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個性發展與挫折教育(1 / 3)

個性有什麼特征

個性的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因素,它可以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每個人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因此個性表現也是千差萬別的。

下麵主要分析性格和氣質特征。

一、性格性格是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獨特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性格是個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

1、性格的結構是什麼樣子的?

性格是由多成分、多側麵交織在一起構成的,並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特征。通常把這些特征分為四種:①性格的態度特征。如謙虛或自負、自信或自滿、自豪或自卑、自尊或羞怯、同情或冷漠。②性格的意誌特征。如目的性或盲目性、獨立性或依賴性、自製或放縱、勇敢或怯懦、果斷或猶豫,堅韌或軟弱。③性格的情緒特征。如樂觀和悲觀、熱情或低沉、高漲或消沉。

④性格的理智特征。如主動觀察或被動觀察、主動記憶或被動記憶、想象大膽或想象受阻抑、理想型或空想型等。

2、性格應該如何分類?

性格的個別差異比較大。有人嬌嗔、潑辣;有人熱情、活潑;有人深沉、內向;有人大膽、自信;有人快中易粗,粗中有細;有人慢條斯理,有條不紊;有人樂觀健談,有人少言寡語,等等。把這些千差萬別的個體性格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法進行分類,可以劃分出性格的若幹類型。

國外心理學家榮格以個體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或傾向於內部,將人的性格劃分為外傾型和內傾型兩種類型。屬於外傾型的人,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活潑、開朗,特別善於交際;屬於內傾型的人,與此相反,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一般表現得沉靜、寡言,反應緩慢,易適應困難,較孤獨。

按照理智、情緒、意誌在性格結構中誰占優勢的情況,又可把人的性格分為理智型、情緒型和意誌型。

理智型指理智因素在性格中占優勢地位。其典型表現是頭腦冷靜、遇事細心考慮、情感蘊藏於內心而不易衝動、情緒比較穩定。情緒型是指情緒因素在結構中占優勢地位。其典型表現是情感豐富、待人熱情、行為舉止易受情緒影響、容易衝動、情緒波動很大、富有同情心。意誌型的人意誌因素在性格中占優勢地位。這類人做起事來很有恒心,目標一旦形成便難以改變,主觀性很強。

除此以外,按行為方式,人的言行和情感的表現方式可分的A型性格、B型性格和C型性格。A型性格指性格外向,不可抑製,主動、緊張、快節奏、敏感的性格,主要特征表現為個性強、過高的抱負、固執、急躁、緊張、好衝動、行為匆忙、好勝心強,時間觀念強等;B型性格指情緒心理傾向較穩定,社會適應性強,為人處事較溫和、生活有節奏、幹事講究方式,表現為想得開、放得下、與他人關係協調、能正視現實、不氣餒、不妄求、抱負較少等;C型性格指那種情緒受壓抑的憂鬱性格,表現為害怕競爭、逆來順受,有氣往肚子裏咽、愛生悶氣等。

一般來說,典型性格類型的人並不多見,多數人處於兩者之間,或偏向某一類型。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社會環境的影響、家庭的熏陶和自身實踐的塑造都對個人的性格形成起著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生活的磨煉可以改變一個人”,因此,性格也並非一成不變。我們每個人都應當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性格,對自己的性格進行優化改造。

二、氣質心理特征中既包含氣質因素,氣質是指一個人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力特點。它表現在一個人的情緒體驗和行為反應的速度、強度與表露的隱顯程度等方麵。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學習中,我們會發現有人性情急躁,喜怒形之於色;有人說話,做事總是慢條斯理,難得發火;有人活潑好動,善交朋友;有人則喜歡獨處、安靜並且少言寡語等,這些心理活動的差別正是因為每個人所具有的氣質不同的緣故。

1、氣質及其生理基礎人們對氣質的看法可以追溯於公元前。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醫生兼學者希波克利特便認為人體內有四種液體,即: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古羅馬醫生加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觀察研究,首次對氣質做了廣泛的分類。後來古代的醫學家們又以此為基礎加以簡化概括,根據四種液體在人體中所占的地位,把氣質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和抑鬱質。這種象征性的分類有其合理性,因而一直被許多學者采用。現代科學的發展,特別是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在晚年提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學說,為氣質的生理基礎做出了科學的解釋。他通過對動物的高級神經活動的實驗研究,發現動物形成條件反射的特點與動物的神經係統特性有關,指出了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過程和抑製過程具有強度、平衡性、靈活性三種基本特性。由於三種不同特性的組合,高級神經活動被分為四種基本類型,而這四種基本類型是動物和人特有的,並恰好與古代氣質分類相符。正是由於神經活動過程的三種特性(強度、平衡性、靈活性)的不同組合,就形成了人們氣質的差異。

2、氣質類型按特征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膽汁質的人:情緒激動,易衝動,抑製能力差,脾氣暴躁,好挑釁,態度直率,精力旺盛,情緒外露明顯,反應快,但不十分靈活。

第二類是多血質的人:易興奮,待人接物熱情,反應快而靈活,應變能力強;善交際,易動感情,情緒外露明顯,但情感易變,注意力容易轉移;機智敏銳,然而一旦失去了刺激就會出現厭倦和消極。

第三類是黏液質的人:情緒不易激動,舉止莊重,喜靜,在複雜的條件下保持心理平衡,抑製力強;對人真摯,內傾性明顯,不易動聲色,對於事物敏感性不強,反應較慢,具有穩定性,難於轉移。

第四類是抑鬱質的人:不能接受強烈刺激,感情脆弱,易神經過敏,內傾性明顯,反應緩慢,缺乏自信心,常表現出自卑,處事很謹慎,性格孤僻,遇到問題時優柔寡斷。

這四種氣質類型的表現並不絕對。絕大多數青少年明顯地存在著某種氣質類型的特征,也有少數人是屬於中間型或混合型。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和教育的影響,個人的氣質類型也會發生變化。

青少年個性挫折應怎麼應對

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不免有時處於順境,有時遇到逆境,一帆風順的人生是沒有的。青少年朋友正處於個性的發展和完善時期,經曆世間的風雨,難免會遇到挫折。有的人麵臨重擔、挑戰便自認為無能為力而甘願失敗,對前途失去信心,心灰意懶;有的人不敢在大眾場合發表意見,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還有的人,做事毛毛躁躁,缺乏耐心,一事無成……其實呢,這些都是少年朋友在個性發展中遇到的種種麻煩。然而,這些“攔路虎”真的不可戰勝嗎?

一、羞怯及其改變方法羞怯在青少年中很常見,如見到陌生人便手足無措,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敢回答,或低首沉默,或麵紅耳赤,或一言不發。一般而言,害羞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過分害羞,會阻礙他人與你接觸,並且在如今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裏,害羞會影響一個人正常地發揮才能,使自己難以表現自我,這樣一來,很多機會就會喪失了。

怕羞的內在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是神經活動過於敏感。怕羞的人往往對安全感過分追求,這導致他們的神經活動特別敏感。那些怕羞的人,常常擔心自己被別人否定,總感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人注意、被人評論、被人監督,總感到自己與人接觸不自然,拘謹得很。

這種怕羞的形成,有先天遺傳的,也有後天形成的,而以後者居多。像美國前總統卡特以及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四枚金牌獲得者、被人譽為“田徑之王”的卡爾·劉易斯,都坦率地承認自己過去曾是一個十分害羞的人。但後來,他們倆一位成了視演說為常事的政治活動家,一位則是使千萬體育迷在他麵前感到心跳的大明星。

下意識地調節可以克服害羞心理,下麵介紹四種辦法。

第一種,要有信心和堅強的意誌品質。這是戰勝害羞的基礎。黑格爾有句名言:“人應尊重他自己,並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任何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常想自己的長處,就會信心倍增。有位中學生有些口吃,同陌生人不敢講話——怕羞,後來經過刻苦努力,終於成為全校有名的小演講家。“愈注意自己的缺點,就愈無法改善。”要培養自信心,不自卑,不氣餒。隻要肯幹,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第二種,充分準備,抓住每一個鍛煉機會。開始時,可以找容易的做。

例如,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維;課下認真預習、複習。課文、定義可在家裏自己多背幾遍或讓家人充當老師考考自己。有了進步之後爭取到陌生人多的各種場合去鍛煉自己,多參加集體活動,爭取為班級、同學多服務,搶著在班上回答問題。經常參加這些鍛煉,都可以取得好成績,戰勝怕羞心理。

第三種,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議論。有些中學生羞於同陌生人打交道,羞於在眾人麵前說話,往往就是怕被人否定。結果愈怕愈不敢說,愈不敢說愈怕,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中,也就愈發地害羞了。俗話說:“眾口鑠金”,是說人多口雜,金子也會融化。被人評論是很正常的事,不必過分看重。把別人的評論當作促使自己前進的動力,又何嚐不好呢?

第四種,學會意念控製。就是施行自我暗示,時刻提醒自己要鎮靜。每當在公眾場合,特別是在陌生人麵前,自感有可能緊張、羞怯時,就有意識地暗示自己鎮靜下來,怕羞心理有可能得到抑製。要知道,萬事開頭難,隻要邁出了第一步,勇敢地說出第一句話,後麵便不成問題了。

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70年代日本的首相田中角榮學生時代是一個嚴重的口吃患者,經常遭到他人取笑。他發現自己越是在眾人麵前說話越口吃。

於是,他索性參加了學校的話劇團,迫使自己背台詞,並要背得爛熟,否則無法登台演出。就這樣,他百折不撓地鍛煉,終於戰勝了口吃,不但話劇演得很成功,後來還參加競選演講,出任一屆日本首相。由此看來,青少年朋友隻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戰勝一切困難的。

二、急躁及其改變方法很多青少年認為自己急躁,很想改變卻又無力改變。碰到不稱心的事情馬上激動不安;做事缺乏充分準備,往往沒準備好就盲目行動,急於達到目的;幹什麼都缺乏耐心、細心、恒心,在生活中經常會忙中生亂,禍及自己與他人;在學習上呢,則常常什麼都想學,而且想短時間內學會,生怕比別人落後,但實際上卻常常達不到期望的目標,從而泄氣,發怒,一則影響自己的健康和效率,二則得罪了朋友、遭人白眼。

怎樣才能克服急躁的缺點呢?下麵介紹幾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凡事先思而後行。要加強自我修養,自覺地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在學習、生活中,對非原則性問題,盡量避免與人發生矛盾以至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