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誇大的使命32(1 / 3)

被拋棄的胡潤與“病人”王石(代後記) 被拋棄的胡潤

在中國你是誰?

我與胡潤見麵,是秦朔搭的橋。跟他約定8點30分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見麵,結果他遲到了。在十來分鍾的時間裏,他接連打來兩個電話,為上海的交通向我們致歉。訪談在波特曼邊上的星巴克進行,這也是胡潤建議的,他說,波特曼一杯咖啡要70 多元,而星巴克隻要10來元,這位安達信的前任雇員顯然對數字有很現實的敏感。

這天,胡潤穿得很休閑,淺黃的外套,圍著一條黑灰相間的格子圍巾。這讓我們想起了塞林格對英國紳士的一個描述,“他們要麼夾著一把雨傘,要麼叼著一根煙鬥,要麼,就不分季節地披著一條格子相間的圍巾”。胡潤說話的樣子很細致,很注意對方的感受,並時不時地用稍有誇張的表情來對你的言談做出反應。他不但中文好得出奇,對漢文化的了解更是讓我們意外,他反問我們,“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工業文明是出現在什麼時候?”就在我們遲疑不決的時候,他得意地說,“那不就是在宋朝嘛,四大發明”。

在過去的幾年裏,這位可愛的英國青年,和一本大洋彼岸的遙遠的財經雜誌,還有一個他和它一起炮製出來的似是而非的“中國富豪排行榜”把中國商界攪得雞犬不寧。很顯然,到我采訪胡潤的時候,他已經對自己的高知名度有些習慣了。在被問及為什麼要做這個排行榜的時候,他告訴我一個細節:1997年,他在上海灘上混日子,東闖西突地搞不出個名堂,很苦惱,便向家鄉的老爸訴苦。老頭子一語驚醒夢中人:你有沒有搞明白,在中國,在上海你是誰?胡潤說,從那時開始,他知道隻有出名,讓自己成為一個“誰”,那才會有機會。於是,他想到了為中國富人做一個排行榜的主意。1999年,最粗糙的排行榜出來了,他給《商業周刊》、《財富》和《福布斯》分別發了一份,結果《福布斯》表示了興趣,並將之放上了《福布斯全球版》的封麵。就這樣,胡潤出名了。

名單剛一問世,質疑、譴責之聲便鋪天蓋地而來。一些上榜的企業家要和胡潤對簿公堂,沒有上榜的富豪也要“討個說法”,甚至有媒體說,這是一份十分“好笑”的名單,資料不準確,關注範圍狹窄,計算方法錯誤,甚至這種做法本身都暴露出了無數問題。《中國企業家》的主編牛文文曾在一篇題為《一段眼花繚亂的財路》的文章中有過一段十分生動的敘述:忽然到了秋天,我們的老朋友胡潤來電話,說新一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幾天後就要出爐了,這回不再是50人,而要擴編到100人,可能是一下子擴得太猛了,還差幾個湊不滿100人,問我能不能給他幫忙推薦幾個人。下夜班回家的路上,我一手扳方向盤,一手拿手機,胡亂說了幾個自認為很新銳而胡潤可能不知道的名字……等幾天後《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出來……我現學現賣給他的那12個名字,有4個人赫然列在前12名,其中歐亞農業的楊斌高居第二!

可是,無論如何,胡潤因此成了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幾乎所有的中國頂級富豪都生怕他遺漏了自己,可是當自己真的出現在排行榜上的時候,卻又避之唯恐不及。便是在這樣的輿論聚焦中,胡潤一夜之間暴得大名,他出沒在各種媒體之上,他對某一位企業家的些許點評都能成為財經或八卦新聞的發酵源。他上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節目時,主持人崔永元用當年毛澤東寫白求恩的語調介紹他,“胡潤,一位英國小夥子,不遠千裏來到中國,做了一個中國人本來不知道的百富榜,把中國富人推向了世界,讓世界了解了中國……”

到這時,胡潤和他的排行榜,已經構成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商業人文現象:對財富的追逐和關注,使排行榜備受矚目,而原始積累的灰色、排名的不科學乃至相當多人的仇富情結,則造成了觀念及商業運作層麵的混亂。以至於每次排行榜公布後,便會有稅務機構前去上榜富豪的公司查稅,而往往又是一查一個準,那些因上榜而突然曝光的頂級富豪——尤其是排在前10位的則常常在傳媒的追蹤下突然顯出不該有的“尾巴”來。如仰融、楊斌、顧稚軍等,都是靠富豪榜出名的,可又是在傳媒的高度關注中,眼睜睜地看他們或塌或萎,令人寒意頓生。在某種意義上,胡潤的百富榜竟像極了七八年前中央電視台的“標王”,一夜成名靠的是它,百劫不複也因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