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六年六月庚子,朝堂上,鬥爭未減,不然太子之位,也不會花落忠王頭上。李孝康知道,這將是大亂之前最後的安寧:雖然要經受林相和兄弟們的衝擊。
但對於李孝康,也就是重生後的李璵來說,這是危機四伏的時刻,除開相權衝擊,還有各方勢力頃撤,身處朝堂,時刻身受九五之位的父親的控製監視,不得不居住十王院,遙領官職。除此之外,李璵毫無政治資本。
加上性格暗弱,身邊隻有宦官可用,才造成平亂後,大唐的藩鎮割據惡性循環,後續的苟延殘喘。
李孝康重生後,心底想的是,不再重複錯誤,同時,要消弭禍亂,促使大唐昌盛,而不是作為中原王朝,抱殘守缺。
他要變化,要有為,要讓這盛世,由漁陽鼙鼓奏響。
六月十八,這一天,宮廷內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盛大的冊封典禮隆重舉行,百官朝賀,萬民歡慶。李璵身著華麗的太子服飾,步伐穩健地走上殿台,接受皇帝賜予的封號和印綬。
先是元服,再是加冠,最後,則是賜太子印綬。
一場儀式下來,李璵身上已經濕透了。這繁瑣的禮儀,讓人喘不過氣。更重要的是,九五之位上,先是君王,而非父親。
指望他懂舐犢情深,就不能染指他的權力。尤其是,三個兄弟死在前邊。花萼相輝,僅僅是他跟大爺李憲的兄弟情。
儀式結束,李璵正式入駐東宮。
翌日早朝,身著太子服冕的李璵,是第一次以太子的身份,來到大明宮。
“諸卿,今日是太子頭回早朝,大家見過麵,日後政事上,大家要悉心上報,諸位教授太子的臣工,要記得匡正得失。”皇帝言罷,眾臣皆俯首叩拜。不一會兒,就宣布散朝:政事由中書省決斷,軍國大事除外。
李璵向林國輔行了個禮,林國輔卻隻是微微點頭,轉而朝向天子。
看來前世與林相的鬥爭,從來就不是空穴來風,一來就受到下馬威,若是一般人士,身為太子的李璵,若按平常人的性格,隻怕會大怒,但,這是曆史說的口蜜腹劍之人。政事亂於開元末,爛於天寶中。
林輔國,是重要推手,也是奸臣之首。
藏鋒守拙。來到盛世的危局前,要守住基本盤,才能拯救國家。
李璵也隻是微笑著行了一個拱手禮,毫不在意林國輔的態度。他深知,與林國輔的交鋒才剛剛開始。離開朝堂,李璵回到王院府邸,是的,太子,還不能入駐東宮,全賴英雄老子的猜忌,大明宮裏,還不能有他的位置,他隻能暫時住在十王院裏,還跟著弟弟們擠在一起。
儀式完後,太子與。
“如今林國輔權勢滔天,我們必須小心應對。”李璵眼神堅定地說道。
“殿下,我們可以從他的黨羽入手,逐步削弱他的勢力。”老丈人也是臣子維堅提議道。
李璵點頭表示讚同,“嶽丈大人此言甚是,然,父親是聖人,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朝政眾目睽睽之下,如此這般局麵,我們要審慎小心,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招攬有誌之士。”
眾人紛紛附和,開始商討具體的計劃。
另一邊,林國輔也在思考如何應對這位新太子。他明白,李璵絕非等閑之輩,未來的爭鬥恐怕會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