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自我控製不果斷隨著青少年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在對人、事做出某種評定時,不易擺脫自我價值觀、刻板印象等因素的人,往往願從自我的角度、標準去認識、評價和行動,易出現自我中心的傾向。他們對自己的喜怒、言談、思想不易控製和監督,凡事隻從自我出發,不能設身處地地進行客觀思考,表現得盛氣淩人、頤指氣使,人際關係不諧和,行為做事難以得到他人相助,因而屢遭挫折。與自我中心相反的另一種自我控製不果斷的表現是從眾心理。這樣的青少年缺乏主見和獨立意向,常人雲亦雲、亦步亦趨地仿效他人,遇到問題束手無策,結果導致自主性被阻礙、創造力受抑製。他們在將自我融入眾人之時,漸漸丟失掉了自我。
二、怎樣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識古語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自知、自勝對於生活環境比較單純、文化經驗比較簡單、家長親友又過分愛護的青少年來講,是很難把握的。但青少年總要學會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製自我,獨立地處理事情,擔當責任,友善地與他人相處,因此擁有健全的自我意識非常重要。
1、認識自我的方法想要正確認識自我,就要處理好三種關係:一是我與人的關係。青少年喜歡在比較中獲得自我認識,從別人那裏學習到足夠的經驗。但是通過與他人比較認識自己時應該注意參照物。比較的對象是什麼人?是跟自己條件相類似的人,還是跟個人心目中的偶像或不如己的人?比較的標準是什麼?是相對標準還是絕對標準?是可變的標準還是不可變的標準?跟別人比較的是行動前的條件,還是行動後的結果等等。二是我與事的關係,即從從做事的經驗中了解自己。一般人通過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會效應來分析自己,卻又常受成敗經驗的限製。成敗得失,其經驗價值因人而異。一個成敗不驚的人,既不會因成功沾沾自喜,也不會因失敗而灰心喪氣,他們往往具備堅強的人格,善於學習;而一個成功後就自以為是,失敗後就一蹶不振的人,性格必定較為脆弱,思想易受影響,易走極端,缺乏應變能力。因此,青少年能在成敗經驗的判別理解中,檢驗自我,獲得自我意識。三是處理好我與“我”的關係。即從“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的比較中來認識自己。
2、積極接納自己接納自己是發展健全自我的關鍵。首先,接納自己就是要無條件的接受自己,不管是優秀的還是平凡的、成功的還是失敗的,較為完美的還是有缺陷的;其次是要喜歡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自己要有價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滿足感。青少年最喜歡與他人比較,盲目、片麵地羨慕他人成功的一麵,光彩照人的一麵,卻很少真正了解他們所慕之人不盡如人意的另一麵。其實,每一個“自我”都是人世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要尊重自己,愛護自己,也唯有是自己的,才是真實的。
3、有效控製自己自我控製是人主動改變自己的心理品質、特征及行為的心理過程,是青少年健全自我意識、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徑。很多青少年對自我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因沒有足夠的自製能力和意誌,經受不住挫折和打擊,無法實現自我。而那些自卑自怨、自暴自棄的青少年,更因為無法控製自我的不良情緒而使自己偏離了健全自我意識的軌道。所以青少年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社會需要,確立合適的抱負水平,通過奮鬥,達到最終利國利民利己的自我實現和自我成功。
三、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強自我修養,努力自我塑造、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境界是自我意識的最終目標。健全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塑造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
自我塑造是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之上的,正確、客觀的自我評價確定了自我塑造的方向和內容,有助於尋找到自我完善的方法。自我塑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需要青少年在行動上全力以赴,從點滴小事做起,投入自己全部的熱情和精力,使自己的能力、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同時,在行動之後要及時反省,汲取經驗教訓,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評和建議。自我的健全並非是一個事事有所獲得的過程,有時為了集體、他人的利益,要犧牲個人利益;為獲得長遠利益,要犧牲眼前利益;為了精神上的提升,要拋棄物質上的誘惑,如此等等,都需要青少年付出艱辛的努力或者沉重的代價。然而自我的完善,自我境界的提升,又是值得青少年朋友去追求、去實踐的。
案例“全麵手”的苦惱小林,男,高中三年級學生,是班裏的班長,也是家裏唯一的獨生子。
從小學到高中,小林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是老師的驕傲,家長的希望,大家盼望他能夠考上大學,擁有一個美好的前程。小林對此也充滿了信心,做一名出色的醫生是他的夢想,他認為隻有名牌醫科大學才是實現理想的唯一途徑。因此他對自己的要求極為嚴格:每天早晨六點鍾起床,背一個小時英語;中午從來不睡午覺,用來作練習題;晚上也總是堅持學到十一二點。小林責任心很強,雖然是畢業班,但他對班長的工作仍恪盡職守,事無巨細地組織活動、安排班會,大家都說他是“全麵手”,小林心裏也是這樣想的。
然而第一個學期末的時候,小林總是感覺自己上課沒有精神,不能集中精力聽講,晚上不能像以前一樣學到深夜,中間還總打瞌睡。他責怪自己沒有毅力。班上的工作也有些不順利,他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和同學口角增多。更令他不能接受的是,期末考試,他隻取得第五名,失去了幾年以來坐“第一把金交椅”的地位。小林痛苦極了,他覺得自己很無用,什麼事都做不好,辜負了家長和老師的期望,感到身心疲憊,前途一片茫然,作醫生的理想恐怕要幻化成泡影了。
從這些可以看出,小林是個自我意識很強的學生,在別人長時間的稱讚聲中,他習慣把自己看成一個學習、工作兩手抓,無所不能的高才生。所以他抓緊分分秒秒學習、工作。可是他畢竟不是鐵打的人,過強的自我表現意識和過度的疲勞,使他體力、精力雙透支,造成學習和工作的雙重挫折,爾後又不能認真找尋原因,客觀的評價自己。他隻能接受自己完美的一麵,把人人都可能會遇到的挫折看成是自己“不完美”的表現,從而全盤否定自己,控製不住沮喪、消極的情緒。
因此小林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重新認識自己,包括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缺點,調整心態,樹立自信,根據前文講的策略方法,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識,擺脫目前的困境。
操練檢驗自我意識的思考俗話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判斷是否擁有健全的自我意識,需要確立衡量健全的自我意識的標準。在此,我們提出如下幾個思考題,請青少年朋友們認真思考,然後將你思考的答案列在紙上,無論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都請在後麵寫上理由,這些理由是促使你繼續努力或是立即更正的具體內容,然後從現在開始著手實施。
問題1:你是否對自己滿意,表現在哪些方麵?
問題2:你“理想的我”是什麼樣子,“現實的我”又是什麼樣子?你感覺得到這兩者相互統一嗎?為什麼?如果不統一,你有哪些辦法?
問題3:你的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與自我監控是協調一致的嗎?為什麼?
問題4:你覺得自己獨立嗎?表現在哪幾方麵?你是否常與外界保持協調的聯絡?
問題5:你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你能否幫助身邊的同學、朋友克服他們心中的障礙嗎?舉例說明。
問題6:請你列舉迄今為止你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哪些成績,遭遇過什麼樣的打擊和失敗。你改變過原來的目標嗎?如果改變過目標,你有什麼樣的得失感覺?
請注意,將這些問題的答案,列在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