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強,是對於書法有著勇敢獻身精神的苦行僧。為了書法,他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1世紀的2005年,一改往日的書齋筆耕,用16年時間,去全國28個省區的5000多個城鎮,走了80萬公裏路,拖碎了10多個行李箱,完成了他書法苦旅的遠征計劃。他以40多年的學書經曆,以實際行動把自己融入中國書法遠古的河床,雲遊天下,南來北往,東西跋涉,尋師訪友,與莽原冰川對話,與大漠滄海對話,與暴雨流沙對話,與颶風閃電對話,在中國書法的曆史與空間眺瞰展望,時時把握新的趨向,憑借稟性、睿智和情愫,把書法融入生命,去重塑滄桑歲月的山水情懷和坎坷人生,以悠悠靈秀之氣和超人的膽量,把書法融入傳統文化中去展示民族精神,在營造意境、純化筆墨的表現手法上不斷延伸他的書法之路。他以禪悟思辨、結體秀麗、力頂群山的書法來張揚個性,標誌自我,這是張世強書法作品留給我的深刻印象。
作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教授、中國書畫界聯合會常務理事、世界品質評鑒委員會會員的張世強,近年來一躍成為國內注目的書法家,作品在全國書法大賽中數十次獲獎,多幅作品被中外國家級博物館、文史館收藏,曾6次應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交流書法藝術。齊白石第十二世孫、齊派第三代掌門人、北京齊白石研究會名譽會長齊展儀先生稱讚他的書法“筆蒼墨韻,氣足神完”。已故的原中國書協副主席劉炳森看了他的書法後,欣然題詞:“線如海底遊龍,點如巨石墜空,氣如雨後長虹,勢如山上古鬆,歸虛書法很有前景。”還有國內眾多著名藝術評論家紛紛評論張世強的書法作品,認為他是一位最具勢力和發展前途的當代書法家。
當一連串的藝術桂冠和評價向他湧來時,我不敢輕視這位年輕而有衝擊力的書法家。殊不知,在他成功的背後,他堆紙如山,池水浸墨,頹筆成塚,付出了令人難以想象的沉重代價和艱辛的勞動。
張世強,字歸虛。1959年生於齊魯膠東丘陵中的山村北塘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的少年時代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夢幻世界,出身書香世家卻又家境貧寒,做過大隊的技術員,開過拖拉機,當過教師,也做過教育局的秘書。一個涉世未深的20多歲的小青年,在人生的道路上,曆經磨難,遍嚐世態之炎涼,人生之坎坷。這些在他的心裏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愛好書法藝術的他,不甘寂寞,總想尋求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固守自己的心靈家園,孔孟之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他對生活對自身生命的體驗,使他更進一步體會到了書法與自然的真實含義和生命同等重要。在此,我們不必追憶他坎坷的人生經曆和旅途煉獄的切膚感受,我們隻有走進他的書法裏,才能理解他魅力無比的精神世界。
張世強先生的書法啟蒙於他的父親張九林和伯父張九翰。後拜青島名師張傑三老先生為師,自趙入手,後習鄭文公上碑,再追漢隸張遷、石門頌、漢簡及“二王”,30歲後嚴遵師囑,旁臨大篆、泰山金剛經,細摩毛公鼎、散氏盤。後來又經戴長虹、呂如雄、齊展儀等先生熱情指授,習練中尤重化古為己、廣采博取、活學活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風格。
從整體上講,他的書法創作以行草為主,隸篆兼寫,碑帖融合,入古出新,既滲透了秦漢的碑刻,也法取了“二王”的秀逸妍美,張旭的狂放、懷素的癲瘋、漢簡的瘦硬和漢隸的樸厚,都為他的書法奠定了基礎。這就確定了他的審美方向要達到大氣豪放、氣勢開張的效果。
他的創作思路完全是學養和性情釋放有度的宣泄,以自然的心態心無旁騖地生發出他筆下的果斷,所以,每落一紙,散發著高古、典雅的雄強之氣。他以行草書寫的王維的詩詞《山居秋冥》,一氣嗬成,洋洋灑灑,給人以瀑布飛流的感覺,巧妙地將碑融於帖,異趣橫生,靈動的線條,胸襟和學養躍然紙上,以酣暢淋漓的筆墨效果給人們營造了舒展清爽的書法圖像。他既能巧妙地將碑沉於帖,又能轉帖入碑,使之跌宕起伏,異趣橫生,奔走的線條如蛟龍出海,又似驚雷閃電。孫過庭在《書譜》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恒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張世強先生的作品氣韻貫通,顯示了他快樂寬鬆的心態,他書寫的過程不是勉強為之的,因而就出現了他意氣風發、神采飛揚的視覺效果。正如蘇東坡所言:“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大凡書家都試圖通過書法創作來標誌自己的學養和抒發思想感情。張世強通詩詞、精文章、識古鑒,對佛教和宗教等方麵的知識均有涉及。博學多識的張世強書寫的目的要表現禪心如水的境界,自然下筆不俗。
他的書寫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可以說是諸體皆能,其中隸篆涉及較廣,他曾對鄭文公上碑,張遷、石門頌、漢簡下過很大的工夫,他著力於法度變化的形態,他躍然跌宕的線條質感,一反平整、公允的結構補白,以對篆隸的線條整合中求得工穩、精致的取舍,使他的作品起伏多姿,搖曳多變,以雄強之氣力透紙背,如神龍甩尾,悠長勁健。看似拙樸的奇異造型更能使他心扉浮動,激情蕩漾。因而,他的篆隸作品洋溢著動感和古樸的思想情懷、濃烈的金石氣,對古人筆意的再度消融、轉換,生發出了自己莊重雅典的筆墨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