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又到了秦步夜的存在感強烈起來的時段。雖然或許並非他本意,不過不可否認每個老師或多或少都會喊他來回答問題。他的準確率很高,近乎標準答案,思路也清晰,典型的天才。
“他那張語文作文,滿分六十分他拿了五十多分,“王希明目光有些渙散,“這還是聯考的卷子呢,聽說有幾個班級已經打印了他的例文來講解了。”
自從王希明知道他的潛在情敵是秦步夜後,他有時會陷入這種假想競爭。
“你說這個世界難道真的有文科理科並行的天才嗎?”
溫原笑了笑:“你怎麼知道他聯考作文多少分?”
“講過作文的班級有人告訴我的,”王希明說,“說有篇高分作文是我們班級的人寫的。估計他們老師知道。”
“那你怎麼知道是他?”
王希明看他一眼:“我們班級文科也好的人可不多。”
後來到他們講解聯考卷時,他們的語文老師也拿了作文打印稿分發下去。
打印稿上有三篇例文,都是答題卡掃描圖,沒有署名,無一例外都是五十分及以上的成績。
王希明飛快瀏覽一遍,感覺沒太猜出秦步夜的作文是哪一篇。
那次的作文題目要求寫人性美德,其中兩篇站在不同角度對要求概要提及的諸如善良、正直等良好美德進行了剖析,標準的三段式,每一塊基本都有名言警句和積極的人物事例。
但是有一篇作文並不這樣寫。談及善良,它說善良有時是會害人的。談及正直,它說有時正義未必通過正直獲取。談及寬容,它說寬容隻對有心人有用。簡而言之,要它誇什麼它就罵什麼,一身反骨,頗有幾分抬杠的意思。
“該不會是這篇作文吧?”王希明皺著眉思考了一會兒,“秦步夜原來這麼激進的嗎?”
這篇作文的分數是五十分。說實話,某種意義上這個五十分的成績比另外兩篇要更令人驚訝。
就好像你在學院派畫展上看到一幅印象派作品,而它還成為了畫展的代表作。
語文老師講到這篇作文時沉默了片刻,有種無從點評的感覺。隻能先說明是班級裏同學寫的,委婉地說拋開一切寫作手法,套路不談,作者這種批判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他後來還扯到什麼辯證法,有點上升哲學高度。但翻來覆去這就是他口中這篇作文唯一的可取之處了。
王希明總歸心情好了一點,看出語文老師的意思是這篇作文高分是個例,搞砸是常態。
某種意義上,這篇作文得到的與其說是稱讚,不如說是一種態度。類似於“這樣寫也是有一定幾率拿高分”的意思。
溫原看了一眼秦步夜,對方捏著筆,但是似乎在發呆,對別人投來的視線視若無睹。
他於是彎眼笑了笑。
如果王希明好奇看過來,就會發現溫原桌上的作文答題紙上赫然是一個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