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我國食品安全現狀與展望(2 / 2)

二、展望

食品安全在日益頻繁的國際食品貿易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食品工業的發展有了新機遇,也對我國食品生產與流通中的安全性保證提出了新的挑戰。由於食品貿易的全球化,所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很快會“全球化”。

食品貿易的全球化,需要公認的國際標準來進行協調。同時,危險性評價應公開、透明,並采用國際公認的方法。《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協定)、《貿易技術壁壘協定》(TBT協定)、《食品法典》等文件,其宗旨是建立在國際貿易中能夠被成員國認可的食品安全標準,保護公眾健康和確保公平貿易。WTO的SPS協定要求,所有食品安全法規必須建立在保護公眾健康、以科學為基礎的危險性評價的基礎上,並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製定的標準、準則和技術規範指定為國際食品貿易糾紛仲裁的唯一標準,這些標準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和采用,正在成為公認的國際標準。但食品安全方麵的這些國際標準是在FAO和WHO谘詢下由各成員國協調的結果,出口國與進口國的不同利益會在這些國際食品法典中反映出來。我國除了要積極采納這些國際食品法典作為我國的食品衛生標準外,也應該積極參與國際食品法典的製定,以保護我國的利益。

由於食品安全問題關係到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當今各國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越加重視。2010年2月10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設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通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是國務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主要職責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勢,研究部署、統籌指導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監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2011年2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並講話,會議主要精神是明確了8項重點工作:

(1)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有效解決食品安全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

(2)深化乳製品、食用油、肉製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酒類等重點行業領域綜合治理,切實保障食品重點品種的安全。

(3)嚴格規範食品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監督企業落實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措施。

(4)完善食品安全應急體係,及時有效應對食品安全事件。

(5)大力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健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和全程監管機製。

(6)建立食品安全責任製和責任追究製,嚴格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

(7)標本兼治、著力治本,努力解決食品安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8)加強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消費意識和能力。

在今後還應該健全食品安全專門研究機構,加大人力與物力的投入;探索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的研究和食源性危害危險性評估技術;采用可靠、快速、便攜、精確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積極推行食品安全過程控製技術等。健全食品安全應急反應機製;建立與完善法律法規體係,深入研究國際食品安全法典,研究WTO的規則中的食品安全條例,有效應對國際貿易中食品安全技術壁壘;建立我國的食品安全法規體係的基本框架;賦予執法部門更充分的權利;加強立法和執法監督等。在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運輸、銷售中大力推廣ISO9001、9002、14000、HACCP體係和GMP、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體係認證。同時,積極推進認證機構社會化改革,加強對認證機構的監督管理,規範認證行為。積極開展食品加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工食品的安全性評價技術研究。加強食品安全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民眾食品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