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輕武器(1 / 3)

1、手槍類

手槍指單手發射的短槍。它是近戰和自衛用的小型武器,短小輕便,能突然開火,在50米內具有良好的殺敵效力。

燧發槍

在歐洲,槍的演進約於1520年進入轉輪式,1530年便相當普及,尤其是在德國。它的射擊原理是在“引火藥粉盒”下方裝有隱藏的鋸齒狀轉輪,並以“火石鉗”夾著火石緊在轉輪上,扣板機時,轉輪會快速旋轉,與火石接觸摩擦生火而引燃火藥。這種型式的槍大大地改進了火繩槍的缺點。

轉輪手槍

轉輪手槍是帶有轉輪式多彈膛的手槍,屬於轉膛槍的一種。轉輪上通常有5-6個彈膛,在發射過程中轉輪自動轉動,逐個對正槍管發射。

轉輪手槍分單動式和雙動式兩種。單動式轉輪手槍發射時,需先用手壓倒擊錘,同時帶動轉輪轉動到位,再扣扳機擊發;雙動式轉輪手槍發射時,在手扣扳機的同時,擊錘自動待擊,轉輪轉動到位並自動擊發。雙動轉輪手槍也可以單動射擊。後期轉輪手槍大多采用雙動式。

轉膛槍的出現,大約可追溯到火繩槍的早期。自從1835年美國人卜柯爾特改進成功了第一支真正成功的轉輪手槍之後,轉輪手槍曾風行一時。由於轉輪手槍使用可靠,處理瞎火彈十分方便,至今在一些國家仍有使用,左輪手槍是轉輪手槍常見的一種類型。裝彈時其轉輪從左側擺出,故名左輪手槍。

毛瑟手槍

毛瑟手槍是世界著名的手槍之一,該槍由德國人費德勒兄弟三人研製,1896年以P·P·毛瑟的名義獲得專利,首批由德國毛瑟兵工廠生產,型號定為1896年式,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該槍采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卡鐵起落式閉鎖機構,口徑763毫米,槍重116千克,槍長288毫米,12發彈匣供彈,射擊方式采用單、連發射擊方式,有效射程在手槍射擊時為50米,在抵肩射擊時為150米。

毛瑟手槍威力大,性能可靠,使用方便,許多國家的軍隊都仿製和裝備過毛瑟手槍,因而產生了許多不同型號的變型槍,俄國在1918-1920年的內戰期間就廣泛使用了1908年式763毫米毛瑟自動手槍。

毛瑟手槍有連在一起的,能裝6發和10發子彈的彈倉,也有能裝20發子彈的加裝式彈倉,常見的口徑有763毫米與9毫米兩種,1932年式毛瑟衝鋒手槍,采用20發彈匣供彈,木製槍盒可兼做槍托,抵肩射擊以提高連發火刀密度,增大有效射程。1921年中國也開始仿造這種手槍,並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廣泛使用,中國把這種槍叫做“駁殼槍”、“盒子炮”、“自來得”、“二十響”等。

自動手槍

自動手槍是射擊中在火藥氣體的作用下,可實現再次裝彈入膛的手槍。

自動手槍分為兩種,一種是隻能打單發的半自動手槍,又稱自動裝填手槍。由於半自動手槍使用最為廣泛,習慣上也稱為自動手槍。另一種是可以打連發的全自動手槍,又稱衝鋒手槍。

自動手槍的口徑通常為743毫米,以9毫米為多見;長200-300毫米,重約1公斤,大多采用裝於握把內的彈匣供彈,容彈量通常為8發,打單發時,射速約40發/分,有效射程約50米。

自動手槍出現於19世紀末葉,由於其具有裝彈快、容彈多、射速快、威力大等特點,很快世界各國都開始使用。

勃朗寧手槍

勃朗寧手槍為美國槍械設計師勃朗寧設計。這款槍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它的設計思想一直影響著美國等國家後來槍械的設計。該槍采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方式,槍管偏移式閉鎖機構。勃朗寧大威力手槍口徑為9毫米,槍長196毫米,槍重09千克,初速335米/秒,采用13發彈匣。之所以叫它為大威力手槍,是因為彈匣容量大,而且可以將手槍裝在手槍盒上使用,這時射程可增加到130米。勃朗寧9毫米大威力手槍已誕生70年了,至今許多國家還在繼續使用。

隱身手槍

隱身手槍又稱間諜手槍,是一種以日常用品形狀偽裝外形的手槍,其主要特征是口徑小,重量輕,響聲微弱,是能隨身攜帶而不易被察用的一種射擊工具,主要有鋼筆手槍、手套手槍、手杖手槍、提包手槍、雨傘手槍、煙盒手槍和打火機手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