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如何戰勝挫折(4)(3 / 3)

1959年,聯合國發起了以海倫命名的“海倫·凱勒運動”,以資助世界各地的盲、聾兒童。1960年6月27日,當她80歲壽辰時,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宣布頒發“國際海倫·凱勒獎金”。1964年,獲得了美國總統親自頒發的“自由獎”。

她的自傳《我生活的道路》,表達了人類頑強地戰勝困難和開掘不盡的價值與潛能,她以自己所走過的艱難曲折、坎坷不平、充滿荊棘的道路,終獲巨大的甚至是常人也難以做到的成功,激勵殘疾人以及正常人的生活勇氣,和命運抗爭、拚搏的力量。就是這樣一位不起眼兒的小姑娘,一個曾經在混沌無知、黑暗無聲的世界中生活的掙紮的小女孩,終於成長為世界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的名字和事跡傳遍世界各國,幾乎是眾人皆知。海倫不僅僅屬於美國,不僅僅屬於殘疾人,她的名字為奮爭的人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壯的交響樂,在人生這個廣闊的樂廳裏振蕩回響。

我們說困難,也就是壓力。壓力使人心焦,使人疲勞。高度的精神壓力,令人心情緊張,感到沮喪,但這隻是一個方麵。從另一個方麵來說,壓力也是動力,思想上精神上的壓力往往可以轉化為人精神上的興奮劑。如此說來,壓力無疑對人是有益處的,它不但可以激勵人的鬥誌,也是每個人成長中的必經之路,必過之河,必爬之山,古人雲,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自由自在,悠哉遊哉,鬆鬆垮垮,毫無約束,沒有一點兒壓力,那是很難成就事業的,也很難成人。“不自在”,就是選擇沉重,自我壓力,自覺地勇敢地同困難進行搏鬥。釘子沒有錘子的壓力,就釘不進木板;油井沒有壓力,就噴射不出石油;噴水池沒有壓力,就不會噴射出水花朵朵;彈簧離開了壓力,也就失去了彈力;人要是沒有壓力,也就不能成才。這是一條定律。我國著名的助人為樂英雄雷鋒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有動力才能堅持進步。”

是被壓力壓扁了,還是根據反作用力等於作用力這一物理法則,把壓力轉變成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呢?這就在個人了,把壓力變成動力,更促使我們前進。”有勇氣選擇沉重,克服困難,粉碎障礙,就是化壓力為動力。有一則很有寓意的童話,說是在很久以前,鳥是不會飛的,因為它們沒有翅膀。有一天,上帝讓動物聚集一堂,拿出翅膀讓它們安上。但大家都不願安上這副沉重的翅膀,生怕以後壓得自己行動不方便。

鳥兒敬重上帝,毫不猶豫地安上了翅膀,誰知鳥兒一下子就飛了起來。

其餘動物這時懊悔萬分,望著鳥兒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飛翔,羨慕不已。是的,小鳥背上多了雙翅膀,負擔雖然重了,卻能展翅高飛,這就是把壓力變成了動力。在生活中這類現象屢見不鮮。比如,有生命力的種子,撒在貧瘠的土地裏,這貧瘠的土地對於種子來說,就是壓力;懸崖峭壁、荊棘叢生的山路,對於攀登者來說,是壓力;堅硬的蠶殼對於幼蠶來說,是壓力;那無邊的沙漠被太陽煎烤得滾燙,這對於遠行的駱駝來說,是壓力……變壓力為動力,關鍵是要具備迎戰困難的勇氣,要有不信邪的膽識。我曾讀過這樣一首《瀚海行舟》的詩配畫:

難道沒人告訴你們,前方布滿了困難?

被雲吸榨得像麻,被風煎炒得滾燙;難道沒有感到腳下,一步一步緊逼的氣浪四周洶湧黃色波濤,吞噬了天地迷茫的方向。

為什麼駱隊依然前行?

為什麼駱鈴依然叮當?

碩大的蹄印堅實的腳印,踏下去沒有一絲搖晃;為什麼像船剪開沙海?

為什麼像劍刺破蠻荒?

偏要在黃褐色的意象裏,創作一組蔥綠的詩行!

困難是我們人生的旅伴,大凡意誌堅強的人,都是敢於迎擊和蔑視困難的。環境越是艱險困難,就越要戰勝它,跨越它,勇往直前。在嚴峻的生活麵前,如果什麼人被困難嚇住,躲避困難,尋求安逸、舒適,誰就將一事無成。這似乎也成了一條定律。

生活在今天這樣一個年代,我們都麵臨著生存、競爭的嚴峻現實的挑戰。生活中的困難與壓力,是隨著時代的挑戰與機遇相伴而來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壓力,也就沒有生命;對於一個企業家來說,沒有壓力感,他所領導的企業也就不會成功。在風雲變幻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家要取得勝利,必須具備敢於競爭的勇氣,敢於承擔任何壓力。

有人曾對世界知名品牌的創始人進行分析,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能夠“自找壓力”。每當取得一點兒成績之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這樣告誡自己:“此後的路途還會是荊棘叢生,稍一鬆懈就會前功盡棄。”

我國的一位有名的企業家也說過:“能否在利益和風險並存的競爭中成為強者、勝者,首先取決於如何對待壓力。真正的競爭者應不畏壓力,不回避壓力,因為壓力常常是力量的源泉。”他甚至還認為:“如果壓力不足,我主張引進壓力。”他自己確也是這樣做了。他主動切斷向國家伸手要錢搞技術改造的平穩之路,兼並一些長期虧損的企業,就是為了引進壓力,從而使自己的企業走出夾縫,在市場競爭中“置之死地而後生”。強大的卻又沒有超過限度的壓力能夠創造奇跡,日本小西六公司在世界上第一個開發出自動聚焦相機的事實,就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當時,該社社長得知人們迫切需要一種完全自動化照相機的信息後,為了搶先得到專利和占領銷售市場,他對該公司的技術部門下達了強硬的指令:把自動聚焦儀裝進柯尼卡傻瓜相機裏,其他事情不必考慮。這一指令可難壞了該公司的技術人員。起初,技術人員認為困難重重,以“沒有辦法完成這種不現實的要求”向社長作了彙報,但是,社長斷然拒絕了他們的申訴。這種巨大的外部壓力居然奏效了。

技術人員突破了原有的理論和思想上的局限性,努力鑽研,搶先占領了這一新發明領域,於是,世界第一架自動聚焦照相機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