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發展和身心健康
感情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當客觀事物以一定的、獨特的方式影響他人的時候,人就會對其進行認識並產生態度體驗。每個人的情感與認識過程不盡相同,並不是單純反映客觀事物,而是采用兩極形式反映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兩者之間的關係,即當客觀事物能滿足人的需要時,就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而當客觀事物不能滿足甚至破壞人的需要時,就產生不愉快的情感體驗。由此可見,需要是情感賴以產生的內部基礎。由於需要的不同,可將人的情感這一廣義的概念分為狹義的情緒、情感和情操。
情緒是有機體的自然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是一種層次比較低的情感,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而人的情緒受社會生活方式和文化教育的影響而表現出社會性,所以比動物的情緒體驗更高級一些。而且人的情緒還表現出情境性和偶然性的特征,這種體驗隨外界條件的變化而迅速改變和消失。
情感是人所獨有的,是在人的社會需要基礎上產生的態度體驗,其特征是穩定、持久、帶有一定思想傾向性。可以說情緒和情感又是相互依存的,情緒是情感的外在形式,情感是情緒的內容,任何一種情感,如果脫離了具體的情緒過程,就很難就其性質和特點加以判斷。
情操是一種高級情感形式,它在人的社會精神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反映了社會、集體與人的精神需要之間的關係。心理學將之分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種。按字麵來理解,情操是情感與操守的結合,操守即人的堅定的行為方式和品行,它被高尚而且穩定的情感控製著,所以情操比情緒、情感更複雜,與人的思想、世界觀、個性等密切相關,比一般情感具有更高的概括性、穩定性和傾向性,在人的行動和心理中起核心的定向和調節作用。
青少年時期是人的感情、情緒等發展比較劇烈的時期。青少年情感豐富,好勝心強,易於激動,容易急躁,重友情,講義氣,常感情用事。他們的情感發展是有一定的軌跡可循的:兒童進入小學後,情感的興奮性表現仍很明顯,往往是“喜怒哀樂溢於言表”,自我的調節控製能力較差,這主要是由於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不平衡所致。隨著活動範圍的擴大,小學生的情感內容豐富了、深度加深了,但仍以直觀性和直接性的體驗居多。而進入中學,青春期的生理變化、自我意識的增強,使得情感的興奮、衝動等特征趨於穩定,自我調節和控製能力有較大的發展,情感的獨立性、批判性和社會性也得到很大的發展,中學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得到完善和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學生與高中學生相比,自我調控能力較差,被心理學家稱為“危險期”。他們往往容易受情境支配,情緒的波動性較大,不夠冷靜,甚至意氣用事。而大學生力求將情感投入社會,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正義與非正義、善良和邪惡、高尚與庸俗等涉及社會意識、人生哲學的重大問題,會觸動他們的內心世界,引起相應的體驗,他們的情操迅速發展,道德判斷、追求真理、美的欣賞達到較成熟的地步。
青少年時期所出現的情感挫折問題,主要表現在他們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成功和失敗體驗。應試教育中家長親友的高期望值和嚴格要求、學校教師的重智育輕情感教育,使得他們麵臨著各種不如意,經曆著大大小小挫折的衝擊。他們的情感是緊張的還是脆弱的,直接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和今後的發展。令人憂慮的是,青少年的情感問題比較突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往往不知如何處理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問題,隻好以逃避來掩飾情感的脆弱。如學習壓力太大,便表現為焦慮、恐懼;成績不好,便不能容忍失敗;一旦受到批評或責備,往往以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方式來逃避。又如有的人家庭發生突然的變故,像親人去世、父母下崗等,常常長時間沉浸於悲傷和沮喪中,連性格也從外向變為內向,多疑、封閉,不與人交往。由此看來,對青少年進行認知教育的同時,情感教育也是不可忽視的。
情感教育與學生智力發展關係密切。消極的情緒不僅降低學習效率和熱情,而且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消極情緒主要有兩種:過度的情緒反應和持久性的消極情緒。過度的情緒反應包括:因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而情緒反應過於強烈,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絕;因一點小事而怒不可遏或激動不已;也包括反應過於遲鈍、麻木、冷漠等。範進中舉是狂喜而瘋的典型例子。持久性的消極情緒是指在引起憂、悲、恐、怒等消極情緒的因素消失後,很長時間沉溺在消極狀態中不能自拔。情緒的每個變化,都能引起人們生理上的變化,如麵部肌肉和內髒器官的變化。
總之,人的情緒無處不在,消極情緒無處不害。青少年應充分認識自己的情感、情緒特點,掌握好自己的情緒,培養自身良好的情感、情操,以利於更好地完成學業,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
怎樣控製消極情緒
情緒問題在青少年中非常常見,其中有許多是學習壓力造成的焦慮,特別是臨考時有的同學脾氣差,情緒失常,愛吵架,有的出現過敏症狀,如掉頭發或起蕁麻疹,有的出現腹瀉、尿頻症狀;還有因學習方法不當,過高的外界期望或青春發育的困惑不安而造成的神經衰弱;有的因家庭的突然變故或家庭的不完整而變得性情憂鬱、敏感、多疑和悲傷;有的人很羞怯而退縮,或因抑鬱而自虐,或因各種原因而誘發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樂觀、積極的情緒使我們的生活、學習充滿活力,悲觀、消極的情緒則令人焦慮和抑鬱。青少年如何駕馭自己,學會調節和控製消極情緒,便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