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拋棄的胡潤與“病人”王石(代後記) “病人”王石
熱鬧的人往往很寂寞
開在萬科網站中的“王石online”可能是所有企業家網站中最火爆的一個,在首頁的第一行便有王石引用哈維爾的一句名言: 病人比健康人更懂得什麼是健康,承認人生有許多虛假意義的人,更能尋找人生的信念。
我不知道王石為什麼要把這句話如此醒目地放在那裏。《巨人——洛克菲勒傳》的作者榮·切爾諾曾經評論他筆下的主人公說,“他經常在他的傳記裏銷聲匿跡,如同一個幽靈或遊魂悚然而過。”前幾日讀到陸新之所著的《王石是怎樣煉成的》竟也有這樣的感受,王石在他這部關於他的長篇傳記中躡足而行,貌似喧囂,實則寂然。
熱鬧的王石其實是一個很寂寞的人,不然他不會在過去的那些年裏做出那麼多決然的事。他把親手打造出來的萬科集團幾乎整個兒賣給了華潤,道理上來說是為了套錢圈地,但作為上市公司的萬科是否一定要“賣身買地”卻是一個大大的問號;王石大做減法,把旗下的萬佳、怡寶和萬博等都處在行業“Number One,Number Two”位置的公司統統出售,道理上來說是為了死心塌地做地產,可是這種“極端專業化”的模式是否必要,真可以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王石在房地產最瘋狂的時候提出利潤不超過25%,道理上來說是為了還社會一個公平、還企業一個“平常心”,但這種無法監控的承諾到底能否實現,或對行業成長有什麼實際意義卻仍可以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經營決策的角度來說,王石的這些動作都能夠作為MBA的教案來好好討論,至少在我看來,這是一些近乎瘋狂的做法,可王石就這麼輕描淡寫地做了。在濺起的一片片喧騰中,我們看到王石在聚光燈下一遍遍地解說、闡述、布道時,似乎又會在眼前隱隱地出現他在僻冷的角落睨視的身影。海德格爾說:“當你們真的聽懂我說了什麼的時候,你們就完全錯了。”我看王石,每每有這樣的感受。
陽光下的人身後總有一道不為人察覺的陰影。我常常在揣摩王石內心的那份茫然。在《王石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華潤的老板寧高寧問王石,為什麼萬科的規模做不過長虹和海爾?為什麼世界500強裏沒有地產企業?
王石回答說,地產本身是間斷性的業務,它不是以品牌往前推廣市場,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它拿到的地……地產怎樣才能跳出這個圈子,實現工業化,對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想通,這也是全世界地產企業規模普遍不是很大的原因之一。
王石沒有想通的問題,李嘉誠也沒有想通過。靠地產起家的李先生長袖善舞,由樓市而潛入碼頭業,轉而涉足資本、通訊、IT和傳媒市場,最終成就首富霸業。王石痛斷六根,專心地產,卻困擾於這些“致命的問題”,他的種種不無誇張的行為是不是因這種困惑引起的?
王石在萬科網站上鼓勵部下對他公然開炮,對公司、對他本人的牢騷、意見都可以在網上發表,他常常親自作答,甚至還登在影響不小的《萬科周刊》上。這種抹煞一切管理層次的大字報式的做法在公司內部曾經造成極大的壓力,也頗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而王石卻始終樂此不疲。他還喜歡做一些聳人聽聞的事:他為摩托羅拉手機做廣告,他每天泡在“王石online”上,他發誓要將萬科打造成一個理想主義色彩濃烈的公司,52周歲的他以中國最高齡的記錄登上珠穆朗瑪峰,以及據說2004年春天他還將到上海去玩高空滑翔、到南極洲去探險。他的另類在中國企業家中無出其右,很有點“歐洲頑主”英國維珍集團CEO理查德·布朗森的做派,可是在這樣的鬧騰中,是否隱約浮動著這位智商出眾、內心高傲然而卻有所聳懼的中年男人對不確定的未來所充滿的那份忐忑?
王石的“病人情結”
這些年,我們也經常聽到關於王石的種種議論: 有說王石的瀟灑是裝給別人看的,他是在為萬科做免費的廣告;有說王石其實很專斷,他是萬科集團裏唯一的一隻“貓”;有說王石老早就已衣食無憂,他是在天下人眼前演一出戲;甚至還有說老王其實有“心髒病”,必須不斷地爬山才能鍛煉心肌……當一個人漸漸變成一則傳奇,種種江湖流言便開始如瘟疫般漫滲開來。