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宏闊的視域 靈動的情思——劉文娜詩歌印象(1 / 1)

冬天如果無雪,便少了情趣、想象與活力。奔走在呼呼的西北風中,心靈極易變得堅硬而遲鈍。收到劉文娜女士自福建寄來的兩本詩集時,我正在這樣的冬天裏煎熬。文娜的詩恰似南國那撲麵而來的春風,讓我聽到泉流的聲音:“以山為體/以瀑為弦/製作一把琵琶琴”蟬鳴的聲音/“悠長悠長滋滋/是誰在拔弄五月的琴弦/時兒激越高昂/時而平緩低沉……”

雖然與劉文娜女士素昧平生,但通過她的詩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懂得感恩,自尊、自強、自立的知識女性形象躍然紙上。“大山/我是你的女兒/捧一掌喝一口/你涓涓溪流清澈……大山/我是你的女兒/你的沸騰鬆濤/你的綠色洶湧/給我激情與靈感”天空的鳥影,綠色的窗簾,路邊的石頭……世間萬事萬物都可以入詩。讀劉文娜的詩,你會感到生活處處都有美,隻要你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有一顆充滿愛的心,你就會發現這種美,繼爾享受發現帶來的精神愉悅。讀文娜的詩,我們還會明白,許多人之所以繼續過著平庸的生活,在物欲的漩渦中迷失自我,就是缺乏文娜那樣的眼睛。

在詩歌越來越邊緣化,部分詩人在自戀的象牙塔中吟詠風花雪月的時候,劉文娜卻把目光投向更高更遠的時空:“打開曆史?八百年前鄭氏祖先/曾在這裏放養幾尾漁家傲/滋養繁衍一代又一代”“遙望八萬裏銀河?白浪滔滔/誰揮毫?/給天地間一個大寫意?/揚揚灑灑/多少遊客被此驚雷所震撼/多少文人被此瀚墨所傾倒/這就是九龍的故鄉”這些豪邁、大氣的詩句具有大唐詩歌的意象,讓人很難想象這些意境宏闊的詩句出自一位文弱的女子之手。在我的印象中,南國氣候濕潤,女子多具柔媚之骨,但文娜的詩卻使我明白那種先入為主的看法是多麼偏頗。

生命是上天賦予人最可寶貴的禮物,在文娜的心中,生命“像一隻雄鷹/在晨曦中從左上方/扇動一雙巨大翅膀/翩翩向你靠近/然後/在右下方/一步一步向你離去/終銷聲匿跡”。文娜正是那隻舞動巨翅在詩歌的天空翱翔的雄鷹。她把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化為一首首靈動的詩,讓讀者的心隨著她創造的那種唯美的意境展開想象。

文娜把自己喻為詩囚,但我則以為她是個詩癡。“詩魂/總在夜間悄悄降臨/急切地叩響門窗/震得我心怦然”。詩人“帶著童貞,帶著幼稚,帶著好奇……帶著狂喜/到詩的王國漫遊”。正因為詩人保持著常人罕見的童貞、好奇心理,才能采擷到生活中的花粉,從而用自己的心血釀成沁人心脾的蜂蜜。

文娜的詩歌題材極其廣泛,她的筆下有科技之花盛開的田園,有對親情、愛情、故土情的深情謳歌,有對曆史的緬懷,有對人生況味的沉思,有對無名小花的欣賞……劉文娜秉承了中國古代詩人的優良傳統,敏於事,勤於思,把詩的觸角伸向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她雖然是一位女性,但她沒有躲在藍色的伊甸園中吟詠自我的憂傷,悲歎生命的無常,而是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社會,投向我們生活的大時代:澳門回歸的喜悅之情,秋風卷起的千重金浪,周總理巍然屹立的高大形象,共和國五十周年的懷想,兩岸人民翹首期待團圓的急切心情……閱讀這樣的詩,我們能感受到曆史前進的車輪輾過的痕跡,能看到時代在發展,祖國在日漸強大,能感受到作者對生活對生命的深情眷愛。雖然文娜說自己身在山區,作為一個職業女性要做好本職工作,要承擔繁重的家務,要養兒育女……生活缺乏詩情畫意,但她的視域極其宏闊,毫無女子的扭捏之態。正因為她有一顆不甘平庸與寂寞的心,就像一朵開在山澗的鬱金香,雖然偏僻,但卻無法阻隔她的芬芳。或許正因為她生活的地方遠離都市的繁華與喧囂,詩人才能靜下心來,沉浸於藝術的殿堂,享受審美的愉悅,享受詩意的生活。

讀了劉文娜的詩,我一直在想,她的詩集為什麼都以“秋”命名呢?文娜的首部詩集叫《初秋的回眸》,第二部詩集叫《初秋之夢》,第三部詩集叫《初秋的旋律》。初秋是一個色彩絢爛的季節,是生命趨於成熟的時節,這樣的時節極易激發詩人的創作激情;初秋時節,炎熱漸漸退去,天空變得高遠而明淨起來,人的心靈也會由浮躁而趨於沉靜。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到中年,仿佛生命的秋天,當田間的枝頭上掛滿果實的時候,文娜的詩集也為自己人生的初秋塗上了亮麗的色彩。一個女人走到人生的初秋時節,褪去了幼稚,增添了智慧,少卻了浮華,具備了風韻;一個詩人到了人生的初秋時節,不再狂放高歌,而會俯首沉吟,不再目中無人,而是謙和自重。文娜的詩情、詩境正與初秋的意象相吻合,色彩斑斕而不失沉挫之感,意境開闊而不乏精工細雕,人們期待的是文娜秋天更優美的旋律。

當然,初秋距離成熟還有一段時間,這是文娜和我們所有從事詩歌創作的人都必須經曆的過程。文娜是一位很勤奮的詩人,她正在詩歌的田園裏辛勤耕耘,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她的詩歌會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與推崇。

2009年3月8日於隴上靈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