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出給他提高口糧定量時,他生氣地抖動著灰白胡子,緊鎖雙眉:
“不行,不行,讓我和大家一樣,一點也不能多,應該節約糧食。”
高爾基再次驚訝了:他了解到當時科學家們的食堂中的情況,每人每天隻有100克麵包外加野菜湯和稀粥。他來這兒之前,已聽到有不少人抱怨了。而麵前這位老科學家,在提科研方麵的要求時,是如此地堅決而友好;但一說起生活方麵,竟衝人吹胡子瞪眼睛起來,仿佛就不該提出這種問題似的。高爾基有些疑惑不解。
他哪裏知道,對這位老院士來說,工作就是一切,隻要能不停止科學探索,不中斷研究工作,他便已心滿意足了。
巴甫洛夫依然穿著舊大衣,在裝滿自己種植的土豆、胡蘿卜、白菜的辦公室裏,進行著傑出的研究……
美國心理學家約爾克斯和巴甫洛夫有長期的書信來往。多年來,在他寫字台上方,一直掛著巴甫洛夫的肖像。他在回憶錄中寫道:
“……我對他高尚的個人品德欽佩不已。與巴甫洛夫的相識是對自己的最好激勵和振奮,如沐春風。不管是受到讚揚還是聽到建設性的批評,他都是那麼悠然自得,那麼高尚優雅。他對一切都感興趣。這是一個真正的世界公民,因為他是一名無私無畏的真正忠實的探索者。”
6.成功與失望
以前,人們研究神經係統對心髒和血壓的影響,先得把實驗用的狗捆起來,或者用藥物將它麻醉。然後放到手術台上,切開它的皮膚,在股動脈處插入細玻璃管,測量血壓,觀察神經反應。這種方法省事,但是測出的數字不準確,研究結果也沒有多大意義。
巴甫洛夫試驗的新方法是,既不用把狗捆起來,也不用進行麻醉。他先把食物放在手術台上,讓狗自動跳上去吃。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巴甫洛夫又把狗翻過來,讓它仰著吃東西。時間長了,狗養成了一種習慣,一見到手術台就自動跳了上去。
新的試驗方法開始了。狗一被帶進手術室,奇跡就出現了:狗立刻躍上手術台,靜靜地躺著,任憑巴甫洛夫切開皮膚,把血壓計插入切口中,測量血壓。整個手術僅用了三分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場的人看到這一場麵,無不感到驚奇。手術結束後,大家馬上圍了過來,向巴甫洛夫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巴甫洛夫先生,這條狗為什麼會這麼溫順,這麼聽話?”一位女士好奇地問。
“大概它也想為科學作出點貢獻吧!”巴甫洛夫幽默地說。
“巴甫洛夫先生,我想請教一下,采用這種新的手術方法,意義是什麼呢?”一位年輕的學者問。
“意義非常重大。”巴甫洛夫解釋說,“動物處於安靜正常的情況下,可以測量出準確的血壓數據。按這個數據,再去測量動物在不安靜的情況下的血壓數據。然後把這兩個數據進行對比、研究,你就會發現血壓從不穩定到穩定,究竟是什麼東西在起作用。”
“是什麼東西在起作用?”
“需要進一步試驗。不過,現在可以初步確定,是神經係統。”巴甫洛夫高聲對大家說,“好了,就到這裏吧!以後你們還會看到更多的、更使你們驚奇的事哩!”
巴甫洛夫經過多次的試驗和反複研究,發現血壓升高或降低,是通過中樞神經係統起作用的。它可以自動調節血壓的高低,一旦中樞神經係統破壞,血壓就不能自動調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