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手輕抬,隨著第一個音符的產生,李易有些緊張的心情也逐漸遠去,取而代之並出現在眼前。
秋高氣爽,風靜沙平,碧藍色的天空中白雲淡遠,看不清的天際有大雁飛鳴。
方智儒看著台上的小人,忍不住點了點頭。作為這次大賽的特約評委,他其實是不想來的。雖然頂著一個挖掘有潛力和天分的孩子,提攜後輩,發展華夏文明的名頭,但是方智儒還是不樂意。不過誰叫他打賭賭輸了呢!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和師兄打的賭,就是眼前的這個孩子。
他本以為一個周歲三歲的孩子,能夠進入全國大賽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也許進入省級比賽是因為她年齡小,下麵的主辦單位起了憐憫之心,但是這可是全國大賽,即便是再起憐憫之心,也不會在這時候吧!要知道,全國大賽的名次,可是和每個省的名頭掛鉤的啊!可是H省卻偏偏讓這孩子登上了全國大賽的舞台!
先不管下麵的評委是怎麼想的,他當時見到全國大賽的參賽者名單裏有這孩子的時候,就覺得如果不是下麵的人腦袋被驢踢了,就是他師兄做的扣兒,為的就是讓自己替他來當這勞什子的評委。可是自己也知道,師兄不是這樣的人。下麵的人也不可能這麼缺心眼,但是你讓他自己相信一個三周歲的孩子能夠在一群青少年裏麵脫穎而出嗎?反正他是不信!
但是事實是:這個孩子真的刷掉一大堆青少年,成功地來到了全國大賽的舞台,而且,聽著現在這首古琴名曲,方智儒終於知道是為什麼了。
對於《平沙落雁》,《古音正宗》對此曲記敘非常貼切:“通體節奏凡三起三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雲霄之縹緲,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岩來。其欲落也,回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
但是,大多數人想要表現出鴻鵠之誌的時候,總是帶出一些功利色彩。而眼前的這個孩子,她的琴聲中卻沒有絲毫。《平沙落雁》中的雁,本就該是有鴻鵠之誌,卻無功利之心的。這曲中的沙是遼遠的,雁是孤高的。可以說,這個叫李易的小人兒,彈出了這首曲子的精髓。
隻從這一點上看,這孩子的確是有能力進入全國大賽,而且,很有可能取勝呢!
隻是,不知道剩下的兩首曲子她彈得怎麼樣!據說還有一個是自編曲目?如果也如這首的話,那這還真是個寶貝啊!前途不可限量啊!嘿嘿,不知道如果自己把這麼個孩子收到自己門下,師兄會不會鬱悶死呢!啊呀!貌似這首要彈完了!
一曲完了,台下掌聲響起又落下。李易也並不是很在意。《平沙落雁》這首曲子,一般人聽不出那麼細膩的感覺,她本就沒抱什麼希望。抬手,繼續。
方智儒收回自己有些跑偏的思緒,靜靜地聽著李易的第二首古琴曲。
然而聽著聽著卻讓方智儒麵色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