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與法規體係建設(2 / 3)

3.按形式分類

按標準的形式可分為兩類:

①用文字表達的標準,就稱之為標準文件;

②實物標準,包括各類計量標準器具、標準物質、標準樣品如農產品、麵粉質量等級的實物標準等。

4.按作用範圍分類

按標準的層次和作用範圍可以分成三大類:

(1)技術標準(technical standard)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所製定的標準稱之為技術標準。技術標準是企業標準體係的主體,是企業組織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的技術依據。

技術標準是一個大類,可以分成基礎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工藝標準、檢驗測試標準、設備標準、原料標準、半成品標準、安全衛生標準、環境保護標準等。技術標準均應在標準化法律法規、各種相關法規等的指導下形成。

(2)管理標準(administrative standard)對標準化領域或者企業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所製定的標準稱之為管理標準。管理標準主要是對管理目標、管理項目、管理程序和管理組織所作的規定。

管理標準也是一個大類,可以分成管理基礎標準、技術管理標準、經濟管理標準、行政管理標準、生產經營管理標準。對於企業來講,管理事項主要包括企業管理活動中所涉及的經營管理、設計開發管理與創新管理、質量管理、設備與基礎設施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安全管理、職業健康管理、環境管理、信息管理等與技術標準相關的重複性事物和概念。

(3)工作標準(duty standard)對標準化領域或者企業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工作事項所製定的標準稱之為工作標準。工作標準是對工作責任、權力、範圍、質量要求、程序、效果、檢查方法、考核辦法等所製定的標準。

工作標準也是一個大類,可以分成決策層工作標準、管理層工作標準和操作人員工作標準。在決策層工作標準中又可以分成最高決策層工作標準和決策層人員工作標準兩類。在管理層工作標準中又可以分成中層管理人員工作標準和一般管理人員工作標準兩類。在操作人員工作標準中又可以分成特殊過程操作人員工作標準和一般人員(崗位)工作標準兩類。

5.按遵守與執行的效力和性質分類

根據《標準化法》的規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主要分為推薦性和強製性兩種類型。但實際上目前許多地方標準也分為強製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有關食品安全的標準、法律法規一般意義上都帶有強製性的特征,地方標準在本地區內是強製性標準。如食品衛生的基礎標準,關係到人體健康和安全,屬於強製性標準,其他食品產品標準是推薦性標準。

國家強製性標準的代號是“GB”,字母GB是國標兩字漢語拚音首字母的大寫;國家推薦性標準的代號是“GB/T”,字母“T”表示“推薦”的意思;推薦性地方標準的代號如陝西省地方標準的代號為“DB61/T”。對於這類標準,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的采納和使用。而一般意義上,國家標準是食品企業必須遵循的最低標準,行業或企業標準要大於或等於國家標準。而食品安全標準和法律法規體係的發展趨勢是,涉及產品質量的標準將逐步轉化為推薦性標準,而涉及食品安全的標準和法規將逐步轉變為強製性標準。

我國強製性標準屬於技術法規的範疇,其範圍與WTO規定的五個方麵,即“國家安全”、“防止欺詐”、“保護人身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基本上完全一致。強製性標準必須執行,而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總數85%以上的推薦性標準,與國際上的自願性標準是一致的。

雖然,推薦性標準本身並不要求有關各方遵守,但在一定的條件下,推薦性標準可以轉化成強製性標準,具有強製性標準的作用。如以下幾種情況:

(1)被行政法規、規章所引用;

(2)被合同、協議所引用;

(3)被使用者聲明其產品符合某項標準。

四、標準化的作用與意義

如果說標準是衡量事物的依據或準則,標準化則是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製定共同的和重複使用的規則的活動,包括製定、發布及實施標準的過程,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標準化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條件。

標準化的作用與意義:

①是合理發展產品品種、組織專業化生產的前提;

②是提高產品質量、實現安全、衛生生產的技術保證;

③是實現科學管理和現代化管理的基礎;

④是國家資源合理利用、節約能源和節約原材料的有效途徑;

⑤是推廣新材料、新技術、新科研成果的橋梁;

⑥是消除貿易壁壘、促進技術合作、實現公平競爭、促進國際貿易發展的通行證。

五、我國食品法規與標準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共分十章,一百零四條。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2006年4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共分八章,五十六條。

(三)食品企業良好操作規範(GMP)

食品企業GMP誕生於美國。1963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製定藥品GMP,目的在確保藥品的高質量。1964年美國強調實施藥品GMP,1969年美國公布食品GMP基本法,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函各國政府促請研究並實施藥品GMP製度。我國食品企業衛生規範是在藥品GMP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並以強製性國家標準發布實施。從1988年開始,我國先後頒布了20個食品企業衛生規範和1個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範,具體是:

GB 8950—1988《罐頭廠衛生規範》GB 12695—1990《飲料廠衛生規範》

GB 8951—1988《白酒廠衛生規範》GB 12696—1990《葡萄酒廠衛生規範》

GB 8952—1988《啤酒廠衛生規範》GB 12697—1990《果酒廠衛生規範》

GB 8953—1988《醬油廠衛生規範》GB 12698—1990《黃酒廠衛生規範》

GB 8954—1988《食醋廠衛生規範》GB 16330—1996《飲用天然礦泉水廠衛生規範》

GB 8955—1988《食用植物油廠衛生規範》

GB 8956—1988《蜜餞廠衛生規範》GB 17403—1998《巧克力廠衛生規範》

GB 8957~1988《糕點廠衛生規範》GB 17404—1998《膨化食品良好生產規範》

GB 12693—1990《乳品廠衛生規範》GB 17405—1998《保健食品良呼生產規範》

GB 12694—1990《肉類加工廠衛生規範》GB 14881—1994《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範》

GB 12693—2010 《乳製品良好生產規範》GB 23790—2010 《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範》

1.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範(General hygienic regulation for food enterprises,GB 14881—1994)

《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範》適用於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加工廠,並作為製定各類食品廠的專業衛生規範的依據。該規範采用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食品法典委員會CAC/RCP Rev.2—1985《食品衛生基本原則》的規定,規範性引用了GB 3841—1983《鍋爐煙塵排放標準》、GB 5749—1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現已被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替代)等標準。

2.保健食品良好操作規範(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for Health Food,GB 17405—1998)

《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範》規定了對生產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食品企業的人員、設計與設施、原料、生產過程、成品貯存與運輸以及品質和衛生管理方麵的基本技術要求,食品標準與法規適用於所有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該規範引用了GBJ 73—1984《潔淨廠房設計規範》(現已被GB 50073—2001《潔淨廠房設計規範》替代)、GB 5749—198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7718—1994《食品標簽通用標準》(現在已變為GB 7718—2004《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14881—1994《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範》。該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在1998年5月5日批準,並於1999年1月1日實施。主要內容包括原料、中間產品、成品、批號,即保健食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投入物,包括加工助劑和食品添加劑、需進一步加工的物質或混合物、產品形成定型包裝後的待銷售成品等。

(四)食品產品質量標準

針對各種食品的質量製定的國家標準如: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GB/T 8235—2008《亞麻籽油》、GB 19301—2010《生乳》、GB 5420—2010《幹酪》、GB 10765—2010《嬰兒配方食品》、GB 19645—2010 《巴氏殺菌乳》、GB 25190—2010 《滅菌乳》、GB 25191—2010 《調製乳》、GB 19302—2010 《發酵乳》、GB 13102—2010 《煉乳》、GB 19644—2010 《乳粉》、GB 11674—2010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GB 19646—2010 《稀奶油、奶油和無水奶油》、GB 25192—2010 《再製幹酪》、GB 10767—2010 《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GB 10769—2010 《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GB 10770—2010 《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等。

(五)無公害食品標準

GB 18406.1—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2—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 18406.3—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畜禽安全要求》、GB 18406.4—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要求》、GB 18407.1—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GB 18407.2—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果產地環境要求》、GB 18407.3—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畜禽肉產地環境要求》、GB 18407.4—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

(六)有機食品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2001年發布了環境保護行業標準HJ/T 80—2001《有機食品技術規範》。

(七)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有GB 2760—2011《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14880—1994《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準》。

(八)食品檢驗方法標準

1.微生物學檢驗方法標準

2.食品理化檢驗標準方法

中國國家標準中關於食品理化檢驗的標準方法有很多,而且隨著食品安全發展要求的不斷提高,相當一些標準在不斷更新。如:GB/T 5009.1—5009.203 係列標準是關於食品理化檢驗的,其中大部分是2003年製定並開始實施的,一部分是2008年更新的,一部分是2010年更新的。

2010年衛生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對乳品及嬰幼兒食品係列標準進行了重新整合與修訂。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