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拋棄的胡潤與“病人”王石(代後記)
胡潤的方法可以讓福布斯一夜而為中國知,可是要真正在這裏長久生存,則必須回到自己的傳統中去。
在這些年裏,我接觸過無數的企業家,他們往往是匆忙的,是焦慮的,是憤懣的,是自傲的,是勇敢的;卻很少是快樂的,是陽光的。
本來沒有後記。這本冊子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急就”出來的,當我寫完最後一節的時候,情不自禁地從書桌前霍然立起,大有“話已至此,夫複何言”之慨。
臨到書稿三校之夜,卻無意中在文件夾裏點擊到了這兩篇文章,覺得放在本書的最後倒也合適。
一篇是我對胡潤的一個專訪,那時候他還在為《福布斯》服務,而文章寫到一半,就傳出他離開《福布斯》的消息。我一直以為,胡潤和他推出的“中國富豪榜”是中國商業史中不可被遺忘的一個事件。迄今,我們其實還不能準確地評估它已經以及即將對中國企業家的成熟和商業環境的改變,帶來多麼複雜的影響。
一篇是我為陸新之的新書《王石是怎樣煉成的》所寫的書評。其實,我跟王石不熟,有一次去深圳本來約好了見麵的,最後卻不知為什麼錯過了。我是《萬科周刊》的十年老讀者,對這家充滿了理想主義氣質的企業和企業家,我是發自內心的喜愛。不過此刻想來,這種喜愛也可能是“距離產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