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用理智調控法。理智調控法有四個步驟:
(1)直麵現實,承認消極情緒的存在,但有的同學不願承認,如考試考砸了,別人勸其振作精神,他卻認為痛苦是應該的。
(2)弄清原因,即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苦惱、憂愁、憤怒,分析過程中可能會得到正確的認識。
(3)三思而後行,一個含義是考慮後果,在挫折麵前應該以對事物的理性認識來調控情感。比如忍不住要動怒,冷靜地審察情勢,以決定發怒是否合理,後果如何,有沒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再一個含義是學會設身處地為對方想想,也許就心平氣和了。
(4)采用辨證思維法,即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麵,從另一個角度來積極看問題,會使人在任何困難麵前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成為生活的強者。正如巴爾紮克所言:“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卻是一個萬丈深淵。”凡事隻要換個視角,便有另一番景致。
2運用宣泄調控法。宣泄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宣泄是直接針對引發情感的刺激來表達情感,比如當與人鬧矛盾時,要敢與對方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以消除誤會。當此法於人於己都不利時,可用間接宣泄讓消極情感找到釋放出路,比如將自己的鬱悶、不快彙入筆端,在紙上或日記本上宣泄,既可以自我安慰又可以理清心緒;也可以通過寫信或談話方式向親朋好友傾訴,從他們那兒得到同情、理解和幫助,正如培根曾說的:“如果把你的苦惱和朋友分擔,你隻剩下一半的苦惱了。”有的同學擔心內心活動說出來於己不利,因而對誰都不願吐露,將自己關在狹隘的感情圈子裏冥思苦想,這是有損健康的。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對問題的認識往往是有限的,甚至是模糊的,他人點撥幾下,會使你茅塞頓開。當然也可以與諸如上海電台“相伴到黎明”談心節目或心理熱線聯係以釋放自己;還可以大哭一場。痛苦流淚是一種心理保護法,一個人遭到極大的委屈或極度悔恨、極度傷心時會情不自禁地失聲痛哭,哭過之後壓在心頭的悲哀、委屈、悔恨就會減輕,心情也好起來。哭可以令人長壽,美國化學家布魯納1957年發現,動感情的眼淚和洋蔥刺激而流的淚,其化學成分不同,後者所含蛋白質甚少。
美國生物學家福雷也發現,一個人悲傷時流的眼淚與感冒或風沙入眼而流的眼淚,化學成分也不相同。心理、病理學家認為,淚水的排出對身體是有利的,因為淚水中含有一些能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劇和消化不良的生化物質。女子情感比較豐富,容易流淚,這成了女性比男性長壽的一個原因。而男性從小受到傳統的“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教育,雖有剛毅、堅韌的美譽,但也背上自我壓製的十字架,使男性在世界範圍內因心理壓抑、精神緊張而造成的心身疾病大大超過女性。福雷指出男性常見的胃潰瘍可能是由於強製不哭造成的。
間接宣泄還可以是對著曠野大吼、放聲高唱、跳迪斯科、跑步、打球或洗澡等方式。但任何宣泄方法都必須適時、適地和適度,有的人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對著引起自己不快的對象大發雷霆,甚至采用違反道德和法律的攻擊行為,這種直接方式的發泄常會引起不良的後果。還有的人胡亂發泄,遷怒於人,找替罪羊,這都是不可取的。
3運用外界力量調控法。比如運用環境調節法。環境對人的情緒有重要的影響和製約作用,整潔素雅的房間,光線明亮、顏色柔和的環境,使人心情舒暢;昏暗、狹窄、肮髒的環境,使人憋氣、不快。人們大都有這樣的體會,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人的心境平和歡暢,喜歡結伴踏青;而陰雨綿綿、潮濕悶熱的梅雨季節則讓人沮喪不快、興致索然。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改變環境,可以消除不良情緒,像重新布置一下居室,使之明亮寬敞,或到大自然的懷抱中欣賞美景,呼吸新鮮空氣,散散心,令自己胸懷曠達、身心歡娛。事實上,全世界每年約有10億以上的人到環境幽雅的旅遊勝地觀光遊覽,以調節情緒。
還可運用轉移調節法。如果能把令你煩惱的事情忘記,這再好不過了,但情感問題往往是“剪不斷,理還亂”,所以應積極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餘怒未消時,可以用看電影、聽相聲、打撲克、下棋等正當活動來鬆弛;腦力活動過度興奮或思緒紛亂時,聽一段輕鬆愉快的音樂;盛怒時可拚命幹活,或從事激烈的體育運動,讓自己累得精疲力盡,氣惱心情會平複下來;無聊時投身到集體中去,在歡樂的氣氛中開心起來。
除了以上三種方法,還可以使用積極的自我暗示法,如用“冷靜些”、“不能發火”、“我一定會考好”、“鎮定”、“三思而後行”、“製怒”
等語言或條幅來保持情緒穩定,當然這可以體現在自我放鬆訓練中;還可以使用心理防衛機製,如升華法、幽默法、補償法、合理法等來獲得內心平衡。當然熱愛生活,知足常樂,更是不可多得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