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鬼子來了:日本幕府對台灣的圖謀(2 / 3)

有了“大夢想”,當然就有“大行動”。他掌權之後發詔令,宣稱日本是“神國”,和中國“天朝”相對應。把一向對中國“納貢”的日本,抬到了和中國平等的位置。定下了征服世界的瘋狂計劃,決定三年征服朝鮮,五年征服中國,將都城遷到北京,然後揮師南進,征服印度和印度支那半島,從此一統世界。連他的養子豐臣秀賴也覺得“幹爹”太瘋,托病不想參與。豐臣秀吉寫了封字條給他,上書“隻要打下北京,你就是中國的關白(宰相)”。“幹兒子”豐臣秀賴立刻熱血激蕩,當即表忠心願赴湯蹈火。瘋狂,也是有遺傳的。

“大夢想”是美好的,“大行動”卻是殘酷的。“夢想”的第一步是征服朝鮮。1592年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二十萬日軍直撲朝鮮半島,一開始摧枯拉朽,三個月就幾乎占領朝鮮全境。但朝鮮是明王朝的藩屬國,打朝鮮竟不看大明朝的臉色,這還了得?幾萬明軍揮師入朝,把二十萬日本“戰國英雄”打了個稀裏嘩啦。戰爭持續了整整六年,幾十萬日軍被明軍分割包圍在朝鮮半島。全日本被拖得筋疲力盡,內部反對聲四起。豐臣秀吉在內憂外患中死去。侵朝日軍在倉皇撤退中,被明軍圍困在露梁海域,幾乎全軍覆沒。今天的日本曆史學家普遍認為:這場戰爭幾乎讓一半日本青壯年喪生。

說起這位瘋狂的豐臣秀吉,曆史學界,特別是中韓曆史學界幾乎都是嘲笑:瘋狂,不自量力,螳臂當車,飛蛾撲火……說啥的都有。隱沒在嘲笑聲裏的,卻是豐臣秀吉瘋狂計劃中兩句影響深遠的話。

第一句話,現代人非常熟悉。這是近代日本侵華戰略裏極出名的一句話:欲征服支那,先征服滿洲;欲征服滿洲,先征服朝鮮。說起這句話,現代人往往想起甲午戰爭、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但這句話的最早出處,卻來自豐臣秀吉:“欲圖唐土(中國),先圖遼東;欲圖遼東,先圖朝鮮。”

現代人知道不多的,是他的第二句話。不夠高調,但絕對是真理。如果說第一句話是近代日本的一條明線,那麼第二句話就是一條暗線。

“得唐之土,關鍵在得唐東南之土;欲圖唐(中國)之東南,必先圖夷洲(台灣);欲圖夷洲,先圖琉球。”

翻譯成白話就是:占領中國,關鍵就是要占領中國東南地區;要得到中國東南地區,就要先得到台灣;要得到台灣,就要先得到琉球(衝繩群島)。

就在當年豐臣秀吉做出瘋狂戰略的同時,他就已經開始行動了。1592年,他派大將有馬晴信出使台灣,威逼台灣少數民族向日本“納貢”,卻被罵得狗血淋頭。對台灣,豐臣秀吉一直都是有想法的。

在豐臣秀吉的征服戰略中,侵略中國其實是有兩條路線的。先占領朝鮮,進而攻占遼東,威脅中國北方,進而進兵琉球,拿下台灣,以台灣、琉球群島為基地,對中國東南沿海展開攻擊,最終占領中國全境。很瘋狂,但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三百年後,就會發現這段話準得離譜:1874年,日本迫使中國清政府簽訂《北京專條》,承認其對琉球的統治,繼而廢琉球國,將琉球國改為日本衝繩縣。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打敗清政府,吞並朝鮮。而在之後的“議和”中,日本獅子大開口,借機迫使清政府割讓台灣。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台灣成了日本海軍的基地,日本海軍以台灣為跳板,大肆攻打中國東南各省,不但占領南方諸省,更封鎖了中國的海路。中國隻能通過西南的滇緬公路和青藏高原的駝峰航線獲得外援……豐臣秀吉這句瘋狂的話,被日本人以低調的方式,在之後的幾個世紀裏一步一步地完成著。

這就是豐臣秀吉對於日本的意義。這個人的出現、瘋狂、失敗,激起了一個民族潛意識中的對外擴張欲望。如果說之前倭寇之亂的日本隻是一群一盤散沙的毛賊,那麼豐臣秀吉及其身後的日本,卻是一支在慘遭失敗後蟄伏休養、默默積蓄力量的巨盜。豐臣秀吉將日本定為“神之國”,宣稱日本“夢日而生”,太陽照耀的地方就是日本的領土。這些在外人看來瘋子般囈語,卻成為日本軍國主義者自大的源泉。他的存在,是整個日本曆史的拐點。

而隨著豐臣秀吉的死去,蟄伏休養的日本,終於暫時收起了那條“明線”,默默地等待著時機。豐臣秀吉瘋狂的夢想,並未隨著他的死而消逝,相反化成了病毒,在之後一代又一代日本人身上擴散,終成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源泉。而16世紀末的日本,有一個人,接過了豐臣秀吉的“槍”。他收起了明線,走向了暗線,向著日本島南麵的台灣,伸出了一雙無形的手。

這個人的名字,叫德川家康。

和豐臣秀吉一樣,德川家康也有自己的綽號。豐臣秀吉先叫“禿鼠”,又叫“猴子”。德川家康的綽號一直比較固定——“忍者”。叫這個名字,不是因為他武功高,而是因為他太能忍。縱觀他的人生履曆,可以說大半輩子都在忍。

德川家康,原姓鬆平氏,1543年生人,是名古屋剛崎城主鬆平廣忠之子。看似出身不錯,實際上也是一肚子苦水:戰國時代弱肉強食,有能耐的去滅別人,沒能耐的被人滅,沒能耐又不想被人滅的就要夾著尾巴做人。夾尾巴的主要方式,就是送子女到有能耐的家裏當人質。偏巧鬆平廣忠是不太有能耐的。於是,1547年僅有四歲的德川家康被送到駿河諸侯今川氏處做人質。他的“忍者”生涯開始了。

可連“忍”卻都忍不成。德川家康在被送去做人質的路上,遭到對頭戶田氏的劫持,被劫到熱田做了人質。按說在哪裏忍都一樣,但屋漏偏逢連夜雨。沒過兩年,德川家康的父親鬆平廣忠被家臣暗殺。身在熱田的德川家康,在戰亂中又被今川氏擄走做人質。

幼年喪父,家族血仇,顛沛流離,寄人籬下。這樣的人生遭遇怎一個“慘”字可以概括。但德川家康本人似乎不這麼覺得。史載他能吃能睡,性格開朗樂觀,捎帶著還娶了老婆(今川氏的侄女)。寄人籬下的慘日子,過得也有聲有色。忍到十九歲,終於忍得雲開見月明。在日本戰國著名的桶狹間合戰中,今川氏被織田信長擊敗。忍了十一年的德川家康終於爆發,他趁火打劫,拉起一支自己的軍隊,更和織田信長結成同盟,投身於轟轟烈烈的戰國紛爭中。

戰國就是爭天下,贏了是英雄,敗了是狗熊。但德川家康的表現,卻似乎哪樣都不是。他先是打下了三河營這塊地盤,然後就關起門過日子,全力發展經濟,尤其是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和工商業。他找了一個好靠山——織田信長,偶爾跟在人家屁股後麵打一仗,大多時間都在韜光養晦。他的個人生活也很簡單,聲色犬馬基本沒興趣,最大的愛好是讀書寫字,最崇拜的學問家叫老子,最崇拜的一句話叫“知足常樂”。

所以日本戰國那些年裏,各路諸侯打得一團糟,唯獨德川家康這邊清淨得很。在刀光劍影的戰國時代裏,他忍著,忍到織田信長滅了武田信玄,統一了日本島,又忍到織田信長大意失荊州,一不留神在本能寺被宰了。然後他於1584年在尾張國與豐臣秀吉打了一仗,用三萬軍隊打敗了豐臣秀吉十九萬人。這也是豐臣秀吉在整個戰國年代裏唯一的一場敗仗。打贏了還要繼續忍,主動和豐臣秀吉媾和,先把自己兒子送到豐臣秀吉處做人質,後來幹脆把自己的母親送去做人質,終成了豐臣秀吉的部屬。“忍”的好處也不少,織田信長掌權的時候,他是重要盟友。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他更成了豐臣秀吉之下的“五大老”(五個最有實力的諸侯)之一。到豐臣秀吉咽氣後,德川家康多年媳婦熬成婆,成了執掌國政的“五大老”之首。他終於爆發,先滅掉了五大老之一的上衫景勝,又在關原之戰中打敗了宇多喜光、小西行長等人組成的反對派“西軍”,從此以“右大臣”的身份正式接管了日本政權。到1615年5月,德川家康在大阪夏之戰中擊敗豐臣秀吉的兒子豐臣秀賴。豐臣秀吉的後代被屠戮,從此建立了德川幕府政權。觀其掌權過程,與其說是打出來的江山,實在不如說是忍出來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