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通過對自身行為表現及心理活動分析來認識自己。由於青少年最清楚自己的行為表現和心理活動,所以這是對自己較為客觀的認識活動。比如能輕鬆地完成學習任務,就會認為自己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能與他人和睦相處,就會對自己的交際能力很滿意。在活動中表現出的堅強或軟弱,靈活或笨拙,樂觀或悲觀,積極或消極等意誌、性格特征,都是青少年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事實依據。
③通過從別人對待自己的態度中來認識自己。青少年的情感比較敏感,並且有一定程度的閉鎖性和波動性。凡是他人涉及“我”的與“我”聯係的許多事物,都能引起青少年的注意,隨之帶來情緒、情感的反應,以及有時會調整和改變自己的行動。如,一個女孩子一看到母親麵無笑容,就以為是自己做錯了事,惹母親生氣,於是處處小心謹慎,主動做家務以博得母親一笑。正因為如此,青少年對自己的分析和評價特別容易受他人對自己態度的影響,有可能接受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並用這種評價來作自我評價。
2、青少年的自我評價有什麼特點隨著社會經驗和知識的增多,感性與理性趨向成熟,大多數青少年對自己的分析、評價逐漸變得客觀、全麵。但他們的自我評價受自我體驗和情緒變化的影響,起伏較大。當體驗到成績、成功,心情愉快、頭腦冷靜時,容易對自己做出客觀而積極的評價;當遭遇挫折、心情不佳情緒激動時,就會憑主觀臆斷,對自己做出負麵、消極的評價。
3、青少年的自我表現有什麼特點(1)易受交往對象特點和所屬團體規範的影響。在交往過程中,青少年一般會根據對方對自己的態度,來確定自己對待對方的態度;當自己不喜歡對方某些特點時,就做出與對方表現相反的自我表現。例如,對方嫉妒心強,見到口若懸河的人態度十分冷漠,有些青少年就會故意在大庭廣眾麵前談笑風生,以顯示自己與對方不合拍。此外,青少年也較容易受所屬團體規範的約束,經常出於維護團體的尊嚴而調整或改變自己在某種場合下的自我表現。(2)容易受當前的情景和自我價值觀的影響。青少年在不一樣的社會情景下,會做出不同的自我表現。比如在同齡人中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充分顯示自己的個性,而在長輩麵前又會顯得小心謹慎、非常謙虛;在父母百依百順的環境中,他們可能會桀驁不馴,而在集體中相互平等的情境下,他們反而可能尊重他人、友善隨和。此外,青少年的自我表現同樣深受自我價值觀的約束。如一個立誌成長的人,會在各個場合裏積極進取;一個與世無爭的人,則常會以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看待一切事情,顯得沉默、消極。
二、了解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的規律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發展有一個普遍的規律,即自我意識的分化、矛盾與統一。這一規律在青年期尤為突出。自我意識的分化,就是原來完整的自我被一分為二,出現了兩個我,即“理想中的我”和“現實中的我”。“理想中的我”是“希望成為怎樣一個人”,而“現實中的我”是“現在是怎樣一個人”。這樣,一個人既是自我的觀察者,又是被觀察的對象。正是這種自我的明顯分化,才使青年人主動、迅速地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行為,產生了新的認識、體驗,同時帶來種種激動、不安、焦慮,渴望被理解、被關懷。自我意識分化是自我意識開始走向成熟的標誌。
將“現實的我”與“理想的我”相互比較,青年人總會發現現實的我往往落後於理想的我,二者之間的矛盾和距離,會使他們感到很痛苦,並產生強烈的內心體驗,從此進入了一個內心動蕩不安、情緒體驗錯綜複雜的時期。
自我意識分化、矛盾帶來的痛苦不斷促使青年人尋找方法以求得自我意識的統一。這種重新統一,一般要到青年晚期方能完成。自我意識的統一包括:“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的統一;自我與客觀環境的統一,以及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督的統一。統一的結果不盡相同:自我意識能積極統一,順利地使“現實的我”與“理想的我”趨於一致,往往心情舒暢,快樂如意;消極的統一,或放棄合理的“理想的我”遷就“現實的我”,或將“現實的我”與虛假誇大的“理想的我”虛偽地統一的人,要麼悲觀失望,要麼盲目自喜;而那些自我意識難以統一的人,則往往憂心忡忡,產生強烈的挫敗感。
自我意識的發展是終生的,在青春期的發展表現最強烈、最波折,也最關鍵。所以,青春期自我意識的發展較人生其他時期中自我意識的發展更可能遇到心理挫折,其調適也顯得尤為重要。
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挫折的應對與調整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發展是複雜而長期的過程,他們表現出的各種心理障礙往往與自我發展的特點存在某種關係。在自我意識趨向成熟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種偏差,引起自我意識發展中的挫折,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一、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中的挫折表現
1、自我概念尚未形成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中的首要問題,是要弄清楚“我是誰?”。由於涉世未深和自我認識不足,青少年往往對人、對事充滿了幻想,過分追求完美,而第一個追求的對象就是“自我”。他們對自己的要求過高,期望自己完美無缺,很少顧及自己的實際情況。他們隻接受理想中的自我,而不願意接受現實中平凡且帶有缺點的自我,甚至把人人都會出現的問題作為自己“不完美”的佐證。另外,青少年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受著他人的影響,有時,他們會把他人的期望接納為自我的一部分,再度提升期望值,可是大都不能達到他們的期望,於是他們開始猜疑自己的能力,貶低自我的價值,放棄自我的發展,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和心理壓力,結果,使其對自我的認識更加困難。其實“自我”並非要“十全十美”
的,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也是不存在的,因為人總是處在不斷發展、不斷調整、不斷進步的過程之中。
2、自我衝突劇烈青少年抱負水平高、成就欲望強,對自己充滿信心。然而青少年把握現實、把握自己的能力畢竟不成熟,無法將理想與現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如果“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的差距越來越大,遲遲不能趨近、統一,這會給青少年帶來很大的苦惱和衝突。青少年期獨立意識迅速發展,總希望在學習、思想、生活、經濟各方麵獨立,甚至不惜在發型上標新立異,故意引起父母的反感,以證實“自我”的存在。但他們在心理上往往是脆弱的,經不起時間與艱辛的打磨,無法獨自擔當一份責任,因而造成獨立意向與依附心理的衝突。
再者,青少年發展時產生生理和心理上大量的需要,尤其是關愛、友誼和理解。他們渴望與各種人交往,不分年齡、不分性別。然而青春期的青少年總是在內心深處隱藏著獨屬“自我”的小秘密,不願被人窺看、被人剖析,因為隻有“秘密”的存在,才能證明“我”的存在,所以交往需要與自我閉鎖的衝突,常讓青少年在溫暖與孤獨之間徘徊。
3、自我體驗失當自我體驗失當表現為過強的自尊和過度的自卑。自尊心是青少年自我意識發展的主要表現。它是要求尊重自己的言行和人格、維護一定榮譽和社會地位的一種自我意識傾向。強烈的自尊心可以催人奮進,是克服困難的有力保障,是取得進步的推動力。但過強的自尊心往往與驕傲、自大聯係在一起,這樣的人可能是最脆弱的人,因為他們經受不起批評、錯誤、失敗掩飾自己的缺點,凡事唯我獨尊,不易與人相處。自卑與自尊相反,是長期失敗致使自尊心受挫,對自己產生的不滿與否定的情感。競爭激烈的社會,失敗將成為兵家常事,每個人不可能處處、事事總是“常勝將軍”。如果過度自卑,斤斤計較自己某一方麵的缺點、不足、失誤,一葉障目,就會萎靡不振,萬事缺乏熱情和自信,陷入一事無成或者一事不做的境地。
4、自我意識統一困難自我意識難以統一,主要因為自我難以協調。自我萎縮和自我矛盾是兩種較為典型的表現。自我萎縮型的青少年極度喪失或缺乏“理想的我”,對實現自我評價過低,隻看到自我缺點而忽略了自我長處。雖深感不滿,可又覺得無法改變,缺乏實現“理想的我”的手段。於是幹脆得過且過、放任自流,消極頹喪,幾近麻木。從對自己不滿開始到自輕、自怨、自恨、自暴自棄、孤獨沮喪,甚至與外界隔絕,封閉在自己的小圈子裏,產生心理變態。自我矛盾是指“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差距懸殊,在趨於統一的過程中,延續時間長,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製缺乏穩定性,內心不平衡,充滿矛盾和衝突,從而產生“我非我”、“我不知我”的分離傾向,新的自我無從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