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如何戰勝挫折(3)(3 / 3)

從不想見人,怯於與人交往,到孤獨地自我封閉,從喪失前進的信心到放棄對未來的追求,最終導致一敗塗地,不能自拔。所以,自卑心理不僅能泯滅人的創造才能,窒息人的潛能的充分發揮,而且能使人身心健康受到極大的傷害。自卑會使人的心理活動失去平衡,也會引起生理發生變化,最敏感的是對心血管係統和消化係統產生不良影響,而生理上的變化,又反過來影響人的心理變化,加重自卑心理。

怎樣才能克服自卑感,樹立自信心,從而戰勝人生挫折呢?

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古人說:“自知者明,自強者勝”。

認識自我,就是“自知”,戰勝自卑,戰勝自我,就是“自勝”。古往今來,大凡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都具有這種自知與自勝的心理素質。有這樣一幅漫畫:一對幾乎一模一樣的小花狗,分別走到凹凸兩麵哈哈鏡前。

站在凹透鏡前的那隻小花狗,看到自己被放大了形象,便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另一隻小花狗呢,麵對凸透鏡裏的自己竟是如此的矮小,不禁垂頭喪氣,悲觀失望。由於外界的反映不同,使他們產生了自負和自卑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這就足以說明外界的不切實際的反映,可以抬高一個人,使人趾高氣揚,忘乎所以;也可以貶低一個人,使人自輕自賤,喪失信心。要克服自卑,就要正確地對待自己,正確地對待別人給自己的評價,不要被外界的吹捧和貶低所左右,不要被一時的假象所迷感,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許多時候社會的評價不一定完全正確。意大利籍著名影星索菲亞·羅蘭曾說過:“隻要你有自知之明,你就會樹立一種自信心。這不是隻靠自己的優點就可以得到的東西。你必須同時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自信心不會從十全十美中產生出來,這是毫無疑問的。”這位著名影星在成名之前,自知憑著自己“高鼻、大嘴、瘦頰、高顴”的外貌形象是無法與人競爭的,因此,起初她嚐試著用濃妝,用變換眉毛的形狀,用每星期變換頭發的顏色——從金黃到淡紅到烏黑等方法,來美化自己的外貌形象,“這些都說明我對自己沒信心。我不知道該怎樣打扮或者說我不真正了解自然界給我的容貌。後來,當她從影以後,既知道自己的短處,也知道自己的長處。她既不自卑,也不自負,成功奧秘在於獨特,在於充分開掘你自己獨有的潛能,“做一個最好的你”。於是,她說:“我就出於自然的本能,知道什麼樣的化妝、發型、衣服和保健是最適合我的。

我誰也不模仿。我不奴隸似的跟著時尚走。我隻要求看上去就像我自己,非我莫屬;我認為要做到這一點,不能依靠奇形怪狀的或追求時尚的整容,而隻需要把自然賦予我的一係列不規則的組合——高鼻、大嘴、瘦頰、高顴略加修飾就可以了。

“她之所以後來成為性格獨特的、為眾多的影迷所傾倒的著名影星,就在於她有自知之明,既知道自己的短處,也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就在於她有自信心.在於她的獨特,在於她能充分把握自己獨有的潛能,做一個最好的我。”

唐代大散文家韓愈,由於有自知之明因而也就有了堅強的自信心。他當年應試,其試題是《不遷怒不貳過論》。

考畢,他自認為文章寫得不錯,誰知未被主考官陸讚選中而落第。第二年再試,還是那個老題目,主考官也是同一個主考官陸讚。韓愈將去年落第的那篇文章照抄一遍,結果反取了個第一名。據《史闕》的作者張岱評論:

“如果不是韓愈有信心,誰肯將落第文章去應試同一主考?如果不是陸讚的虛心選擇,又怎肯選拔去年被親手剔去的韓愈?”可見,自信的力量會使人無畏,自信可以化險為夷,轉敗為勝。

改革的大潮衝擊著我們每一個人,飛速發展的時代給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青年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大好機會。

但是,即使想要創造一番事業,那就必須做到充分認識自我,正確看待自我,必須克服自卑感,樹立自信心,隻有這樣才能有所作為,才能有所建樹。據1991年11月18日《光明日報》報道,1968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的葉良華,麵對即將倒閉的縣胡柚良種場,自信自己有能力將其救活,於是,他毅然辭去縣農業局長職務,承包了這個良種場。三年來,這個良種場共為全縣提供了60多萬株胡柚良種苗木,並早已扭虧為盈,1991年的產值達20餘萬元,人均創利潤5500元。葉良華正確認識自我,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優勢所在,並能實事求是地抓住時機,發揮自己的優勢,這種自信是十分寶貴的,這種自信不僅是成功的階梯,而且也是改革時代所需要的品質。

一個人由於某次不幸造成殘疾,這給予他們造成極大的痛苦,同時也給他們比正常人更多的思考人生、正視自己命運的時間和機會,因而他們比正常人能更清醒地認識自我,更有自知之明。一般說來,身殘不幸,最容易使人自卑,哀歎命運的不公,有些人甚至痛苦哀傷到不能自持,喪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氣。但是,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上,也有許多身殘誌堅,同命運頑強搏鬥的傑出人物,如我們所熟的海倫·凱勒、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貝多芬、羅斯福、司馬遷、孫臏、高士其、吳運鐸、張海迪等等。他們以堅強的自信和不屈的精神戰勝厄運,把不幸、失敗、挫折變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取得了眾多健全人都望塵莫及的不凡的業績,為社會建功,為人類造福。

其次,克服自卑,還要善於運用正確的比較法。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他隨時隨地都在與其他人不斷地做不同的比較。比較是人的心理,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特長。比較,要運用正確的比較法,遵循客觀的原則,也就是要在相似的條件下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可以增加前進的勇氣和動力,可以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這是積極的比較。但如果用自己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越比越泄氣,越比越自卑;或用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越比越自我感覺良好,越比越自以為不錯,這也是不對的,這是一些消極的不正確的比較法。比如,如今不少女青年尋找配偶,主要不是“郎才”和“德行”,而是把身高看得很重,個子要180米;有些男青年各方麵都不錯,隻因身體矮小,而被視為“二等殘廢”,一次又一次被淘汰。殊不知身體矮小的女青年,也有類似的苦惱。有這樣一位矮小的妻子投書給一家雜誌社,訴說自己由於自己身高隻有1.46米,成年後,“命運好像又在捉弄我們,偏偏安排我和一個個子高大、儀表堂堂的男子相愛,結成夫妻”,在長達7年的戀愛中,她經受了許多來自社會的冷嘲熱諷,進行挖苦,甚至挑撥他們的關係,對她進行人身攻擊。婚後,“個子矮小的缺憾,就像一個幽靈,時時刻刻纏繞著我,給我的生活帶來了難言的痛苦。”她“想到過離婚,甚至還想到了死”。信的末尾,她呼籲:“人們啊,給我指點迷津吧,我該怎麼解決這些矛盾,擺脫這些痛苦的折磨呢?”很顯然,由於她以自己的短處(嚴格說起來個子矮也不能算是短處)與那些“和我丈夫相配的姑娘”相比,而且僅僅局限在不能克服的個子的高矮上進行比較,越比越自卑,甚至想輕生。怎樣才能擺脫這些痛苦的折磨呢?我以為最重要的還是要增強自信。身材與學識才華並非成正比;身材矮而大有作為者,比比皆是。美國密西西比州雅茲市,有個身高隻有1.27米的“超小個警察”弗萊德,當他第一次上街巡邏時,人們都擔心他是否能勝任這一工作,然而,當這位小個子警察多次將高大的流氓押到警察局時,人們對他就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