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人際交往與挫折教育(3 / 3)

2、示範療法。

示範療法又叫模仿療法,是一種個體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進行仿效或從中識別出一般的行為模式和行為準則,來矯治其不良行為或神經症反應。

例如,從幼兒園中挑選13名具有社會性孤獨的學生,這些兒童不善於和同伴交往,喜好獨處。其中6人被選為實驗組,施以示範法;其餘7名作為對照組,隻觀看一部有關海豚的錄像。示範法的具體做法是讓實驗組的6名學生觀看一部幼兒園兒童活動的錄像。在錄像中,一個學生先觀看其他小朋友交往,然後他也參與進去,這時其他學生立即跟他談笑,給他玩具,一起看書、搭積木、玩遊戲,對他的參與表示歡迎。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學習後,實驗組的6名學生開始願意與同伴交往。而且交往次數與正常學生相當,而對照組仍表現出社會孤獨行為。

示範療法通過觀察別人的反應,然後加以模仿,從而完成學習。它適用於某些恐懼症、攻擊行為、社交障礙等心理問題。

3、敏感性訓練法。

敏感性訓練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勒溫首創的。敏感性訓練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通過團體互動以提高人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敏感性訓練的主要內容,是通過被研究者的參與,結合自我感受與心理學家的觀察,以坦誠和坦率的態度,讓參與者學會如何有效地與別人溝通和交流、如何有效地傾聽和了解他人的感情和感受。通過這種特殊形式的心理小組,可以使參與者如實地了解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的行為又如何影響別人、自己又如何受到別人的影響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進行操練的行為非常多。例如,學會接納和關心別人;學會提供支持和信任;學會平等地傳達自己的信息和接收別人的信息;掌握處理矛盾的技巧;練習如何請求、如何給予、如何回報……如此等等,都不是認知上明白了就能見諸行為的。通過敏感性訓練,可以更多地來了解自己、更多地了解他人,豐富自己的生活。

如何提高交往技巧

人際交往要有一定的技巧,那如何提高交往的技巧呢?首先需要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估計過高,看不起別人,隻要求別人服從自己,而自己絕不聽從他人,這種人就很難與別人建立穩固的友誼。過分自卑,自慚形穢,羞於見人,也使人難以與別人交往。其次,要注意自我修養。因為良好的人際關係,必然有人與己有關的兩個方麵,如果自己人格高尚,心地純潔,無愧於人,那就比較容易與別人搞好關係,反之,要是自己行為卑劣、思想肮髒、自私自利,甚至損人利己,那就使人厭惡,別人也就不願意和你有什麼交往了。所以在彼此發生矛盾的時候,應當先冷靜思考一下,其中自己有什麼過失與責任沒有?如果有,那就應當首先檢討自己,並向別人道歉,做到“嚴於責己,薄責於人”。報載,我國杭州市設立了一個“致歉服務中心”,那裏的負責人說,他們所做的一切,正是試圖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回到一種純真的狀態。可見,在需要道歉的地方向別人道歉,是有助於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條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多了解一些別人的長處,虛心誠懇地向他人學習,幫助他人發揮其優勢,就容易與他人結成良好的朋友。對於別人的短處或過去,則應根據具體情況,或者給予寬容,或者適當展開批評幫助。若遇他人有什麼難處或不願別人知道的隱私,則應予以照顧與體諒,事實上,認識別人與認識自己兩者是密切相關的。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總不免把自己和別人進行某種比較。俗話說:“將心比心。”很難設想一個不了解自我,也不願將心比心的人,能夠理解別人,而了解別人,也能以別人的行為舉止作為自己的參考係,有助於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

去除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是調整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要素。有些青少年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自身心理有某種陰影,或者說是缺乏健全的心理素質,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常常產生某種障礙,很難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自己也為此感到非常苦惱。例如,有些人有一種孤僻心理,整天生活在一個自我封閉的圈子中,成天覺得自己是一隻離群的孤雁,卻又孤芳自賞,失去與他人交流的熱情,有些人還有一種恐懼症,不敢與別人接觸來往,怕別人恥笑自己,怕人家說自己不正經,怕自己講錯話,怕與別人交往失敗使彼此關係搞僵……因此也就極少甚至基本上不與他人往來;還有些人整日心裏有無窮的憂慮,既憂慮自己未來的前途,又憂慮別人都走在自己的前麵,成為自己發展的障礙,還憂慮別人不安好心,給自己設下陷阱,所以處處設防,異常小心,以致人家不願意與這種人交往;至於一些人懷有妒忌心理,對別人工作積極,成績突出,受到表彰,得到獎勵,他內心總感到酸溜溜的,當麵說幾句恭維祝賀的話,背後就嗤之以鼻,貶得一錢不值,或者吹出一些冷風,說這些都是“會吹牛拍馬”的結果等等。這種嫉妒心理會使人際關係受到嚴重的損害;有的人因為受到一些挫折而心情落寞、萎靡不振,似乎把一切都看穿了,萬念俱灰,認為社會總對自己不公正,因而對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對別人、對周圍的一切都不感興趣,提不起精神,常常冷淡人家,人家自然也會冷淡對之。這些例子都充分說明,如果沒有一個活潑、開朗、健康的心理狀態,也就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青年學生要走向社會,就必須下決心自覺地進行調適,去根除心理上的各種陰影。針對自己的具體情況,找到具體的病根,並用適當的治療方法加以調整。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可向他人請教,包括去找心理醫生谘詢和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