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1649年福建沿海橫遭天災,糧食減產嚴重,幾乎到了“鬥米千錢”的地步,拿錢都買不到糧食。而這時期,鄭成功在戰場上連戰連捷。從是年正月開始,鄭成功先以施琅為將,率軍攻克漳浦。這是鄭成功自起兵以來,攻克的第一塊根據地。之後又攻克了雲霄鎮。在經過數年海島蟄伏後,他的觸角終於在大陸開始了擴展。偏偏此時糧食問題拖了後腿。之後與清軍的幾次戰鬥,皆因為糧食供應不利而退兵。困境之下,鄭成功幹出了一件自斷臂膀的錯事:南攻潮州。
潮州,是當時東南地區的糧倉,此地物產豐富、儲糧充足。按照當時清王朝福建總督陳錦的估算,該城的糧食儲量足夠養活十萬大軍。雖略有誇張,但養活鄭成功是沒問題的。問題是,此時的潮州是南明永曆王朝的地盤。
鄭成功要攻潮州,首先是因為私怨。此時鎮守潮州的守將,是南明重臣李成棟的親信郝尚九。這個李成棟算是鄭成功的“老熟人”了,他本是農民軍的一員,後來投奔了弘光政權。弘光政權敗亡後,又投降了清王朝,做了清王朝平滅隆武政權的急先鋒。後來因為內部矛盾,又和清朝翻了臉,搖身一變成了南明永曆政權的重臣。對這樣的人物,鄭成功向來是鄙視的。雙方摩擦不斷。作為李成棟的親信,又是鄭成功的鄰居,郝尚九自然也和鄭成功不對付。鄭成功在與清軍作戰時,曾多次遣使,向郝尚九討糧,皆被他拒絕。鄭成功大怒。你不給,那我就自己來拿。
打潮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潮州重要的戰略地位。如果得到了潮州,也就等於得到了一個重要的糧食產地。對於一直缺少地盤的鄭成功來說,自然是極為重要的。
可是再重要,鄭成功還是忘記了一個原則問題:李成棟縱然千般卑鄙,此時卻已是他的同僚;郝尚九再怎麼不對付,卻也是他的友軍,一旦開戰,就是內訌,後果自然是嚴重的。
但鄭成功是管不了這麼多的。自這年四月起,鄭成功開始不斷侵擾潮州,先是派人到潮州征糧,遭到郝尚九痛擊,這下給了他開戰口實。從七月開始,鄭成功動用兵力上萬,數次攻打潮州,郝尚九也以硬對硬,率領主力和鄭成功鏖戰。雙方在海陽、惠陽、揭陽、普寧等地大打出手。郝尚九雖然勇猛,卻還是架不住鄭成功更狠。打到次年二月,已被鄭成功攻城掠地,隻剩下潮州孤城苦苦支撐。期間郝尚九曾多次向南明永曆朝廷上奏訴苦,請求朝廷為他做主。可南明朝廷又哪裏管得了,隻好不斷派大臣調停,甚至加封鄭成功為“延平公”,請求鄭成功收手。但得勝不饒人的鄭成功不管不顧,非要滅了郝尚九不可。正當鄭成功猛攻潮州的時候,清軍由尚之信、耿繼茂率領,大舉進犯廣東。郝尚九聞訊後火速歸降,結果在清軍夾擊下,強弩之末的鄭成功再度敗退,不得已退回福建。惡戰半年,反而給死對頭做了嫁衣裳。
潮州之戰,無論對鄭成功本人,還是對南明永曆政府,後果都是災難性的。作為糧倉的潮州最終落到了清王朝手中。隨後清王朝大舉南下,逐步吞並廣東各地,把永曆朝廷趕到了大西南地區,和鄭成功之間的聯係也因此隔絕。原本大好的形勢從此快速惡化。但更重要的是,鄭成功性格中最重要的弱點——偏狹,也因此暴露無遺。僅僅因為貪圖一點糧食,外加一些私怨,就不管不顧地衝動行事,最終葬送大好局麵。“衝動是魔鬼”的錯誤,在他起兵後是第一次犯,但絕不是最後一次。
攻打潮州的“衝動”,給鄭成功帶來了“魔鬼”一般的後果。損失大量兵馬是小事,清軍趁機大肆攻打廣東,導致永曆政權幾乎崩潰卻是大事。但衝動之後,鄭成功還是做出了一個冷靜的決定:取廈門。
和潮州一樣,廈門此時也是南明的地盤,而且掌握在同是鄭家宗族的鄭彩手裏,怎麼看也是不該取的。但鄭成功此時取卻是正確的。首先,這個鄭彩不是什麼好東西,他以專橫暴虐著稱,在當地橫征暴斂,民憤極大。其次,廈門掌握著當年鄭芝龍對外貿易的重要航線,鄭成功所在的鼓浪嶼,比起來隻能算旁支。最重要的是,奪取了廈門,也就等於將原本分散的鄭家力量,完全整合到自己的手裏。抗清的底氣,也就壯了。
當然,吸取潮州之戰的教訓,這次鄭成功不敢輕易動兵了,他選擇的是智取。1650年中秋節,廈門守將鄭彩外出,城中隻留了部將鄭聯等人,鄭成功假裝前來拜訪。進了廈門後,鄭成功的士兵來了場快速的特種兵斬首行動,當場殺死鄭聯,控製廈門城。鄭彩聞訊,雖憤懣卻也無奈,又怕鄭成功來打,隻得主動低頭,將手中兵權悉數交出,自己歸家養老。整個行動從開始到結束,前後不過三天。而給鄭成功獻上智取之計的,正是此時他最信任的部將施琅。
廈門的獲得,對於鄭成功來說,可以說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沒得到潮州這個糧倉,反而得到了廈門這個貿易航線,以及原本隸屬於鄭聯、鄭彩的大批船隻。從此開始才可以說,他繼承了父親鄭芝龍海上貿易霸主的地位。晚明開始形成的日本—福建—東南亞的海上航路,從此開始暢通無阻。鄭芝龍當年的“保護費”事業,也被鄭成功繼續做了下去,他的水師重新遍布東亞海洋,控製航路。他的“仁義禮智信”五路艦隊,被他擴充成“海路五行”。從1650年奪取廈門起,每年鄭家出海的商船,總數在五十艘以上。原本由鄭芝龍控製的東亞海洋航線,從此由他掌握。這在後來收複台灣的戰爭中,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然而另一個決定後來台灣命運的事情,也在隨後發生了,原因還是鄭成功的衝動。
鄭成功從1646年起兵後,之所以能屢獲戰果,固然是因為他個人的軍事才能,卻更與麾下的精兵猛將分不開。其中之一就是施琅。比起其他部將來,施琅更像一個智將,不但作戰勇猛,更兼眼光獨到。當年攻克漳浦,就是他用計智取。輕取廈門的戰略也是由他製定。僅此兩條,對於鄭成功事業的拓展,就是意義非凡。
但意義非凡的施琅,在鄭成功軍中並未獲得非凡的地位。原因之一,還是他的“叛徒”身份。鄭成功從小受忠義思想訓導,雖然治軍時也強調公正待人,但從內心裏說,對叛徒還是歧視的。偏偏施琅就是個多次做過叛徒的人,最早是鄭芝龍的部下,後來又投靠了清朝,再後來投靠了他。這樣的人,想讓鄭成功喜歡是很難的。
外加鄭成功比較愛衝動,更兼氣量偏狹。偏偏施琅也是個極有性格的人,此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恃才傲物。兩個有性格的人碰一起,摩擦也就不斷了。
但兩人真正的交惡,卻是源於廈門失守。
1651年在廈門站穩腳跟的鄭成功,又意圖拓展廣東地區了。他和叔叔鄭鴻逵一道帶兵南下,留另一個叔叔鄭芝莞留守廈門。對這個決定,鄭軍上下大多同意,唯獨唱反調的還是施琅。他看得很清楚,此時清王朝在廣東屯有重兵,不是鄭成功說打就能打的。可幾番反對,除了被鄭成功臭罵一頓,勒令留守廈門外,幾乎毫無作用。事實再次證明了施琅的判斷。鄭成功前腳剛走,後腳清軍泉州總兵馬得功部就竄犯廈門。廈門守將鄭芝莞被嚇得拔腿就跑。危急時刻,施琅僅帶六十餘人奮勇拚殺,擊斃馬得功之弟,硬是殺退清軍,但鄭家囤積在當地的財富,乃至部分家眷,都盡數被清軍擄走。消息傳來時,正在廣東奮戰的鄭軍官兵聞訊,軍營裏居然一片嚎啕大哭之聲,足見損失慘重。
損失很慘重,鄭成功很憤怒,被人摸了老窩不算,更憤怒的,卻是鄭家老一輩的那群渾人。對於鄭成功有提攜之恩的鄭鴻逵,也因臨陣猶豫,未能追擊清軍,而遭鄭成功怒罵。一輩子很有眼光的鄭鴻逵這次也識趣,連忙交出兵權,學鄭彩回家養老去了。對鄭成功來說,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從此鄭家的所有軍隊,已經全部掌握在他一人手中。鄭成功仍然餘怒未消,在回來後大罵道:“家門如此,與擄何幹。”
憤怒的鄭成功決定整頓,先是臨陣脫逃的鄭芝莞。雖有眾人說情,還是被鄭成功一刀砍了,此舉立刻震懾全軍。接著開始整頓軍隊紀律,在廈門設立“五軍製”,加強管理。陸軍分為七十二鎮,海軍分為二十鎮,在廈門周邊的銅山、南澳、閩安諸島設置防禦,形成連環防禦地帶。苦心經營之下,鄭家軍紀煥然一新,戰力大增。
但如此苦心,還是犯了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錯誤,最後捅了大婁子:對施琅的處理。
在廈門之戰中,施琅是有功的,不是他率軍力戰,恐怕清軍不隻是劫掠,估計當年南安慘案的一幕也要重演。但如此大功,鄭成功卻隻賞了二百兩紋銀,從心裏,他對施琅還是不待見。如此賞罰不明,施琅自然心裏憋氣。偏又出了一件小事。施琅的一個親兵曾德違反紀律,施琅本要處罰,但這個親兵實在不是省油的燈,跑到鄭成功處告狀。一向處事公正的鄭成功這次卻犯了大糊塗。他輕信了曾德的花言巧語,反而赦免曾德無罪。這事要擱在別的將領身上,估計也就忍氣吞聲了,但施琅怎是能忍的人。他二話不說,帶兵衝進營帳,當場將曾德綁起來砍了。等鄭成功派人傳令赦免的時候,看到的卻是曾德的腦袋。麵對鄭成功的怒氣,施琅本人也理直氣壯,他昂首回答說:“您不是說要紀律嚴明嗎?我就是照您說的做的。”
這事要擱在胸懷寬廣的將帥身上,也就不算事了,但鄭成功性格偏狹,眼見施琅如此“有性格”,鄭成功勃然大怒,竟當場將施琅一家逮捕。按說事情到這裏也還有轉圜餘地。施琅作戰勇猛,在士卒中威信很高,和藍登等部將也交好。事發後,諸將紛紛為他說情。但施琅本人受不了這個氣,趁著鄭軍防備鬆懈,竟然偷偷跑了。跑出去沒地方待,幹脆一跺腳投奔了清軍。這下可就完了。為了殺一儆百,鄭成功幹脆把施琅的父親與弟弟一並殺害。從此,這兩個有性格的人,走上了徹底的決裂與對立。而他們倆都沒想到的是,對立一輩子的結果,竟是在台灣島上殊途同歸。
台灣的事情算是後話。在當時,施琅的叛逃,並未給鄭成功的事業帶來太大影響。起初清政府並不信任施琅,僅給了他同安副將的官職。鄭成功的事業依然蒸蒸日上。廈門、金門這兩塊根據地的鞏固,不但讓他有了穩固的根據地,更借機通商世界。依他的部將馮世成的建議,他正式修書日本,簽署了長期貿易協議,貿易網絡北至日本,南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除了他個人名下的貿易外,他還大力鼓勵私人貿易,給私人船隻發“商牌”,征收商業稅,並保護私人商業利益。在經濟上收獲頗豐的同時,在政治上他也獲得了重要收獲:屢遭敗績的魯王監國政權,在走投無路後向他投誠,寄居在廈門地區。這個王爺的到來,也讓他有了一張擴展勢力的招牌。散布在浙東沿海的抗清勢力,也因此和他搭上了線。他的直接控製區域也在擴大。到1653年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海澄、長泰、普陽等內陸據點。尤其是發生在1651年至1653年的漳州、海澄之戰中,鄭成功以圍點打援的戰術,相繼殺敗清朝福建總督陳錦、漢八旗名將金厲。至是年四月,鄭成功在海澄保衛戰中,以火攻戰法大破金厲大軍。屢遭失敗的清軍,不得不主動與鄭成功議和。這之後的鄭成功,和清軍時戰時和,假借“議和”為由,暗自壯大實力,期間還曾一度收複舟山群島,攻打浙江沿海。為了對付鄭成功,清政府做出“遷界禁海”的決定,將沿海邊民盡數遷入大陸,斷絕海外貿易,即曆史上著名的“海禁”。但別的地方“禁”,鄭成功的地盤廈門卻禁不了。結果除了造成鄭成功壟斷航線,獲得暴利外,其實收效甚微。這期間的鄭成功,依然圍繞著福建漳州、泉州等地,和清軍反複拉鋸,同時與南明另一位抗清名將李定國密切配合,在東南、西南兩個戰場上持續給清王朝以打擊。大清這個龐然大物,被折騰得氣喘籲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