在書法方麵的不懈努力,他的書法以魏碑為基,苦練“二王”,亦很有功夫,幾十年間他在書法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深有感觸地說:“有心畫好國畫的人,一定要研究書法,練習書法,從中發現用筆的奧妙,才能在作畫時心手相應,使轉自如。”他胸中有虎,筆下有虎。作品中的題款,根據畫麵內容以古今名人詩詞、名言佳句落款,如“身登絕頂我為峰,海到無邊天作岸”。不但是他為藝術獻身的追求,也是他人格力量的體現。
物華天寶的大自然給予了天地山河以無限的生機和勃勃景象,虎是雄性的,是大山林海的寵物。因為虎的存在,給大山充滿了生機和靈氣,給我們這個世界平添了一些生物靈性的生機。虎膽豪情寫人生,足以成為夏山河先生心靈的藝術世界。雄風卷揚的獵獵虎陣,給浩瀚無垠的大自然以陽剛之氣,給天地山河以勃勃生機。夏山河先生虎陣的壯美和親柔,源於自然,源於他純潔的藝術心靈。吳冠中說:“藝術是野生的,藝術家的要害在個性,拒絕豢養,自生自滅,餓死首陽而不失風骨。”夏山河先生正是以這樣的藝術精神,完善著他的藝術事業和人生境界。正值藝術鼎盛時期的夏山河,我們期待著他的藝術再次走向輝煌!
2010年3月28日第二稿於古城長安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