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為什麼柿子樹必須要嫁接繁殖(2 / 3)

為了與這種不利生存環境的鬥爭,它們體內就產生了大量的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這兩類物質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線,從而減輕受害程度,使細胞能適應環境而正常生活。同時,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大量的產生就使花朵的色彩特別豔麗了。因為,類胡蘿卜素使花朵呈現鮮明的橙黃色,而花青素則使花朵呈現紅、藍、紫色等多種顏色。

花朵中有了這麼多的色素,在陽光的照耀下自然就特別豔麗了。這就是高山地區的花朵特別鮮豔的原因。

4.為什麼植物的根和莖的生長各有所向

種子撒在地裏總是橫七豎八的。但是,當它們開始長根萌芽時,根總是往地下紮,莖總是向上長,各有所向,似乎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那麼,為什麼會根朝下、莖朝上的生長呢?

科學家認為,這是地心引力的影響。植物受到單方向的外界刺激後,發生了單方向的反應。這種現象叫做“向性”。例如,葉子受到單方向陽光的照射,就朝著陽光的方向生長,這就叫做“向光性”。根和莖對於地心引力的單向作用,發生了向地或背地的生長,叫做“向地性”和“負向地性"。這是因為在植物的體內有一種植物生長素。

生長素是一種植物激素。濃度低時促進生長;濃度高時抑製生長。根和莖的生長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生長素濃度低時促進根生長;濃度高時抑製根生長,但卻促進莖生長,濃度更高時則抑製莖生長。

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使生長素移向下側,莖部下側生長素濃度高,生長比上側快,結果使得植物的根向下生長,蓮卻朝上生長。

有的科學家還發現,植物根部還有一種生長調節劑。地心引力影響到生長調節劑的分布從而使根往下長。

5.為什麼植物總是在春天發芽生長

春回大地,萬物複蘇,植物總是在春天發芽生長,這是司空見慣的現象。那麼,為什麼植物要在春天生長呢?

科學家們經過長斯的研究認為,導致植物在春天生長的主要因素是長日照和低溫的影響。秋末時,太陽斜射。由於日照時間縮短,植物體內就產生了高濃度的脫落酸,它能抑製植物的生長,從而形成眠芽,植物進入休眠狀態。春天來了,日照時伺變長。休眠芽中的葉原基受到刺激,使植物體內脫落酸濃度降低,生長調節劑含量增加,一些能夠打破休眠以及萌發所必兼的酶開始合成,從而促進了蛋白質的合成。

另一個因素是春天的低溫作用會使植物的休眠芽的水合度增大,水解酶和氧化還原酶進人活動狀態,促使有機物的轉化和呼吸作用加強,這樣植物就開始發芽生長。植物打破休眠狀態所需的條件正好與春季自然條件一致,這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性。

還有的科學家認為,植物選擇什麼樣的季節發芽生長主要由植物細胞中DNA(脫氧核糖核酸)數量決定的。DNA含量大,植物發芽就早,反之則晚。

二、為什麼樹木會分泌樹脂

每當我們走到鬆樹跟前,常可看到樹幹樹杈上附著一些咖啡色粘乎乎的東西,散發著比較濃烈的氣味,這種東西就是鬆脂。

在植物世界裏能夠分泌液體的樹木有很多種,比如橡膠樹、桃樹、櫻花樹、漆樹、梨樹等等。由於樹木的種類不同,樹脂所含的成分也不一樣。現在已知道成分的有好幾百種,如鬆脂中的鬆香、鬆節油等。

那麼,樹木為什麼要分泌樹脂呢?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有一位外國專家曾做過這麼一個實驗:他把一隻熟雞蛋放在溫度為25℃的空容器裏,沒有幾天雞蛋就臭了。後來,他又把一隻熟雞蛋放在同樣溫度下,但放在盛有大蒜、紫蘇、韭菜、檸檬、桉樹葉等芳香類植物切片的容器裏,過了幾天雞蛋卻沒有變質。

顯然,植物所散發的氣味具有一種防腐作用。因此,可以說植物受傷後,分泌出的大量具有濃烈氣味的東西是一種有效的防腐劑,它能夠抑製細菌的繁殖,趕走傷害它的密蟲,使自身得到保護。

有些植物(如桃樹)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在樹幹、樹杈上也分泌大量粘液,其作用是為了保護嫩芽、嫩葉不被害蟲所吃,是為小蟲所設的“陷阱”!

1.合歡樹為什麼需要“睡眠”

人類和動物都需要睡眠,樹木也不例外。在靜靜的月夜你可以觀察到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一些在白天舒展著葉片的植物像合歡樹、花生等,到了夜晚葉片卻緊緊並攏或所有的小葉片折疊在一起,使整束的葉子下垂,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這是他們在睡覺呢!

這種有趣的現象被植物學家稱之為睡眠運動。那麼,為什麼植物也需要睡眠呢?

早在一百多年前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認為:葉片的睡眠運動對植物極有好處。睡眠可以保護葉片抵禦夜晚的寒冷而不被凍壞。因為他發現,當有些植物在外力的迫使下,讓其葉片停止運動始終保持在某一固定位置,結果這樣的葉片就很容易受凍害。

後來美國加裏福尼亞州的一位名叫恩李特的科學家證實了達爾文的觀點。他用一個靈敏的測溫探針在夜晚測量了一些植物葉片的溫度。結果發現不進行睡眠運動的葉子的溫度總比進行睡眠運動的葉子的溫度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