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飲茶(2 / 2)

飲能抒情。樹亮君還有一種飲酒的功夫,這也是他的個性之一。朋友都說,在樹亮身上有一種豪氣、霸氣、牛氣,其坦蕩得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豪氣衝天,一諾千金;其霸道得讓你心生恐懼,剛正不阿,情麵不留。他有一句心理獨白:“最討厭那些陽奉陰違、無聊透頂的人。”欺上瞞下的事不做,兩麵三刀的事不為,口是心非的話不說。正因為如此,他的豪氣,熱情洋溢,讓人激情生發;他的霸氣,擲地有聲,不容分辯;他的牛氣,執著倔強,百折不回。乍一開始,你摸不準他的性格,不做思考,很會“上當”的,如果走進他的“圈子”,那就是不一樣的感覺了。顯而易見,他的善飲能喝,豪爽不羈,酒如其人,茶如其藝,樹亮正是。

如果以飲而言,茶、酒均為飲之列,且是飲的上品選擇。按照中國的飲食文化來說,人是萬物之靈,民以食為天,水為萬泉之源,水列“五行”之第三位,可見水的不偏不倚、不溫不火。飲以水為主,是茶的水和水的茶,二者皆有。茶能生津止渴,品質溫和,水是生命的能源,別無他代。因而,長期飲之,茶的功效和性情合而為一,有清麗溫柔之謙謙君子和窈窕淑女的風采,有溫厚雅致的品格。酒是情緒的催化劑,是膽魄的潤滑油,讓人興奮,讓人物我兩忘,飲酒會產生豪放不羈的陽剛之氣和豪情萬丈的衝天膽魄。茶酒融合,剛柔相濟,不溫不火,才是真性情。陰陽主宰天地萬物之平?,就像男女有別一樣。李白鬥酒詩百篇,他有“將進酒”的衝天放歌,讓世人驚歎不已。當然,事到如今,他的“敬酒令”,隻能給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膽略展開騰飛的翅膀,我想對於智者和勇者來說,無畏無懼,開懷暢飲,情在其中。

飲水思源。中國的文化有一種氣息貫穿其中,才能出現蒸蒸日上、生動活潑的局麵。我們說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不乏這個道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多是賢人所為,也就是說,是性情中人的追求。文化和電腦一樣需要激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新和發展,要不斷地汲取精華,除其糟粕,才能與時俱進。文人有文人的嗜好,將軍有將軍的膽略和氣魄,天子有天子稱雄天下的深謀遠慮。簡單地說,穿衣戴帽,各人所好。所好是定律,是不以自己的意誌為轉移的,你是做什麼的,你就一門心思地去做,萬萬不能朝三暮四。這個龐大的社會群體都會接納每個人的選擇,隻是你瞅準目標努力就是了。真正的文化人身上染有常人不能接受的陋習和行為,這就像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時睡在樹下長期觀察的習慣一樣的可敬可悲。社會需要多方麵的人,也需要多方麵的優秀人才,才能推動社會前進。優秀的文化人才是我們這個文化大國的棟梁之才。在中國曆史文化的長河裏,聖賢先哲如群星燦爛,一代傳承一代,使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光彩奪目,源遠流長。樹亮有多門知識的積累,他涵泳自養,再加上好飲不斷,學養如莊稼,好飲如甘霖。飲茶思源,這個源是文化的源頭,是智慧的礦泉,是靈感的土壤,是藝術的春雨。腹有詩書氣自華,水有源頭飲不盡啊!

李白說:“古來聖賢皆寂寞,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並不是一種自我放棄的消極人生態度。其實,賢者並不寂寞。這種寂寞,含有一種天籟之寂靜和懷才不遇的失落。在開懷暢飲中放飛心情,在品茗飲酒中擺脫紅塵之擾,尋求大自然天籟的深邃和廣袤,也是情緒的一個釋放過程,給心放個假,給智慧開拓想象的空間,飲最豪爽。我在完成這篇短文的時候,飲茶不斷,抽煙不止,文隨心生,身在書齋,人在天籟。西周文王高台院內靈光閃爍,文脈莽莽,我心遊八極,文如泉湧,有筆下生華的美妙感覺。我品著好茶,心曠神怡,“唯有飲者留其名。”我想,此時此刻在淮河畔的樹亮君,雖沒有“淮河之水天上來”一說,但有“奔流到海不複回”一瀉千裏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飲茶思源的感覺望水而生。好水煮好茶,好水釀好酒,好飲養精神。我想,樹亮君,你現在無論品茶或飲酒,仰或疾書作畫,我也能張開想象的翅膀和你坦開心扉,酣暢淋漓地對飲成雙。

2008年5月30日於靈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