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墨雨飛花 韻留天地——趙玉平詩集《墨雨窗吟草》序(2 / 3)

作者因為工作的緣故,遊曆了全國乃至國外很多名山勝水、風景古跡,從西北高原到江南的魚米之鄉,從北國的黑土地的茫茫林海到香港、澳門,以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國華盛頓紀念碑、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布法羅市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都留下了他的蹤跡。作者是一位勤學苦讀、不虛度時日的人,好多詩詞都是他工作之後的靈感噴發,信手拈來,閃耀著思想火花和藝術感悟。有一次,先生因工作途經我處,不顧行程勞累,有感而發地作了兩首詩詞,並且如數家珍地談了他對詩詞的理解和感受:“古詩詞在當今是一種穿越時空的靈感衝動,古人聖賢的名言佳句讓我們回味無窮。我們隻能在那浩如煙海的詩詞世界裏,領略那珍珠般的串串星光,來豐富自己的詩詞積累,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把時代氣息較好地融入詩詞的創作之中,抒發自己的壯誌情懷和生活體驗,給古詩詞賦予新的氣象,我們的創作才能充滿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先生的作品一紙古風高標的氣象和橫度春山的時空感覺,讓人動情。如他的七絕《黃河壺口瀑布》:“萬裏黃河濁浪流,波瀾壯闊幾春秋?驚雷滾滾雲初霽,浩渺煙波一壺收。”此詩放得開,收得攏,隻有四句,黃河壺口的萬千氣象一詩盡收。像這樣氣勢恢宏的詩詞佳作佳句,諸如“隆隆霹靂瀉深淵,縷縷長虹掛九天”(《七絕·尼加拉大瀑布》)便是。

古詩詞創作是富於創造性的複雜的精神活動。挪威戲劇大師易普生說:“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中的夥伴,而且讀者比詩人更像詩人。”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先生的詩詞能抓住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他的《小闌幹·遊青海湖》:“天高水碧浪猗連,草域綠接天。遊騎帳牧,藏袍舞袖,犛牯戲逐還。催驂笑問關山近,鞭指路途寒。雪雨無常,一山四季,勁草鬱青川。”全詞的詩眼是“勁草鬱青川”,極富表現力。上闋寫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幾乎和藍天接壤,牧騎、帳篷、藏舞、犛牛,構成草原上獨特的風景。下闋作者筆鋒一轉,寫征途艱難,歸心似箭,人生如四季的風雲雨雪,疾風勁草,但滿目青山,依然讓人壯懷激揚。寫得非常準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上,如“笑問”“鞭指”,動感十分強烈。雖則雪雨無常,路途遙遠,熱情洋溢的情調不但是作者工作狀態的反應,也是生活情趣的真實寫照。二者相輔相成,通貫全詩。

從作者的詩中我們讀懂了作者眷戀土地、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勤奮工作的情懷。他始終不忘故土的養育、人民的培養和自己肩負的重擔,以及親友的關心和厚望,為生活而歌,為人民而歌。為時代而歌。這是貫穿他詩詞創作全過程的一條主線。如他的《憶江南·麟遊四唱(春夏秋冬)》唱出了作者對故鄉發自內心的讚美和熱愛,唱出了麟遊春天“千山笛遠歌悠悠”的青春氣息,唱出了麟遊夏天“峰翠雲藍空氣爽”的清涼佳境,唱出了麟遊秋天“滿目鬱蔥蘢”的秋色秋浪,唱出了麟遊冬天“梅紅柏翠拂西窗”“朔夜裹銀裝”的萬千氣象。還有他的《踏莎行·除夕思親》中的“纏綿心緒負番風,惱人煙火時時長”“把盞臨風,無邊夢想”的惆悵和思念親人的感懷。從好多詩詞中看出,作者是一位重感情、尊親友、通世故的人,其中所涉及的親情、友情和師生之情的詞作足以說明這一點。詩集中他為妻子女兒創作了好多詩詞。因為工作的原因,他沒有時間操持家務,顧及老人和小孩,內心一直在深深地愧疚和不安,作為丈夫,對妻子有一種“笛斷無聲留永晝”“墨透鮫綃”“難畫相思豆”的感念;作為父親,希望女兒“欲涉世傑之路,常麵壁,礪苦讀研。乘東風無價,恒心奮誌超前”。實際上,詩人筆下的妻子是他溫馨的家園,女兒是他智慧的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