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會帶來無盡的力量。囚室裏空無所有,唯徒四壁,但就在牆角,他倆發現了一顆鏽死了的螺絲,這位革命者發誓要擰開它,盡管手被擰破而鮮血流盡,但他覺得擰出了希望,擰出了逃出魔窟的信心。他們倆似乎聽到了抗日根據地的醉人的歌聲,看到了老首長和戰友們的親切的笑容,以及堡壘戶大娘的慈母般的愛撫。這一切,一下子變成巨大的召喚和力量,於是,他們晝思夜想的是千方百計設想逃走,一天24小時,大腦中的萬千個細胞,隻想一件事——逃走。他們最終越獄成功了。他們把絕望化為希望,又把希望變成勝利的現實。他倆掙脫了死神之手,回到了部隊,卻遭到一連串的誤解和誣陷,從此便開始了長達半年之久的“犯人”生活。行軍時,夜行百裏,繩捆索綁,身上生滿了瘡,流著膿血,一遇敵人“掃蕩”,連長就對看管他的戰士用手指比畫著扳一扳槍機,意思是形勢危急時,可以就地槍決。當然,後來終於平反了。
可是,他怎能想到,在那“史無前例”的歲月中,他遭到了更加巨大的精神與肉體上的折磨,直到脊椎被折斷兩處下肢截癱,連高明的醫生都斷言,他今生今世永遠也不會站立起來了,但希望在他耳邊呼喚,他硬是扶著牆蹣跚地移動著那不聽使喚的腰肢,奇跡終於出現了,他又能走路了。但希望之光在照到他黑暗的小屋時,更大的不幸像一塊巨石又向他壓了下來,他被關進天字第一號大監獄——秦城,幾乎把他變成了啞人,在那幾千個艱難的日日夜夜,信念使他昂起了頭,因無時無刻都有一個聲音在他耳邊呼喚——那就是希望。希望讓他不要頹唐,不要悲觀,不要絕望,向著前方,明天永遠是人生希望之彼岸。法國作家阿拉貢說:“人們沒有權利單單記住人的眼淚,而看不見眼淚化成彩虹。”人生不僅有不幸的淚,但更有彩虹,是希望之光,使這位老新聞工作者的眼淚化為彩虹,他的坎坷、多難的人生經曆,給我們一種啟迪,一種力量,一種形象,一種精神。他心中不斷燃燒的希望之火,在我們眼前閃亮,炙烤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古今中外無數偉人成功的經曆告訴我們,希望能使人忍受並克服不幸與災難,能減輕厄運的打擊,能戰勝絕望,能堅定對真理和美好未來的信心,並能產生堅韌不拔的意誌。絕望是愚人的結論,是弱者的代名詞。
一句德國諺語說:“一息猶存,豈能輕言絕望?”絕望,包含著一種凶惡的、散布死亡的力量,是一種致人以死命的力量。這種力量既無理智,也不合情理。如果這種“邪惡遮住了太陽的光輝,心靈也就會像花朵一樣凋謝、枯萎”。人生是海,希望是舵手的指南針,使我們在暴風雨中不迷失方向。19世紀,英國詩人歐內斯特·瓊斯在青年時代就認識了馬克思、恩格斯,並受他們的直接影響。一次,他因對英國上層社會有所嘲諷而被捕入獄。瓊斯在獄中堅持寫作,沒有稿紙,他就用食物包裝紙或草紙代替;沒有墨水瓶,他就在肥皂上挖個小坑;沒有墨水,他便托人帶進一包染色粉,放在水裏溶化後作為自製的“墨水”。有一次,自製的墨水用完了,瓊斯隻好用小刀割破小血管,把鮮血滴在“墨水瓶”裏,繼續寫作。他在被關押的兩年多時間裏,共寫出了24篇詩章。
大詩人雪萊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詩人海涅也有這樣兩句名詩:“冬天從這裏奪去的,春天會交還給你。”在寒風呼嘯的冬天,種子沒有悲觀,沒有歎息,因為它堅信冬天過去就是春天。具有生命力的種子在凍土裏也唱著希望之歌。人在希望中生活,生命在追求中延伸。未來,這是一個能激發起希望、熱情、憧憬的絢麗字眼,古往今來,人們都向往揭開未來的帷幕,預測、設想、描繪、追求未來的世界。人生道路艱難,但仍有希望。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把希望之火點燃,煽得它通明透亮,煽得它烈焰飛揚。“我們耕耘土地,收獲一個理想;我們揚起風帆,去追趕明天的希望。”有這樣一首歌頌希望的詩,聲情並茂,詩意盎然,十分感人,雖文字較長,但教益匪淺,我還是把它錄在下麵,以共賞,以共勉。
再美的歌也有停止,再豔的花也要凋零,而你,永遠在我心中。
你的魅力無可比擬,令少年的我怦然心動。
春的萌發夏的追求,秋的眷戀冬的隱忍,心血融著汗水精心澆灌你,我生命的長青之樹。
我為你苦讀時間磨出硬繭,吞咽苦澀的果子如啜甘泉。
你的誘惑力足以驅走疲乏、懈怠和病痛,即使一日不見,我便思念著尋覓著,從侵晨的霧靄、薄暮的鍾聲,趟著沒膝的積水,踏著冰封的河麵,尋找你的蹤影。
你的愛撫帶給我無窮歡樂,曾與親人共享,留給我的記憶永難磨滅。
誰能預料,命運之神竟扼住我的喉嚨,我掙紮著向你求助,你無私地伸出救援之手,使我絕處逢生。
我忽然變得一無所有,隻剩了被重負壓彎的脊梁,扭曲的手足。
饑餓、苦役、冷漠、淩辱,像蟲豸、鷹隼咬齧著,撕扯著我的血肉。
我戰栗、呼號,在泥淖中跌著爬著,這時,陡然從尚還跳動的心音裏,隱約聽到你低低應和的吟唱於是,我忍住悲戚,支撐起貧血的身子,不再倒下。
從此,我越發依戀你,隨你渡過險阻。
終於,朔風中瞭望紫樓斑駁燈火的一隻孤影,擁有了自己溫馨明亮的窗子,被掀倒的頭重新昂起。
你使我相信,即使整個城市頃刻變成廢墟,依然會高樓迭起霓虹閃爍。
隻要肯於付出代價,大地絕不辜負進取。
有朝一日,終將與你分手,這軀殼化作嫋嫋青煙,我願權作一瓣心香,奉獻你,伴我走完生命旅程的同道,一支唱不完的希望之歌。
了解自我,將自卑轉為自信
自卑,屬於一種輕視自己的消極情緒。在心理學上,它是一種不健全人格的反映,是人的性格的一種缺陷。它表現為對自己缺乏自信,妄自菲薄,認為自己樣樣不如人,事事不如人,處處不如人,過分地低估自己的智力、能力和毅力。自卑就像一根潮濕的火柴,不會點燃起成功的火焰。
自卑是一種精神萎謝,自卑和怯弱是蛀空人生脊骨的白蟻,人世間許多人生不幸、痛苦都是從缺乏自信、看不起自己開始的。有名諺語說,任何激將法都不能給自卑的人增加力量。
自卑這種心理現象,並不是哪一個人一生下來就有的,而是後天在生活實踐中,尤其在人生遭受到不幸、厄運、失敗等挫折後才出現的。極度自卑的人都是在人生中遭遇過巨大的不幸和挫折,因而在心理上有過創傷的。產生自卑感的人,往往在內心裏有一種較強烈的期望和追求,因為遇到了障礙,遭受了失敗,期望和追求得不到實現,又缺乏成熟的人生經驗,因而對前途失去了信心,對自己也失一去了自信,由此而產生了自卑。
當然,自卑感產生的原因比較複雜,除了期望值與實現值的矛盾而造成的之外,還有的就是由於生理上或智力上的缺陷,或者是家庭教養方法不當,或者是缺少家庭溫暖,不少青少年因此而造成性格古怪,冷漠,不合群,經常遭到別人的嘲笑或白眼,心靈受到創傷,天長日久,就形成了壓抑感和焦慮感,產生了自卑的心理;也有的青年本來身體條件不錯,但由於思想方法不對,選錯了比較對象,在暗暗地同比自己強的人進行比較後,發現了自己的弱點與不足,從而灰心意冷,自怨自艾……總之,無論是在事業競爭中,還是家庭生活中,不少青年人自視過高,求勝心切,又不能正確地估量自己和別人,結果,事與願違,遭受了挫折,精神上和情感上都受到了巨大的傷痛,加之他們既不善於分析受挫的原因,又不善於進行自我調節情緒,從此便對生活和自己失去信心,灰心喪氣,自慚形穢,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